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調味品上市公司開源節流闢新徑

2022-09-08 09:37

截至目前,調味品行業24家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業績全部發布,不少公司營利雙增,也有部分公司業績不佳,出現下滑。從上半年的表現中可以看出,漲價已不能拉動公司業績,面對原材料成本壓力,調味品上市公司謀劃新路,有的做起了雪糕、飲料的跨界生意,有的砍掉銷售費用「斷臂求生」,還有的加碼複合調味品賽道、佈局海外市場積極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目前看來,行業整體維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業績兩極分化

上游公司利潤增幅大

  梳理發現,24家調味品上市公司中,19家公司營業增幅實現正增長;但在淨利潤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11家公司淨利潤增幅呈負增長,出現增收不增利情況。

  營收方面,營收規模突破百億大關的公司有4家,從高至低分別是:梅花生物海天味業、阜豐集團、中糧糖業。值得關注的是,梅花生物營收超過海天味業,奪得第一名。營收規模處於50億—100億元之間的公司有1家,為安琪酵母;營收規模處於10億—50億元之間的公司有10家,從高至低分別是雪天鹽業道道全蘇鹽井神西王食品、頤海國際、中炬高新涪陵榨菜天味食品恆順醋業千禾味業;其余9家公司營收均未超過10億元,但都超過了1億元。

  營收增幅方面,19家營收呈正增長,12家公司營收呈雙位數良好增長。其中,雪天鹽業以67.69%的同比增幅,成為增長最快的公司。道道全、阜豐集團、蘇鹽井神營收增幅排名前四。5家公司營收出現同比下滑,分別是佳隆股份、百味佳、安記食品、西王食品、日辰股份。其中,佳隆股份營收同比減少32.94%,下滑最為嚴重。

  淨利潤方面,24家公司中有21家實現盈利。淨利潤規模處於10億—50億元之間的公司有3家,從高至低分別為海天味業、梅花生物、阜豐集團。其中,海天味業以33.93億元的淨利潤,牢牢佔據第一寶座。淨利潤規模處於1億—10億元之間的公司有10家,包括安琪酵母、涪陵榨菜、蘇鹽井神、雪天鹽業、中炬高新等;淨利潤規模少於1億元的公司有11家,其中,道道全、西王食品、佳隆股份淨利潤出現虧損。

  淨利潤增幅方面,24家公司中有13家淨利潤呈正增長,蘇鹽井神以269.98%的同比增幅,成為淨利潤增長最快的公司。11家公司淨利潤出現負增長。其中,佳隆股份淨利潤同比減少127.90%,成為淨利潤下滑最為嚴重的公司。

  分析發現,處於行業上游的食用鹽、味精等公司出現了利潤大幅度增長。例如梅花生物、雪天鹽業利潤分別增長156.45%、180.77%。一方面,味精等產品的價格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另一方面,梅花生物、雪天鹽業等公司的非調味品業務量價齊升,對公司整體業績增長貢獻較大。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增多,味精逐漸轉向隱形消費,以配料的形式出現在日常餐桌上。近年來,除了傳統速凍食品市場規模持續提升之外,自熱食品、預製菜、餐飲外賣等新興業態不斷出現,味精「潛伏」在醬油、調味包和外送美食中,進入千家萬戶。

提價效果不明顯

「節流」降費用保家底

  2021年10月中旬,海天味業宣佈對醬油、蠔油、醬料等部分產品價格提高3%—7%不等,拉開了調味品漲價的序幕。而后恆順醋業對產品價格調整幅度5%—15%不等;中炬高新、千禾味業等也跟隨着提價。

  但目前看來,提價的盈利效果並不明顯。仲景食品、安記食品、佳隆食品等面臨業績下滑或者增收不增利的處境。調味品行業資深專家陳小龍表示,2021年底調味品行業普遍性漲價,目前價格傳導基本已完成,但提價幅度不足以覆蓋成本上行。

  梳理發現,公司均把成本壓力上漲作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以仲景食品為例,仲景食品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4.17億元,同比增加6.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314萬元,同比下降8.61%。對於上半年業績變動,仲景食品歸咎於材料成本上漲等原因。此外,營利雙增的海天味業也表示,原本已經高企的成本今年繼續超預期上漲,產品盈利能力被壓縮,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成本的壓力還在延續,但漲價效果未達預期。分析發現,銷售費用過高是「拖累」公司業績的原因,因此,爲了「保家底」,不少公司選擇在2022年上半年壓縮銷售費用「斷臂求生」。

  從業績表現來看,涪陵榨菜、千禾味業、天味食品等的業績增加離不開大幅壓縮銷售費用的功勞。涪陵榨菜的銷售費用為2.02億元,同比下降40.40%。銷售費用中,品牌宣傳費用降幅達81.34%。千禾味業表示公司在2021年同期支出了大量廣告費用,2022年半年度未發生該類大額廣告費用支出,銷售費用同比減少。天味食品方面表示,2022年上半年減弱促銷力度,合理控制品宣費用支出,提效控費成效顯著,銷售費用同比有一定程度的縮減。

尋找業績新增長點

「開源」謀求新增量

  除了「節流」,調味品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例如加碼複合調味品賽道、跨界挖掘新增量、探尋海外新市場等。

  近年來,「懶宅經濟」崛起,滿足餐飲端連鎖化和家庭端便捷需求的複合調味品迎來爆發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就已高達1488億元,預計今年將增至1800億元。火熱的賽道,吸引公司加速佈局。天味食品探索落地智慧工廠,將多款智能「黑科技」設備引入複合調味品領域,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蓮花健康方面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推出餐飲食堂用調味料系列、火鍋底料系列、紅燒醬汁醬料系列等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新型複合調味品。此外,日辰食品、海天味業等也紛紛加碼複合調味品賽道。

  爲了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部分調味品上市公司做起了跨界生意,挖掘新的增量市場,以期提高市場佔有率。今年上半年,恆順醋業賣起了文創雪糕、預製菜和氣泡水。恆順醋業方面表示,雪糕只在公司所建文化博物館銷售,相當於文創,不作為戰略產品佈局。預製菜、氣泡水方面的銷售表現暫不能明確告知。海天味業也於近日推出了一款售價7元每瓶的胡蘿卜汁。這不是海天味業首次跨入飲料界,2021年3月,海天就推出一款名為「愛果者」的蘋果醋飲料。此外,海天味業曾100%控股投資了喜悦物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並表示設立新公司有利於渠道建設的縱深推進,有利於特色產品的培育,符合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調味品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下半年或能在海外市場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數據,今年第一季度,調味品出口額總計為42.41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食鹽、食糖、醬油、複合調味料等品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複合調味料出口額達到28.14億元,同比增長50.3%,醬油出口額為3.28億元,同比增長32.1%。中炬高新方面表示,公司已在海外近10個國家拓展市場,但目前海外銷售佔比仍然比較少,未來將繼續同步加大對海外市場的佈局。海天味業方面也表示一直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調味品上市公司整體上將維持平穩發展的態勢,健康化、家庭場景、預製菜、性價比、定製化或將成為破局的方向。

(高嬌娣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08日04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