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別扔了,日式極簡真不適合中國人

2022-08-30 13:55

斷舍離,又在互聯網復活了。

作為一度風靡互聯網、幾乎成為一種成功學的生活方式,如今有了個洋氣的新名字——「極簡」

掙脫了「斷舍離」這個頗為日式的名字,做法卻還是老一套:扔東西、收東西、換東西。

極簡博主,更是一夜之間遍地開花,有人「一周扔空三分之二個家」,有人「每天扔一件東西」,還有人乾脆連牙刷都不用了。

被不少極簡博主奉為圭臬的《我的家里空無一物》,女主人公自稱「扔東西變態」

哪些東西趕緊扔、什麼東西別再買、幾種消費沒必要……

當租房、工位、衣櫃、護膚都開始「極簡」,成了備受追捧的高級生活方式,一大批年輕人看着滿屋子的雜物,莫名其妙地陷入了焦慮:

我的房子這麼擠,是不是我做人太拖沓了?

櫃子滿滿當當的,是不是説明我已經被「消費主義」捆綁了?

「極簡就是清醒」的奇怪定義下,很多人被捲入其中,一邊買一邊扔,生怕家里有一件多余的東西,更怕一不小心變成「被消費主義洗腦」的糊塗蛋。

好好的生活,一定得搞成隨時準備跑路的樣子嗎?

扔東西,新晉流量密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批「率先高端起來」的博主,不喜歡教大家怎麼當精緻男孩、女孩了。

現在流行的,是「化繁為簡」:

圖片背景大多是純白色的、一張圖里只出現一件東西、排版字體非黑即白,不叫「性冷淡」,也不叫「佛系」,統一命名為——極簡風。

這條橫幅,從內容到形式都屬於「極簡風」/《我的家里空無一物》

小紅書,打着「極簡」標籤的筆記有356萬+篇,「極簡博主」已經成了一個專門的門類。

不同於其他博主,開門見山教你買買買;極簡博主們,是教你扔扔扔。

最常見的標題有,「2022年我不會再買的16樣東西」「19歲不再需要的9類彩妝」「30歲不再穿的5類衣服」……

一下子,就讓各個年齡層的人對號入座,開始反思自己哪里不夠合格。

極簡的一大主題:不再保留、不再買/小紅書

已經買了怎麼辦?答案很簡單,扔掉。

想扔不知道從何扔起?沒關係,已經有人替你總結出「照着扔就行」的斷舍離清單。

想扔又捨不得?還有人陪你「挑戰每天扔一件東西」。

斷舍離清單,不過其中很大一部分本就屬於「垃圾」範疇/小紅書

要扔到什麼程度?

至少要做到「5件衣服過夏天」「常穿鞋子不超過3雙」「一物一件有多爽」……

沒達標,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過分「縱慾」了。

還有一些看完讓人無不震驚的極端案例,比如「一周時間,扔空了三分之二個家」「我的家里空無一物」,看上去家里比酒店還乾淨。

更誇張的,還有博主把牙刷都扔了,改成用手指刷牙(不過之后還是又換回來了)。

沒了牙杯,可以用手捧水漱口

除了扔,極簡博主們還喜歡教你「換」。

塑料衣架不環保,換木質的!洗發水沐浴露太浪費,換香皂!要打造膠囊衣櫥,先把衣服換成百搭款!要習慣簡單,先給家里換成統一收納!

浴巾不需要,換成兩塊洗臉巾即可……嗎?

除了精簡生活物品,極簡博主們,還會教你精簡社交媒體、取消各種會員、取關各類博主……

翻閲下來,大部分內容基本都大同小異,但卻牢牢掌握了流量密碼,點贊動輒幾千上萬,評論區紛紛「舉雙手贊同」。

想想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成員都超過60萬了,這其實也不難理解。

年輕人都在開源節流/豆瓣

大環境降温,曾經最願意為花里胡哨買單的年輕人,開始向往爬出消費主義的陷阱,轉而主動剋制物慾,忙着攢錢。

「量入爲出,適度消費」,是從小就學過的道理,「每一分錢都花得有意義」的出發點,當然無可厚非。

可惜,隨着「理性消費」「理智購物」被包裝成了極簡風,這股「風」吹着吹着就歪了。

一邊教你「不許買」,一邊給你種草

給生活做減法,控制物慾,迴歸自我,當然不是什麼壞事。

但當「極簡」兩個字變成流量密碼,性質就有點變味兒。

一些博主爲了另闢蹊徑,分享獨特的「極簡祕籍」,給出的理由和方式,多少有些糊弄了。

比如,在分享「不會再購入的物品」時稱,不會再購買 藍牙耳機。

因為「討厭一切需要充電的物品,而且我學不會如何使用,也沒耐心閲讀説明書」。

不再買xx的理由/小紅書

這些理由顯然只是出自博主的個人習慣,不具備太大的參考性。 如果盲目跟風,反而是削足適履。

如果物品變身成人,一定會説「我需要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扔掉吧,安達小姐》

還有博主教大家「杜絕電子垃圾」,標題為「我的手機桌面空無一物」:

點進去一看,原來只是把手機壁紙設成純白,所有APP都隱藏在最后一屏的資源庫。

可以,但沒必要,甚至不太可以。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有了流量這個變現基礎后,很多博主也開始迫不及待地「恰飯」。

