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13 08:05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文/Juny
來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沒有預兆、沒有宣發,傳了很久的拼多多海外電商平臺這幾天突然就在美國上線了。
「拼多多的美國電商平臺開了,東西也太便宜了而且還免郵,大家快去看看。」這幾天,很多北美華人羣里都傳着類似的信息。
這個叫Temu的新跨境電商平臺,帶着一些拼多多的基因,也明顯有着Shein的影子,現在已經低調地開啟低價大放送的「試用期」。
截至目前,Temu在蘋果商店的購物類App中排名35位。但自從月初悄悄發佈以來,這個應用已經憑藉着低到令人懷疑人生的商品價格在用户中口口相傳,下載量正在不斷增長之中。
Temu的上線也宣告着中國又一巨頭正式入局跨境電商領域,推動着已然風起雲涌的海外用户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擊穿Shein的地板價,將美國物價強勢拉回1元時代?
在App Store的應用下載頁面中,Temu的介紹是「Team Up,Price Down」,和國內拼多多「拼着買,才便宜」的口號一脈相承。從logo的設計上,Temu也沿用了拼多多商品種類圖標的設計,但佈局上更為簡潔,橙色的主題色背景之上,上方是連衣裙、木馬、高跟鞋、箱包四個產品品類的圖標,下方則為Temu的平臺名。
打開Temu的網頁和應用程序,第一感覺就是這就是一個翻版的Shein。歐美風的模特圖、醒目的折扣信息、玲琅滿目的各種商品……除了主題色換成了橘色,從形式上看兩個網站幾乎是一對「雙胞胎」。
但有着拼多多兜底,目前Temu的折扣力度明顯要比Shein要大很多,各種補貼政策極具吸引力。在郵寄時間跟Shein基本持平(1-2周)的情況下,Temu的目前所有商品無門檻免郵費,發起開業大酬賓送給所有人7折優惠券,同時允許90天內無條件退貨。
從商品價格上來看,雖然此前Shein的很多衣服、小商品價格已經比亞馬遜、沃爾瑪等主流電商平臺低出了不少,但此次Temu的定價可以説是再次刷新了美國消費者們的認知。
大量的衣服、鞋子價格都不超過10美元,幾毛錢的家居、廚房小商品比比皆是,還能在此基礎上疊加7折優惠。更「喪心病狂」的是,此次Temu還開通了一個新用户1分錢商品專區,每個用户都可以用一分錢買到一個商品,連這一分錢商品也可以包郵。
根據最近很多Temu的曬單,一些網友僅花了10多美元就買了20幾樣產品。大家都不禁感慨此次拼多多直接把美國的物價水平拉回了80年代,調侃它這怕不是來美國做慈善了。
硅星人粗略看了一下,就算是跟已經是地板價的Shein來比,同樣的商品目前在Temu上的到手價算下來也普遍要便宜20-30%左右,有些甚至還便宜了一大半。
因此,如果只從價格考慮,Temu接下來很可能將會憑藉着低價策略對亞馬遜和Shein造成很大的威脅,從而吸引大量的存量用户向Temu遷徙。
但作為一個剛剛上線的平臺,雖然價格便宜不少,但Temu在商品品類和產品分類導航的完善程度上目前還比Shein差了一大截。
跟Shein起步主打女裝再向全品類拓展的路線不同,Temu此次是直接延續了國內拼多多的全品類定位。目前Temu官方上顯示共在售的產品包括家居園藝、女士服裝、珠寶飾品、美粧、電子產品、男士服裝、童裝、鞋包、寵物用品、嬰幼兒用品、運動和户外、辦公室產品、工業用品等14個品類,主要目標人羣定位在海外女性用户。
但每個品類之下的產品並沒有像Shein一樣再進行各種細分,大部分產品都還處於一餅粘的狀態,篩選條件也只是最基礎的按價格高低、按銷量排序等,需要用户花大量時間去自己翻看。
總體來看,目前Temu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便宜,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用户前來「薅羊毛」。
第一批商家集體爆單,「砍一刀」或將成為日后殺手鐗
除了頁面功能還略顯單一之外,Temu目前的商品供貨量也非常有限,一些商品甚至售完幾十個就宣告斷貨。根據目前一些商家羣里爆出的信息,很多第一批入駐的商家銷量都超過了千單並已開始着手第二輪補貨。
爲了吸引更多優質供貨商,拼多多正在瘋狂拉人。根據Temu此次發佈的商家招募來看,拼多多為此次的 Temu入駐商家提供了0元入駐、0佣金的入駐優惠政策。對於賣家來説,他們只需要扮演供貨商的角色,僅需提供商品和供貨價格,其他任何關於推廣運營、物流、倉儲等環節的工作都由Temu承擔,而最后的商品銷售價由平臺決定。
這種合作模式幾乎跟Shein如出一轍。據第一批賣家爆出的入駐流程來看,賣家在通過平臺審覈后,需要把樣品送到平臺做質檢,檢測通過后,拼多多就會直接上門攬貨,比做亞馬遜、Shopify等省心不少。
