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科創星米磊:硬科技改變世界

2022-09-13 10:17

2022年9月7-8日,由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湘江金融發展峰會暨2022創投論壇」在長沙召開。本屆峰會以「凝聚創投力量·助力‘三高四新’」為主題,盛邀創投、創新、創客各方頭部力量相聚長沙,以創投之力剖析湖南機遇,為打造國家區域金融中心和實施強省會戰略貢獻創投力量。

大會現場,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發表了一場關於硬科技改變世界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全文,由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編輯整理: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次長沙創投論壇!通過今年多次到長沙來的經歷,我明顯感受到這里創新創業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目前中科創星在長沙已經投資和引進了8家企業,希望未來我們能夠在湖南有更多合作落地。

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硬科技改變世界》。我想圍繞幾個現象來談,首先我們來看看康波周期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這里闡述一下康波周期的概念。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在時間上呈現周期性波動的特徵,每一輪周期波動持續時間約為60年,在這60年內經濟會經歷「復甦-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這就是*的康波周期。

為何要研究康波周期?舉個最為熟知的例子——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機,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每60年一次的科技革命已經進入到技術紅利擴散的末期。而再看今天宏觀經濟的情況,當前,全球正處在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的衰退期。

經濟史和相關研究已然表明:當科技發展受到限制,生產率提升十分緩慢,經濟發展會面臨停滯,甚至下滑和衰退。換句話説,工業革命誕生后,伴隨科技創新的發展,金融和資本找到了更具有增值空間的方向,在資本的助力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創新S曲線」遇到瓶頸后,經濟情況隨之發生了變化,出現停滯和下行。我們可以看到大的科技革命周期都是60年左右。無論是蒸汽革命、電氣革命或是集成電路引發的信息化革命基本都符合這個規律。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衰退,我們也急需新一輪科技革命:包括光子技術、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以及新能源等,以帶動全球走出困境,實現新的增長。

最近幾年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毛澤東的《毛澤東選集》飽受關注,這也是值得思考的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依然和科技創新的歷史有關。革命導師馬克思出生於1818年,他30歲的時候和恩格斯一同撰寫出《共產黨宣言》,引爆了歐洲革命。《共產黨宣言》誕生的節點恰逢*次科技革命的尾聲,當時資本主義危機在歐洲各國爆發,產能過剩、經濟下滑,馬克思深刻地洞察到本質,看到了資本主義面臨的挑戰,所以他寫出了《共產黨宣言》(1848)和《資本論》(1867-1879),至今仍引發了很多思考。

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資本膨脹或盲目追求增值所導致。今天大家會看《21世紀資本論》和《毛澤東選集》的原因類似,因為資本無序擴張再次造成了諸多問題。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初期皆是資本和科技緊密的融合。當資本流向科技的時候,經濟在一段時期內會經歷高速增長;當科技革命走到后期,由於產能過剩,如果資本繼續投向產能過剩的企業,資本回報率會大幅度下降,而這時資本會從產能過剩的企業流向回報高的地方。如最近幾年,熱錢從國內的鋼鐵行業、水泥行業撤出,流向了房地產、虛擬經濟等,但過度的結果就是吹起泡沫。

要解決金融危機和產能過剩的問題,核心突破口就是要引導金融和資本投向硬科技,尤其是投向能*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技術。

而且我認為在今天中國的機會更大。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一個資本主導的社會,資本家的話語權非常重。但中國是社會主義,我們有為的政府具有全局意識,效率和公平都在抓,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和「共同富裕」,也在更多地引導資本去投硬科技。當然美國現在也醒悟了,剛剛推出了《芯片與科學法案》,2800多億美元的投入,520多億美元投給芯片和半導體,剩下1000多億美元要投向量子、光子等很多領域的前沿科技。

回顧四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總結下來就是沿着「機、電、光、算」的路線發展。200年前開啟了蒸汽革命,120年前開啟了電氣革命,60年前集成電路推動了信息化革命,未來將會是「光+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學」的革命。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投資的方向纔會更明晰。

