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01 21:44
轉自:青瞳視角
將國產汽車做成變形機甲的設計者小寒
機甲被稱為「男人的浪漫」。
1979年,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高達》讓機甲形象廣為人知,次年,高達版權方萬代南夢宮推出高達模型,從此機甲模型玩具走向世界。
從那時起,機甲模玩成為很多人的持續愛好。
最近,隨着中國首部科幻機甲電影《明日戰記》上映,機甲再次「出圈」。在電商平臺也進一步演化出「國牌汽車+國牌機甲」的國潮組合。
在這背后,中國的機甲消費活躍人羣規模已經超越了3000萬,中國機甲市場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
國產機甲熱:五菱宏光「變身」機甲戰士
2022年淘寶造物節上,「國民神車」五菱宏光變身機甲玩具,「國牌汽車+國牌機甲」的合體賺足了眼球。
五菱宏光機甲玩具
將國產汽車做成變形機甲,並賦予角色內涵的設計者叫小寒。此前他和團隊還曾將殲20、武直10等戰機做成機甲玩具。
在小寒的工作室里,佔據一面牆的玩具櫃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機甲模型,從變形金剛到高達再到環太平洋,角色各異,大小不一。這些是機甲愛好者的「標配」。
小寒是名85后,高達和變形金剛是他的童年回憶,也成了他的一個「執念」,他總想「回敬」從小玩到大的日美品牌:中國人能不能也創造出優秀的機甲玩具,像高達和變形金剛那樣,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一切要從小寒赴日旅行説起,他發現國產仿製的變形金剛在日本市場進行地下交易,做工很好但不能「登堂入室」,回國后萌生了「讓國產原創的東西在秋葉原和萬代等日本貨‘硬剛’」的想法。
他清楚記得,自己和團隊設計的殲20系列機甲模型,在海外市場銷售時,和《超時空要塞》(日本戰爭動作題材動漫)的系列產品「撞了檔期」,團隊成員為此沮喪,以為拿不到好名次了,但到了第4天,殲20機甲模型衝到了第一,「得知消息后大家歡呼雀躍,但我把門關上自己大哭了一場。」
儘管如此,國產原創機甲模型在國內機甲消費市場仍然處於比較邊緣的位置,小寒形容,目前國產機甲相比於高達、變形金剛等只是處於「配菜」或者「小吃」的地位。
受制於國內受眾的消費習慣和固有認知,國產原創面臨着艱難生存的處境。
技術、設計和故事決定了一款機甲能達到的高度。
小寒認為,國外品牌之所以有更大的受眾羣,是因為相關IP背后的附加值很高,也經歷了一整代人的沉澱和積累,而國內這一行業剛剛起步,從業者需要保持敬畏,沉下心,「做機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小寒覺得,我國的文化優勢以及能挖掘的IP相比國外其實是更多的。
説着,他從櫃子里取出殲20「黑閃」款,拿在手上熟練地將戰機模型變形為人物形態,指着人物背后插的翅膀説,這里原本其實是兩片翅膀,后來參考京劇里武將背后插的旗子把翅膀改成了6片。
「國內一直不缺熱愛機甲藝術的人,只是缺有影響力的中國機甲藝術IP。」中國知名機甲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裝置藝術部主任孫世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相較於發展了五六十年的歐美、日本機甲文化來説,中國的機甲起步較晚,容易發展和形成體系的機甲樣式與風格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了。
傳統中國風與機甲模型結合,將成為機甲圈原創設計的一大方向。
還在上大三的葉磊就對自己入手的兩款殲20系列愛不釋手,一款是2011年首飛的「黑絲帶」,另一款則有着頗具科幻色彩的割裂迷彩塗裝。他還對「南昌號」055型驅逐艦的一款變形機甲上市,非常期待。
他説,「目前國產機甲市場其實是良莠不齊的,做工和價格都有很大差異,但自己還是對未來的國產原創品牌抱有期待」。
中國機甲市場:從小眾走向大眾
雖然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但前些年機甲文化從規模上仍處於小眾的範疇。現在,這個狀態正在發生轉變。
以機甲為主要賣點的《環太平洋》,在中國電影市場整體大盤還未真正爆發的2013年就已經創下了接近7億元的高票房;在《環太平洋2》中,更增加了很多中國元素,説明機甲文化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並不低且可開發空間充足。
這兩年以科技為主要元素的綜藝節目也不斷涌現,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觀眾對機甲文化的接受門檻。
公開資料顯示,《鐵甲雄心》《這!就是鐵甲》等綜藝推出后廣受好評,更在豆瓣上獲得了超過7.7分的高分,后者的網絡點擊量截至目前已超過6.6億。