但跟國內拼多多參差不齊的供貨商資質不同,此次拼多多對供貨商的門檻方面也明顯高出了不少。首先,跟國內拼多多允許個人開設店鋪不同,此次Temu僅支持企業公賬收款,幾乎把個人和小規模供應商排除在外。此外,Temu也對商家的開發設計、生產拍攝、庫存保證提出了要求,並優先選擇那些在Shein、亞馬遜、Shopify等有銷售經驗的供貨商。
在商品的質量把控上,拼多多此次也顯得非常謹慎。消息顯示,非質量問題將由平臺負責兜底,但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平臺將對商家處以五倍罰款,一旦發現售賣假貨,賣家除了被罰款之外,還將面臨保證金追加、資金提現凍結等一系列懲罰措施。
目前,雖然Temu僅開放了美國市場的商品銷售,但在加拿大等其他地區的App Store上也已經可以下載,應該很快就會在其他地區上線。
根據賣家入駐的后臺信息來看,在Temu后臺的商品品類一級類目已經超過了20個,同時很多一級類目下還有二級、三級類目,因此不難推測之后Temu的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將會快速增長,同時頁面導航等功能也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Temu還並沒有上線國內標誌性的「拼團砍價」模式,但種種跡象似乎都透露出這或許仍然將是Temu未來的重點營銷模式。一方面因為在Temu的應用介紹中已經強調了「Team up」的概念,另一方面根據目前拼多多跨境電商團隊傳出的風聲來看,Temu已表示未來將繼續延續拼多多「社交+電商」的模式。
因此,或許很快我們將看到「砍一刀」席捲海外的盛況,只是怎麼個砍法,還要看Temu這次究竟想怎麼玩。
電商「烽火」蔓延海外市場,拼多多能靠低價拼出一片天嗎?
疫情這兩年來,以Shein為代表的新型跨境電商平臺在海外賺得盆滿缽滿,讓國內的巨頭們眼紅不已的同時,也看到了跨境電商全新且可複製的成功路徑。此次拼多多的Temu上線,也代表着國內電商三巨頭全部海外集結完畢。
相較於阿里巴巴、京東早早就開始佈局海外市場,拼多多顯然是趕了個晚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落后的一步,可能反而造就了拼多多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此前中國電商巨頭們的出海之旅來看,整個歷程並不順利。早在1999年成立之初,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國際站嘗試做跨境B2B 業務,之后十多年里阿里先后通過創立或收購的方式開拓了Aliexpress、服務東南亞本地市場的Lazada、土耳其市場的Trendyol、南亞市場的Daraz等平臺,但截至目前其國際業務總體佔比也僅7%左右,一直都處於比較緩慢增長的狀態。
京東2014年上市之后,也一度把跨境業務作為最關鍵戰略方向,上線了Joybuy業務並先后在全球多國開啟了服務站點站點,但最后卻因管理混亂及效益不佳於2021年正式12月正式宣佈停止運營。今年6月,京東又再次推出了專注於跨境B2B的京東全球貿平臺,但總體來看,其跨境業務的帶來的營收還很小。
前車之鑑在前,拼多多此次並沒有再走阿里、京東的老路,反而主要從大獲成功的Shein上學習經驗,嘗試從D2C模式上尋找突破口。要知道阿里搞了超過20年的跨境業務,2021年幾個平臺加起來的收入也纔不過420多億人民幣的營收,而Shein去年的營收已經高達160億美元。
不過,是不是拼多多照貓畫虎就能大獲全勝,現在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由於Shein模式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同類型的平臺正在瘋狂涌進海外市場,造成同質化競爭激烈。此外,如何開展本土化運營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很多出海平臺都難以攻克並應用自如。
畢竟從目前來看,就連在海外已經基礎深厚的字節跳動也沒有摸索出成功的發展路徑。不僅年初關閉了旗下對標Shein的女裝跨境出海平臺Dmonstudio,去年針對歐洲市場推出的Fanno也傳出已被內部淘汰。
總體來看,目前Temu能激起一些水花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超低價的商品價格,一旦它的價格回調,那麼將和Shein和其他同類平臺沒有太大差異。但如何能維持低價的同時保證商品質量和利潤空間,這可能是Temu接下來要解決的難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