中國現在面臨着幾個大的挑戰,如GDP逐年放緩,三架馬車的拉力變得更弱。本質上,過去中國40年的高增長來自於發達國家前三次科技革命技術紅利的擴散,我國的人口紅利承接了中低端的製造業。我們正處在邁克爾•波特所説的國家發展的四個階段中的第三個階段,即創新驅動階段。過了此階段后,就會進入第四個階段,財富驅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經濟發展的一個主方向上,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就是從過去的人口紅利向創新紅利轉型,從過去幾億人的體力生產向腦力生產轉型。這個轉型的難度不小,因此是我國今天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

同時,我們現在還面臨着另一個挑戰,這集中在底層的硬科技領域。過去40年中國成爲了全球*製造大國,但是實際是全球*組裝大國,而非製造強國。例如,中國的核心芯片、核心材料,核心儀器,核心設備,包括EDA軟件、操作系統等絕大多數都是依賴進口,所以我們不能沾沾自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提硬科技的原因。綜上所述都來自於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思考。

有挑戰,當然也有機遇。我們認為,未來30年將會出現三大轉折點:*個是科技革命的轉折點,當前,我們正處在每60年一遇的科技革命的轉折點;*個是中國發展方式的轉折點,從人口紅利向創新紅利的轉折,從工人的紅利走向工程師的紅利,從模式創新走向科技創新,驅動力也指向了硬科技。

第三個是全球大國崛起的轉折點。從歷史大國興衰來看,一個大國的興衰周期約為100年。美國在二戰之后成為世界*大國,在經歷了高速增長后,出於種種原因,如今也開始走下坡路。而中國從1840年以來,經過近200年的努力奮鬥,終於攀升到世界*,回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未來30年,中國、美國兩個大國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領域,將會是全面的競爭,而這個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做好硬科技的一個關鍵點。

現在迎來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時我國處在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期。我們看到了上述三個轉折點,硬科技將是中國,乃至是全球競爭的一個焦點。

硬科技是中國在全球並跑和領跑的關鍵核心科技。硬科技除了指技術硬,還是一種精神追求。因為硬科技的發展周期特別長,我們有沒有耐心去坐冷板凳,把一個個材料、芯片踏踏實實做出來,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同時,我們要有一種志氣,就是企業在自身的領域追求成為世界單項冠軍,而不是盲目追求規模。單純地追求規模是沒有競爭力的。只有做到單項冠軍,你纔有真正的競爭力,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有足夠多的領域內的「冠軍企業」,也是國家實力的一個體現。

硬科技的八大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以上這些領域同樣也是湖南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也是湖南的優勢產業。所以,在硬科技的時代,湖南的機會非常大。

2019年國家指出,要堅守科創板定位,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我們也可以看到,硬科技的八大領域,和科創板鼓勵的七個方向是高度吻合的,而且科創板就是要肩負起*經濟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歷史使命,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具體看科創板的要求,戰略性是*位,稀缺性是*位,財務性是第三位。這也印證了我們發展硬科技的正確性——金融是血液,硬科技是骨頭,實體經濟是肌肉,虛擬經濟是脂肪。如果把經濟比作一個人,如果血液都流向了脂肪,那麼就會長成一個大胖子,很容易被別人打倒。所以,我們必須要引導金融的血液流向骨頭和肌肉,這也是國家出臺科創板,籌建北交所,引導金融血液流向「專精特新」,流向實體經濟的深刻意義。

爲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硬科技,我把中國的經濟比作一棵大樹。中科創星認為硬科技就是經濟這顆大樹的根。中國GDP總量已經有114萬億元人民幣,而經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大的科技力量,因而必須讓根抓得足夠深。如果我們的樹根不夠粗壯,無法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像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核心芯片、核心儀器設備、核心材料,就容易被卡脖子,經濟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穩固的根基。這就是為什麼在今天硬科技和製造業變得如此重要的核心原因。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服務業等等產業為什麼今天遇到了瓶頸?本質上就是因為根不夠深了,樹干不夠粗了。

中國經濟要想發展得更好,一定是要把硬科技和製造業做好。

為此,我認為中國不光應該有農業18億畝的紅線,在製造業領域也應該有紅線,因為製造業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石。我們呼籲設置一個25%的製造業紅線。美國和英國在工業革命初期的時候,製造業比重都可以達到20、30%,近些年製造業空心化,比重已經降到了10%。而德國由於保持了20%左右的製造業比重,在歐洲金融危機過程中表現得*。同樣的,為什麼在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表現還不錯,就是因為在關鍵時刻,中國的製造業公司可以迅速地把口罩以及其他很多東西都製造出來。