而今年正在院線熱映的《明日戰記》,因為機甲與機器人的設計感突出,動作打鬥流暢利落,視聽體驗優良,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
根據諮詢公司歐睿國際的調研統計,2018年中國家庭平均玩具消費支出為268.5元,相比之下,美國市場平均家庭玩具支出為2153元,巴西為829.5元。
這意味着國內玩具消費有着巨大的增長空間,而這部分空間率先由收藏玩具填補。
小寒工作室擺放的機甲模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IP品牌培育了包括機甲模玩等收藏玩具市場。
2010年至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收藏玩具進入生長期,本土收藏玩具品牌出現。自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國內收藏玩具市場以盲盒為主要品類迎來全面爆發期。
易觀分析發佈的《中國收藏玩具行業市場洞察報告2021》顯示,機甲等收藏玩具將在未來接力盲盒,一同拓寬中國玩具市場空間。
未來五年,收藏玩具整體增速將達到35%,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突破1500億元,核心消費羣體突破1億人,其中,男性消費者將貢獻這部分玩具市場的最大增量。
如今,在淘寶天貓上的機甲消費活躍人羣,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萬左右。
90后的王晉龍是一個重度機甲迷。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前線下渠道是眾多機甲用户「入坑」的主要渠道,但是玩家在購買前,主要通過線上平臺發佈的信息對收藏玩具進行了解,實物圖、做工材質、新品發佈和開箱評測都是他們獲取產品信息時關注的內容。
而在購買過程中,外觀設計成為用户們最關注的要素,這一點在女性羣體表現得尤為明顯。而男性在品牌力、IP及未來增值空間和稀缺性方面表現出比女性更多的關注。
「骨灰級」玩家王程現在是北京一家機甲玩具店的老闆,前些年他也是看好國內機甲消費市場,才從玩家變成賣家的,「疫情前,店里的生意一直處於上升期。」
王程説,他印象最深的一個玩家是東北的一位大哥,因為一款緊俏的機甲到貨,長江以北只有他拿到了貨,那位玩家上午坐飛機飛到北京,買完后下午又坐飛機飛回去了。
孩之寶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曾一墨曾對媒體表示,變形金剛產品目前在中國銷量增速可觀,一直以兩位數增幅拓寬市場,他認為中國機甲模型行業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不少潮流玩具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當前階段高度類似1980年代的美日市場,高階收藏玩具將迎來爆發期。
機甲交易:改裝模型高價賣出「爆款」更是溢價多倍
隨着國內玩家越來越龐大,一些「爆款」和稀缺產品開始一機難求,身價也自然一路飆升。
「機甲圈最好倒的是高達,1000元的高達倒爺一換手就變成了1800元,這還不包括燈組等配件的花銷。除此之外,靠着影視動漫版權人偶聞名的某品牌,最火的時候預訂價輕松翻倍,流通價甚至可以觸及5位數。」
00后玩家張靜山告訴北青報記者,有人還會專門在交易鏈條的下游模仿投資產品的形式通過一些壟斷手法,製造商品緊缺的假象,將價格炒得虛高。面對這種情況,普通的機甲玩家往往無能為力,只能眼看着價格越來越高。
機甲店老闆王程從小學就開始購買變形金剛等機甲模型,家里放置了幾千款機甲模型。
他覺得,現在的機甲圈不像以前那麼「技術流」了。
早些年,王程會和機甲圈里幾個摯友對機甲模型的外觀、材質、製作細節等進行討論,交流心得,大家關係很「鐵」,對機甲有着一腔熱忱。后來他發現風向逐漸變了,機甲圈開始了「全民倒賣」,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點放在了價格上,自媒體和廠家借勢宣傳,一些圈外的人入局,並帶頭「炒價」,把機甲模型當作是理財工具,帶着賺錢的思路進來。
「九十年代的變形金剛,以前200、300元的東西,現在至少過萬了。」 王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種因為稀有身價暴漲可以理解,但現在比如像還未發售的(今年12月發售)解體匠機新作「沙扎比」也從20萬日元(約人民幣1萬)炒到了5萬元人民幣。
王程表示,很多合金類的機甲模型會被瘋狂倒賣,遇到「爆款」,從事機甲玩具生意的店主都無法從廠家直接原價進貨,需要從所謂的代理或黃牛處高價買入,而這最終只能由玩家買單。
當然,機甲玩家也不止靠「炒」賺錢,改裝也是一種升值路徑。
作為痴迷機甲的王晉龍就對機甲模型的改裝「上癮」。
他對模型進行的改裝被稱為「戰損版」改裝,主要是用刀等工具在模型上雕刻傷痕並通過畫筆、漆料等對模型進行塗抹,營造出一種模型真正經歷過戰鬥的感覺。
