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今日申購,國產替代領軍者,衝擊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2022-08-31 15:52

今日,華大智造正式啟動申購,網上申購代碼為787114。該公司擬發行4131.95萬股,發行價格為87.18元/股。按本次發行價和新股發行數量,其預計募集資金36.0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預計募集資金淨額32.85億元, 發行市盈率為74.47倍。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主營基因測序儀業務、實驗室自動化業務相關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其中,公司基因測序儀業務已具備獨立自研的能力並實現了臨牀級測序儀的量產。此外,該公司還是繼華大基因后的又一「華大系」上市公司。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作為研發驅動型企業,華大智造一路發展,突破國際「卡脖子」難題,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上,成就了國家科技戰略課題。在科創板獲批上市也代表着科創板對華大智造在該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的認可。

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業績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基因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與新業務板塊。這三大板塊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延伸發展。

基因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是華大智造的兩大主營業務,且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招股書顯示,主營業務對華大智造業績貢獻突出,報告期各期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0.83億元、27.54億元和38.9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23%、99.06%和99.19%。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以及灼識諮詢《全球及中國生命科學綜合解決方案行業報告》的數據,在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測序能力進一步加強的共同促進作用下,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在過去數年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245.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303.9億元的市場規模。

華大智造擁有全球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三大類之一的DNBSEQ測序技術——基於DNA納米球(DNB)及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技術(cPAS)。另外兩大類是Illumina為代表的橋式PCR聯合邊合成邊測序技術與Thermo Fisher為代表的乳液PCR擴增聯合半導體測序技術。

其中,華大智造的DNBSEQ是目前全球少有的能夠在溶液中完成模板擴增的技術,其在測序中使用了DNA納米球並進行信號放大,每次以固定單鏈DNA為模板進行滾環複製(RCA),避免錯誤累積,有效提高測序準確度。因為不涉及PCR,DNBSEQ技術在減少duplicates以及控制Index hopping方面也擁有天然的突出優勢。

基於DNBSEQ技術,華大智造已部署了全線產品鏈體系。其中,StandardMPS為標準的測序策略包括基礎的四色熒光方案和創新型雙色熒光方案,以滿足不同的應用場景。基於特異性抗體的無損鹼基測序技術CoolMPS,則更進一步提升了測序準確性和讀長潛力。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華大智造的基因測序業務板塊的儀器產能分別為800台、1000台、450台;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5.88%、83.5%、62.67%;產銷率分別為110.06%、76.29%、114.54%。

依行業發展來看,基因測序的應用場景已延伸出三大類:科研級應用面向科研機構、高校和醫藥、農業企業等,支付方為研究經費;臨牀級應用面向綜合醫院、婦保院、醫院科室,支付方為患者或醫保;消費級應用面向普通消費者,包括皮膚檢測、運動能力檢測、營養代謝檢測,支付方為個人或保險。

隨着更高通量基因測序相關設備的陸續推出及各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持續推動,預計升級迭代及規模化效應將進一步降低測序成本,有助於基因測序更多地被應用於科學研究及臨牀醫學中,新的應用場景將持續不斷涌現,使得基因組學中下游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綜合多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在149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41億美元,5年複合增速保持在18%的高速增長。

實際上,基因測序行業呈現集中化趨勢,強者更強。在行業中下游領域,華大智造的優勢如同參天大樹向下深耕,支撐科學研究,並基於嚴謹的科學結論開發廣泛的基因科技創新應用。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目前已經建立起高中低通量基因基因測序儀全產品矩陣。其產品在生育、腫瘤、傳染感染、慢性疾病、農業育種、單細胞、大人羣基因組項目、時空組學等科研及臨牀領域已有廣泛應用。

以腫瘤領域為例,目前腫瘤診斷和精準治療是高通量測序技術臨牀應用中發展較快的一個細分領域。腫瘤基因測序可以輔助臨牀醫生對癌症患者進行分型,以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能夠幫助確定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受益於特定的藥物,支持腫瘤的精準治療。