由此,我們認為微笑曲線誤導了很多企業家和社會大眾。美國現在發現自己造不了芯片,還得找臺積電,就是因為微笑曲線解釋了中低端製造的現象,導致大家都不願意乾製造業,都喜歡干回報高的。所以美國現在要求製造業迴流,但這很難,因為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同樣還有另一個現象,在世界500強里面,淨利潤*的公司,不是谷歌,不是蘋果,也不是英特爾,而是製造業公司,就是一個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是當時美國人不要的產業,因為美國的資本市場認為重資產是不值得投資的,所以當時要求美國的芯片公司、上市公司全部把重資產剝離,這纔有了臺積電的起家。30年過去了,臺積電的淨利潤一直在增長。2020年是37%,去年是45%,淨利潤率遠超其他企業。

「做製造業是*錢的」,這*打破了我們對微笑曲線的認知,也讓美國「尷尬」。為什麼臺積電這麼賺錢?因為核心技術藴含在製造的工藝里面。臺積電賣的不只是芯片這個產品,更是知識,有大量的隱性知識在大量的芯片里面。過去我們認為賣的是產品,未來我們賣的是知識+產品,所以説微笑曲線只能解釋中低端製造的規律,而我們提出的製造業的彩虹曲線,即硬科技+高端製造=彩虹曲線,就是要呼籲大家加大對高端製造業的投入,我們最應該乾的就是高端製造業。剛纔開場我也説過,今年我來了長沙幾次,除了感受到創新創業環境良好,還有就是越發深刻感受到長沙製造業的發達。因此,我想和大家説,我們要對中國的製造業有信心,中國高端製造崛起是未來大勢。

中科創星一直在做科技成果轉化,最早是在中科院做產業化。從2013年開始,我們就發起了國內*個硬科技基金,扶持硬科技企業。我們發現當時很少有投資機構願意投資中科院的科學家創業,很少有人願意投資硬科技,被逼無奈我們只能自己干,才發起了基金去做硬科技投資。后來做芯片企業孵化,我們又發現早期的芯片企業很少有流片的平臺和機會,於是我們做了光電子先導技術研究院,給芯片創業企業,尤其是光芯片的企業提供價值數億的專業化設備,提供小試和中試的平臺,有效降低他們創新創業的成本,提高他們的成功率。通過這樣的平臺,我們引進了很多海外一流的芯片創業團隊,入駐到這里面來。

截至目前,中科創星投資孵化了370多個硬科技企業,致力於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硬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從能源革命的儲能、特高壓、新型電池,還有交通革命的自動駕駛,商業航天,到新一輪信息革命、人工智能所需要的衞星互聯網、激光雷達、5G等,只有推動了硬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纔有*下一輪革命的機會。

具體到湖南,我們投資孵化的很多企業都和本地有合作,下一步也會有更多投資。其中中科宇航從成立一開始,就和湖南株洲有合作。7月27日,中科宇航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國內*的固體火箭,載重是1.5噸,而且*發射就成功了,這件事意義重大,可以説為整個中國商業航天事業注入了一個強心劑,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可。我們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敢於挑戰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家出現。

國家其實也為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2035年中國要建成創新型國家,2050年中國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這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努力和去實現。

中科創星在光學領域投了很多公司,在半導體領域投了100多家,新能源和航空航天領域也投了很多家,這些都是致力於打造硬科技的創業雨林生態體系。中科創星也將繼續圍繞中科院和高校,打造研究機構、早期投資,創業平臺科創服務,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最后,我想説做投資要有情懷。中科創星做硬科技投資,只投同時能夠增加知識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項目。在我們看來,這跟中國的知識分子*的追求立言、立德、立功吻合。真正的投資家應該是推動社會的進步,推動知識的增加,然后再推動經濟的發展,如果這三點都做到了,我認為就是一個好的投資家。

中科創星的使命,就是助力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助推中國重返世界之顛,而這也與中國夢的實現密不可分。謝謝大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