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保險這十年」 珠江人壽:高光后,新10年求變!個險渠道擬發力?

2022-09-11 14:02

在「中國保險這十年」系列的公司篇中,『A智慧保』先后為大家回顧了中韓人壽、弘康人壽、富德產險和前海人壽的發展歷程,本期我們再來聊一聊,即將滿十周歲的珠江人壽。

説起珠江人壽的故事,很多人對這家保險公司的第一印象是,其罕見打破了壽險機構「七虧八盈」的經營規律。而珠江人壽彎道超車的祕訣,便是行業所熟知的,負債端依賴「萬能險」業務做大保費規模,資產端通過配置不動產獲得可觀收益。

然而,近年來,伴隨着監管大力引導保險業迴歸保障本源,珠江人壽一度倚重的資產驅動負債型模式也就此失靈,疊加后續房地產行業步入下行周期、資本市場震盪波動,珠江人壽隨之受牽連,經歷了業績由盈轉虧、被評級機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等一系列陣痛。

近期,行業傳出原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將出任珠江人壽總裁的消息,被市場視為一大利好。業界也多期待着,這位保險「老將」能夠憑藉多年來的管理經驗,帶領珠江人壽扭轉局面,開啟新10年發展格局。

作為誕生於2012年的一家壽險公司,珠江人壽與很多同齡的險企一樣,都經歷過萬能險狂飆猛進的發展時期,然而珠江人壽不僅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回望珠江人壽的先期發展歷程,恰是憑藉萬能險業務,實現了保費規模快速擴張。數據顯示,2013年時,珠江人壽規模保費收入為17.15億元,其中,原保費收入僅有0.24億元,但保户投資款新增交費卻高達16.91億元,佔比達98.6%。

到了2014年,珠江人壽又迅速躋身百億險企行列,實現規模保費100.76億元,其中保户投資款新增交費為100.03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近5倍。2015年,珠江人壽規模保費再度攀升,達到211.27億元,同期該公司的保户投資款新增交費為210.08億元,躍至頂峰。

受此影響,珠江人壽也在成立的第三年實現盈利。2015年,其淨利潤為0.42億元,2016年增長至5.38億元。

但這樣的「高光時刻」未維持多久,很快隨着監管推動行業迴歸「保險姓保」,約束中短期存續產品激進發展,珠江人壽也難以再依賴萬能險疾馳發展,擺在該公司面前的,唯有轉型這一條路。

不過,落到實際經營層面,險企對於戰略轉型往往是力不從心。年報數據顯示,珠江人壽的保費收入已從2017年的102.56億元,降至2020年的72.7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珠江人壽一直以來都難以擺脫對銀保渠道的依賴,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佔比長期維持在95%左右。

例如,2020年,珠江人壽銀郵兼業代理業務收入為68.3億元,佔比高達94%;2021年末和2022年第一季度末,珠江人壽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佔比分別是92.88%和93.53%。反觀個人業務方面,2021年末及2022年第一季度,珠江人壽的個人業務保費收入佔比僅為3.95%和3.25%。

對於當下的珠江人壽來説,除了負債端轉型艱難外,在投資端也是困境重重。

從珠江人壽的股權結構來看,其本身的地產系屬性就較為濃厚。資料顯示,珠江人壽是由珠江投資、珠光集團、衡陽合創等7位股東共同持有,且當中多個股東涉及地產業務。

另外,根據過往媒體報道,珠江人壽前幾大股東中的關鍵人物,還多與合生創展集團的創始人緊密相關。其中,第三大股東衡陽合創房地產在合生創展集團旗下。

或許,正是有着地產股東的影響,令珠江人壽在投資方面更加偏重於地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珠江人壽投資性房地產余額為221.4億元,同比增長24%,在所投資產中佔投資資產總額的比例最大。而且,從其控股的子公司看,也均為房地產類公司。

不幸的是,近年來隨着房地產行業不斷下行、投資風險高企,這讓將投資方向主要集中於房地產行業的險企受此牽連,珠江人壽也在其中。

據今年3月份聯合資信對珠江人壽的一份跟蹤評級報告顯示,珠江人壽於 2021 年四季度發現股權基金所投資的一筆房地產行業項目存在逾期情況,規模為3.5億元。另外,珠江人壽逾期投資資產規模為30.94億元,涉及行業主要為房地產,減值準備余額合計3億元;其中3筆逾期投資資產本息合計27.94億元。

此外,珠江人壽在償付能力方面亦出現下滑。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其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2.02%、104.04%,直逼監管紅線。而且,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珠江人壽風險綜合評級也降至C類。不僅如此,2021年,珠江人壽淨利潤也由盈利轉虧損,變為-0.7億元。

對此,珠江人壽解釋,是受旗下房地產子公司整體持續虧損且對核心一級資本產生消耗,以及部分投資資產公允價值明顯下滑的影響。不難看出,過度投資地產而導致的「踩雷」,令珠江人壽受傷不小。

不過,就在珠江人壽艱難前行之時,近期,該公司的一則人事變動消息,卻被市場視為一大利好。

據相關媒體報道,人保集團風險管理部原總經理傅安平將接任珠江人壽總裁一職。另據珠江人壽內部人士稱,「傅安平已實際展開工作」。

衆所周知,珠江人壽的第一任總裁是保險「老將」胡國萍,自1995年開始就加入保險行業,至今已27年時間,有着豐富的保險從業經歷。

公開資料顯示,1995年至2005年期間,胡國萍在平安人壽工作,曾歷任平安人壽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助理、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廣東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並榮獲平安勳章等多項榮譽;2005年至2011年期間,在合衆人壽、國華人壽、信誠人壽工作期間,歷任合衆人壽副總經理、國華人壽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信誠人壽副總經理、首席營銷業務官。

2012年,珠江人壽成立后,胡國萍就加入其中,成為珠江人壽第一任總裁,一干就是10年。不過1961年12月生的胡國萍,今年已61歲,達到退休年齡。此時傳出傅安平接棒這一消息,雖説有點意外,但也合乎情理。當然,若這一次人事調整落定,傅安平也將成為珠江人壽的第二任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與胡國萍不同的是,同樣作為保險「老將」的傅安平曾有一段監管體系工作經歷,曾先后任中國人民銀行保險處副處長、壽險處處長,原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原北京保險監管局副局長等職務。不過,自2005年加入人保后,傅安平就一直在人保體系內工作。

資料顯示,傅安平曾參與籌備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壽險公司,出任籌備組副組長。人保壽險成立后,歷任副總裁,副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等職務。直到2021年4月份,傅安平被調任至人保集團風險管理部,擔任總經理。

如今,從大公司轉身至中小險企,於傅安平和珠江人壽而言,無疑都是新的開始。據上述珠江人壽內部人士透露,傅安平到崗后已提出相應的施政綱領,即加大自營渠道建設,重點發力獨立代理人隊伍。

可以預見的是,若這一戰略決策真能推動落地,或許對於當前依賴銀保渠道的珠江人壽來説,無疑是新的向好開端,我們也期待着,珠江人壽能開拓新的發展局面。

除了人事變動外,從今年以來珠江人壽的經營業績上看,也有向好勢頭。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珠江人壽規模保費收入95.16億元,同比增長1.99%;原保費收入為82.61億元,同比增長21.69%。 珠江人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基於目前經營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后續一方面將拓展銀保合作渠道,增加期交業務佔比;一方面強化個險業務主動向保險的核心價值迴歸,突出保障功能,加大傳統型保險產品的銷售力度,提高內含價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