在非洲加納,華大智造助力癌症研究初創公司Yemaachi Biotech開展癌症研究和診斷學的合作項目,基於華大智造測序儀,建立泛非洲基因組和臨牀知識庫,推動腫瘤精準醫學發展,讓全世界更加全面地瞭解癌症對非洲后裔所帶來的諸多影響。在國內,燃石醫學、吉因加、泛生子、臻和科技等腫瘤NGS頭部廠商,已悉數將華大智造納入自己的基因測序平臺體系中。

華大智造還是戰疫重要的國產科技力量。例如,華大智造測序平臺成功幫助我國發現首例境外變種新冠毒株、首例「Omicron BA.5」變異株,同時幫助全國十余省近百家疾控中心進行溯源病毒;在海外,助力包括瑞典在內的國家第一時間發現Omicron變異株,在協助獲取毒株全基因組序列以外,為新型毒株監測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支撐。

此外,華大基因以多組學解決方案作為頂層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開拓新發展方向。新業務板塊主要包括細胞組學解決方案、遠程超聲機器人和BIT產品等。

自華大智造於2006年成立以來,通過收購美國Complete Genomics公司(以下簡稱「CG公司」),在深圳組建起自己的測序儀研發團隊並通過國產技術轉化,成功研發交付出高通量桌面型基因測序儀,打響國產基因測序儀「進口替代戰」第一槍,隨后展開了國產基因測序儀的「進擊之旅」。

華大智造的產業佈局輻射全球,海外業務不斷拓展,具備較大增長潛力。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採取跨區域經營的方式,在中國境外設立14家子公司。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各期,華大智造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以外地區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34%、67.49%和54.31%,呈逐年增長趨勢,尤其2020年取得明顯放量。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大智造業務遍及六大洲超過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300個用户,並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科研、生產基地及培訓與售后服務中心。

伴隨時間推移,華大智造DNBSEQ測序技術在全球市場逐漸彰顯卓越的優勢。2022年5月6日,在與因美納專利之爭中,華大智造在美獲得大眾陪審團支持,贏得行業矚目。7月8日,繞開專利糾紛,華大智造測序儀進軍英國市場。7月15日,測序儀巨頭在美國戰場的專利戰以和解告終,華大智造獲因美納賠償3.25億美元。

科創板上市后,華大智造募集資金將根據公司主營業務,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擬投資的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華大智造研發中心、生產製造的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等。上述項目,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範疇,產品技術含量高。

華大智造披露,其生產製造充分利用了華大智造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並配合募投項目的實施持續優化創新;有助於華大智造打破國外企業在高端領域的技術壟斷,以助力我國精準醫療、精準農業和精準健康等高科技前沿應用領域相關產品的國產化進程。

科創板在研發投入金額上、研發團隊技術水平以及研發成果上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據瞭解,科創板公司募集資金投入研發比例為37%。2021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883.51億元,同比增長31%,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3%,是主板的5倍。

據統計,半數以上科創板公司實控人具有深厚的行業背景併兼任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創公司實際控制人超過20%。2021年底,科創板公司的科研人才隊伍已超過14萬人,平均每家公司超過330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接近三成。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華大智造研發費用為3.43億元、7億元和6.0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分別為31.46%、25.19%和15.48%,高於同行業水平。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擁有的主要專利共計475項,境內專利217項,境外專利258項。

據瞭解,華大智造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頭性核心技術體系,在基因測序儀領域已形成以「DNBSEQ測序技術」、「規則陣列芯片技術」、「測序儀光機電系統技術」等為代表的多項核心技術,並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同時,華大智造在生命科學領域不斷深耕拓展,逐漸發展出了以「關鍵文庫製備技術」、「自動化樣本處理技術」和「遠程超聲診斷技術」為代表的新型生命數字化技術,為緊跟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以華大智造為代表的國產生命科技核心工具製造商的崛起,立足於國家重大需求,把關鍵工業技術、關鍵元器件和重要裝備等關係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的領域,作為主攻方向,對中國生命科學產業走向全球打破西方依賴,推動中國生命科學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華大智造作為少有的能在國際上走出去並與國外巨頭競爭的企業代表,未來在生命科學領域有着更廣闊的市場想象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