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日元「跌」媽不認!美股市場有什麼投資機會?

2022-09-07 23:00

編輯:Jack

9月7日,美元兑日元匯率擊穿144,刷新1998年以來最低紀錄。

來源:Investing.com

作為避險資產的日元的走勢近期,幾乎呈直線式下跌,日元究竟怎麼了?

一、日本經濟疲軟

貨幣以國家的信用為基礎,當國家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本國的貨幣自然就會堅挺;而日本經濟近年來的表現並不樂觀。

進出口方面,日本2022年的貿易收支情況一直處於逆差狀態,5月以后逆差擴大到了超1萬億日元的規模。而日元的貶值也並未對出口造成多大的利好。反而是進口端,由於島國的天然限制,日本資源匱乏,各種能源、糧食都極度依賴進口。日本的對外依存度高達88%,糧食自給率僅有37%。俄烏衝突爆發后,原油和小麥價格大幅飆升,而且美元一直在升值,以日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更大,日本的貿易逆差恐還將持續。

日本經濟在疫情期間表現得尤為疲弱。去年第四季度跟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出現萎縮,第二季度增速也僅為0.5%。

再看消費,日本總務省的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日本家庭實際收入同比減少2%,實際消費開支同比減少0.7%。在物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家庭實際收入水平下降將抑制消費。要知道日本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民眾選擇把錢存起來而不是花掉,這本身對刺激消費就沒有太大好處。

日本經濟的疲軟或許就是日元下跌的根源。 

二、美日政策分化

美日經濟基本面分化,兩個經濟體央行政策分道揚鑣,美聯儲為避免通脹長期化,政策急轉彎,希望儘快接近「中性政策」環境;而日本需要推動經濟恢復,向市場承諾繼續保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環境。

目前日本通脹率已經超過央行2%的目標,但日本央行認為這一趨勢不可持續,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已多次表示,對抗通縮的長期鬥爭尚未結束,要確保穩定的通脹,需要更強的工資增長,現在削減貨幣寬松政策還為時過早。

現在市場的空頭在賭日本央行不會結束寬松貨幣政策,從而在交易市場大量拋售日債,這必然會導致債券的收益率上升,日本本身的債務就很龐大,債券收益率的上升不利於日本發新債,只能央行兜底,空頭拋多少,就接多少。

美國方面,在日本央行「按兵不動」之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則在近期的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繼續「放鷹」。市場目前猜測美聯儲本月將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相比之下日本央行就顯得非常被動。

由於美元利率上升,利差也在不斷擴大,美國與日本的2年期國債利率差目前在3.6%左右,而2021年底時只有0.8%左右。

三、日本政府會干預嗎?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7日上午召開的記者會上稱,近期日元急速貶值勢頭不減,政府對此「深感擔憂」。他表示,日本政府將保持高度關注外匯市場動態,如果態勢仍持續,政府將採取必要對策應對。

上一次還是1998年,日本和美國一起加入了大規模的、協調的日元購買熱潮;現在的宏觀環境已經跟之前不一樣了,美國現在的重點是抗擊通脹,日本與美國的聯合干預還面臨着很高的門檻,過去為提振日元而採取的單邊干預措施被證明基本上無效。

四、日元接下來怎麼走?

匯豐銀行Paul Mackel等策略師周一表示,現在預計未來幾個月美元兑日元將維持在140上方,可能會超過145;包括Kamakshya Trivedi在內的高盛分析師預計美元兑日元將在三個月內達到145,高於此前預估的125。而瑞穗證券首席外匯策略師Masafumi Yamamoto的預測為144。

匯豐策略師指出:「我們將日元的復甦時間推迟到2023年。在2023年下半年,日元將略微加速下跌,最終在明年收於130。」 

不過匯豐和高盛仍認為美元兑日元將在未來幾個月見頂,原因包括估值調整和日本央行可能調整貨幣政策。匯豐指出,日本投資者厭倦了高昂的對衝成本,可能會減少支付對衝貨幣波動的費用,這將有助於支撐日元。  

五、投資乾貨

投資者可以在美股市場做多/做空相關貨幣ETF來保護手中的頭寸或者直接獲利。

  • 2倍做多日元-ProShares
  • 2倍做空日元-ProShares
  • 日元ETF-CurrencyShares

相對應的,美元最近表現強勁,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做多/做空美元的相關ETF。

  • 做多美元ETF-PowerShares
  • 做空美元指數-PowerShares

小提示:若參與槓桿ETF投資,投資者需注意ETF槓桿損耗,一般是槓桿損耗和期限結構損耗,更多詳情戳看:1、 什麼是槓桿ETF,有哪些主要風險? 2、參與槓桿ETF投資要注意哪些風險?一文讀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