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03 08:01
【環球時報駐匈牙利特約記者 李震 陳子帥 劉依琳】編者的話:前不久,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正式宣佈在匈牙利東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設電池工廠,投資金額73.4億歐元,這是匈牙利迄今獲得的最大一筆項目投資。「我們對此感到自豪,」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彼得表示,「通過這筆鉅額投資,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全球領先電池生產基地之一的地位。」匈牙利是歐洲首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多年來,中匈兩國經貿往來及各領域合作交流密切。憑藉諸多優惠政策,匈牙利吸引了一批中國企業投資,尤其是新能源企業的投資建廠。那麼,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匈牙利究竟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中匈兩國間的合作,又會對中國與其他中東歐國家的交往產生哪些啟示與借鑑作用呢?
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户
路透社報道稱:「在歐洲汽車製造商加速本土市場向電動化轉型時,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建廠的計劃將填補歐洲市場對動力電池飆升的需求。」寧德時代在匈牙利的工廠一旦建成,將成為歐洲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業務輻射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大眾等汽車製造商巨頭。
在歐洲加速「碳中和」步伐的背景下,歐盟提出的「歐洲綠色協議」取得多項實質性進展,其中包括2035年起在歐盟境內禁售燃油車。據估計,2030年之前歐盟境內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000萬輛。這意味着,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快速擴張,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需求將大幅上漲。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找到進入歐洲市場的「接口」尤為重要。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匈牙利扮演着中國進入歐洲市場門户的關鍵角色。
中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具有成本低、市場廣闊和產業鏈成熟度高等特點。在全球產業亟待轉型之際,匈牙利選擇積極抓住新能源產業的機遇,大力吸引中國新能源企業。今年7月,蔚來汽車宣佈在匈牙利建設海外第一座工廠,成為其充換電站產品的歐洲製造中心、服務中心和研發中心。3月,動力電池企業億緯鋰能宣佈將在匈牙利建立佔地45公頃的工廠,生產一種新型圓柱形動力電池。
除此以外,華為、中興、中國銀行、比亞迪等中國企業紛紛落地匈牙利,密集程度在歐洲名列前茅。據瞭解,中國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投資國、歐洲之外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匈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4.5%。
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發言人説:「寧德時代在匈牙利的投資證明,匈牙利對中國實行的開放戰略,並將新能源產業作為匈牙利經濟發展的重心是多麼正確的決定。」
為什麼是匈牙利?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匈牙利廣受中國企業青睞與其投資環境的優勢密不可分。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匈牙利有悠久的汽車製造產業歷史,產業配套良好,周邊地區原材料豐富。其次,匈牙利地處歐洲中心地帶,區位優勢突出,聚集大批整車企業,在當地建廠便於及時響應客户需求。第三,匈牙利尤其是德布勒森市的投資環境優越,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為寧德時代在匈牙利投資建廠提供了發展助力。」
更重要的是,匈牙利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政策和營商環境方面的可預期性。據《匈牙利每日新聞》報道,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彼得曾將匈牙利形容為「經濟危機管理的‘世界冠軍’」,具有「政治穩定性」,他表示,世界不僅僅是由美國和歐洲組成的,匈牙利以相互尊重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得到了尊重,因此經濟空間不斷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是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框架和「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2015年匈牙利成為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首個歐洲國家。它還是第一個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中東歐國家。
爲了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匈牙利對中國新興產業投資採取積極的支持政策。以寧德時代為例,政府不僅給予了2020年度投資者獎,還提供135億福林(約合人民幣2.3億元)的政策補貼。
聯想匈牙利工廠負責人張均泓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匈牙利工廠是聯想集團海外最大的製造工廠之一,建設耗資82億福林,其中有20億福林來自匈牙利政府的支持。他説:「基於匈牙利地處歐洲中部的樞紐性地位,使我們能夠更快響應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的需求,降低物流成本。」
進入匈牙利,對於中國企業來説也意味着打開了歐洲市場。蔚來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繼進入挪威市場后,蔚來將加快‘出海’步伐,到2025年,進入全球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在歐洲本地化生產,讓我們更高效地提供加電設備與服務。」充換電設備作為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將成為車企開拓歐洲市場、保持自身優勢的「護城河」,為自主品牌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提供可能性。
「向東開放」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
隨着響亮的汽笛聲,搭載着太陽能組件、推杆電機等貨物的全國首趟「合肥—布達佩斯」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出境,開往匈牙利。根據中國一帶一路網數據,截至8月21日,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1萬列,較去年提前10天破萬。目前,中歐班列已開通了82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個城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藍慶新表示,匈牙利的「向東開放」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隨着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深入發展,匈牙利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樞紐作用亦將不斷強化。
此前,匈牙利駐華大使白思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全球經濟的核心已經從西方轉向東方,能夠與中國建立良好而有效的合作符合歐洲的最大利益。目前,「一帶一路」在匈牙利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是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鐵路發展計劃。這一鐵路將連接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的核心項目。鐵路一旦連通,匈牙利便將成為無數中國貨物運往歐洲的「中轉站」。
得益於近年來中匈兩國在多領域合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典範」已經成為描述兩國緊密雙邊關係的高頻詞匯。白思諦説:「如果兩個國家之間有一種堪稱‘典範’的關係,那麼匈中關係肯定會贏得這個稱號。」藍慶新也向記者表示:「中匈間的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典範,能夠為中國與其他中東歐國家的交往起到促進與引領作用。」
他認為,以中匈合作為範本,不僅能在雙邊層面上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地區各國的聯繫與合作,更有助於促進和提升中東歐各國地區間的互聯互通程度,能有效促進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與經貿往來活動,強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完善程度,並使其影響力顯著提升,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地區的持續推進。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嚴峻,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合作的腳步沒有停止,這進一步凸顯「一帶一路」巨大的韌性和活力,為全球經濟復甦與持續增長注入強勁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