在最初學習改裝機甲時,他主要是跟着一些視頻教程學習,由於不熟練常把模型「弄廢」,有一次還不小心用刀切了手。他坦言,當時在意更多的不是手疼,而是心疼機甲。
每次改裝都需要大概一個月才能完成,過程非常繁瑣,經過改裝后的模型往往能以高出購入價好幾倍的價格賣出,以此來賺取差價,改造的樣式則主要根據個人喜歡和客户需求而定。
王晉龍表示,除了「戰損版」改裝,還有人會將買來的樹脂材料的機甲模型配件製作成模具,在模具中放置金屬材料,把樹脂材質的機甲配件換成金屬材質的,這種改裝方式更為複雜,具備收藏意義。
張靜山所在的機甲迷交流羣里也有這樣的人,大家將這個人戲稱為「燈神」,他會專門給一些機甲模型的身體里安裝鈕釦燈,晚上把燈打開非常酷炫。
這種創意還有很多,在殲20機甲模型發行第二天,就有人在模型上噴繪了一面國旗,並以原價格的1.5倍高價賣出。
80后為情懷「買單」 Z世代為熱愛與「自我」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機甲模玩主要有兩大消費羣體:一類是重拾童年夢想的80后,一類是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的Z世代(1995年至2010年生人)。
6歲時痴迷變形金剛的李原浩不會想到,自己過了32年才真正買到了小時候做夢都想要的變形金剛。
李原浩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老版變形金剛動畫片伴隨着他長大。在他小的時候,一款正版的孩之寶變形金剛的機甲模型要70塊錢,但那時候爸媽的工資一個月加起來纔不到400塊錢,根本買不起。
李原浩只能用父母給的零花錢去地攤上買一個義烏產的小機器人擺弄。
在他10歲時,家屬大院里同班同學爸爸給孩子買了個正版孩之寶變形金剛,用一個大盒子裝着放在了自行車車筐里,大院里的其他孩子看到就追着自行車跑,一直追到了人家單元門口。
長大后興趣和愛好逐漸轉移,他始終沒有正式購買過變形金剛的機甲模型,直到2020年和4歲的兒子一起慶生時,38歲的他纔買了一套國內生產的機甲玩具——變形金剛「守護神」,準備和孩子一起拼裝。
后來他發現機甲玩具結構複雜,激發了他探索和把玩的興趣,他還因此帶孩子一起重温了《變形金剛》老版的98集動畫。
現在的他即將把變形金剛的角色人物湊齊,他笑稱這是「在還小時候欠下的債」。
「收藏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IP觸發,用消費來代償童年缺失。」
李原浩覺得自己不止是在為情懷買單,變形金剛的拼裝過程也大大提高了他和兒子的動手能力。
6歲的兒子現在已經可以看得懂圖紙,並且組裝一些簡單的拼裝家俱。
在變形金剛模型的玩耍過程中,他覺得和兒子的親子關係也有所增進。
按照動漫里的經典造型擺出pose是李原浩玩機甲最快樂的事情
與80后玩家不同,對於Z世代玩家來説,機甲不再需要在長大后「報復性消費」獲得,而是成了很多人成長的陪伴。80后玩的是「情懷」,Z世代玩家則爲了追求個性、表現自我。
王晉龍在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高達系列動漫並由此「入坑」。如今,他在家里的一整面牆收集自己喜歡的機甲模型。
他的收藏包括高達系列的知名款以及《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零號機、初號機等各種類型的機甲模型,會按照角色把模型「湊齊」。
王晉龍説,遇到特別火爆的機甲模型時,根本買不到現貨,都得是預訂后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拿到貨。
「一款叫做‘黃龍白起’的機甲,我從2016年等到2018年纔拿到實物,拿到手后確實很酷炫,喜歡嘛等久一點也不覺得什麼。」
機甲人物成為很多動畫片的主要角色,如迷你特工隊、鋼鐵飛龍等,受到低齡兒童的喜愛,帶動了機甲類玩具的低齡化趨勢。
張靜山14歲接觸《超時空要塞》這部動漫后,就開始幻想着自己的「機甲世界」。他一直覺得機甲包含着一種情結。
因為生長在教師家庭,父母對他管控得比較嚴格,張靜山直到大學纔有空間和資金為自己的這一愛好付出,「目前一共入手了十幾款機甲模型。」
張靜山覺得,機甲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它成為一種連接人與人情感的紐帶,在一起玩機甲的時候能感受到朋友之間心意的相通。
上大學期間,由於宿舍沒有充足的空間存放機甲模型,張靜山有時會將部分機甲寄存在朋友家,朋友比自己更愛惜那些模型,會想方設法將它們「藏匿」起來以防被家里的貓破壞,他説,「那時候很感動,而且覺得我們是如此‘臭味相投’。」
因為,機甲承載着他們對於未來世界的無限暢想。
(應受訪者要求,小寒、王程、李原浩、王晉龍、張靜山為化名)
實習生 孫哲
(部分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健勇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健勇
編輯/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