説好教你不要買、少花錢,反手偷偷給你種起草來,而且套路還要更深。

極簡,大多從精簡物品開始,所以很多博主也會做購物分享,他們的口號是:

「比起數量,更注重質量」,「判斷一件物品買得值不值,不能只看價格,重要的是利用率」,「每買進一件物品,不能只考慮價格高低,更多考慮實用性和舒適性」。

這樣一來,種草就自帶「高性價比」「優中選優」的光環,一下子變得更有説服力起來。

有人分享「少而精的晨間護膚」,實際上是在推薦三款大牌精華、乳液和防曬。

有人分享「低塑少浪費的身體護理」建議,給出了「剃毛刀代替脱毛膏」「洗發皂代替洗發水」「毛巾代替洗臉巾」等建議。

看似很有道理,下一秒就是刮毛刀、洗發皂、毛巾的推廣鏈接。

如果真的平價好用,也就罷了,可許多「大牌平替」的極簡商品,到頭來都不過是智商税罷了。

一篇名為「用6塊錢的香皂洗全身」的筆記,傾情推薦了某品牌的香塊,博主稱洗臉、洗澡、洗頭,使用感都很好:

「從體驗感到價格到包裝都很符合需求,很好地銜接了斷舍離的極簡生活」。

但評論里就有不少網友表示,之前也是因為類似的推文被種草了,「買了之后洗頭干得要命、洗臉聞着全是香精」,「被吹得太神了」。

平價容易翻車,另一邊,就有極簡風博主另闢蹊徑,分享高使用率的好物合集,點進去一看,MLB棒球帽、Marvis牙膏、梵克雅寶香水、無印良品香薰機……

東西件件精緻,價格個個高昂,而評論里,求鏈接的朋友已經排起了隊形。

到頭來,想跟着極簡博主反消費主義的你,又掉進了新的消費陷阱:

學博主用無添加的藥妝產品,衝動下單后,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的膚質;

下定決心斷舍離,先買一堆收納盒,最后發現,這纔是最佔地方和雞肋的物品;

要打造膠囊衣櫥,先把衣服都換成黑白灰、百搭款,卻發現自己怎麼穿都不好看,也不符合自己的個性……

真正的極簡,到底是什麼

現在,極簡被定義為一種生活方式,不管極不極簡的人,都被搞得焦慮起來了。

除了實現極簡的手段和方式,博主們最常向大家灌輸的觀點是:極簡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社交平臺上,極簡的內核通常可以歸納為兩類,一是環保、可持續、零浪費,二是當斷則斷,不該買的不買,該扔的一定要扔。

做不到極簡的,是掉進消費主義陷阱、被物慾綁架、內心不夠專注、意志不夠堅定。

從眾心理下,非黑即白的「極簡觀」,平臺上越來越多爲了極簡而極簡的內容,很容易讓做不到的人更加焦慮。

有博主坦言,盲目的「極簡」,一度讓自己產生了更多負面情緒,因為「明明不適合自己,卻想把自己套進他人的極簡殼里」。

不是人人都能有這樣的果斷,同時不產生情緒負擔

事實上,對大多數人來説,快速給生活做減法,本來就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中國人特有的烹飪方式、生活習慣和含蓄的情感表達,都註定了日式的「極簡風」會水土不服。

當下,「囤貨」更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許多勉強自己做到極簡、斷舍離的人,踐行中也會發現很多問題。

比如,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后,很容易給自己貼標籤——「我是極簡主義者,不應該有閒置物品」。

這樣一來,「時時刻刻都想把沒必要的東西給扔了,反思自己是不是買了不必要的東西」,到頭來快樂沒獲得多少,徒增思想負擔。

也有人發現,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很多極簡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成立。

比如,工作忙起來,睡覺時間都不足,根本沒時間打理家務、給自己做一頓健康極簡的美食;

頻繁出差的人,膠囊衣櫥里的衣物可能都不夠換洗。

極簡也有條件,還不低/小紅書

換而言之,極簡是一種容錯率為零的生活方式,當你沒有任何多「余」的東西,也就失去了生活的遊刃有「余」。

對於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來説,過上極簡生活,最難的不是控制內心慾望,而是達成足夠支撐極簡的客觀條件:

獨佔的生活空間、規律的時間安排、足夠簡單的工作圈、足夠多的精神樂趣、足夠生活成本的收入來源等。

想這麼擺,合租室友第一個就不同意

跳出網絡上的風潮,認真審視自己的生活,可能會發現,想好好生活,並非必須要貫徹「極簡」、學會「斷舍離」。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未必適合你,所謂的「高級」也未必真讓人愜意。

《我的家里空無一物》的評論區,有人表達了不同的見解,「既然有比無好,為何不有呢」

極簡和斷舍離,也從來不應該流於物質層面,追求一個簡單的「整潔乾淨」。

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曾分享過自己對「斷舍離」的看法:

「歸根到底要清理我們的精神……真正不混亂的人,他是不需要斷舍離的。

如果生活里有很好的精神結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去做什麼,就不需要人為的去樹立自己‘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真正的極簡,歸根究底,是要整理好精神世界,而非具象化為物品的增減:

不能空虛的時候用瘋狂購物來填滿生活,混亂的時候又用簡單粗暴的扔,來實現「清理」。

生活和居家的主角,應當是你自己,而不僅僅是東西。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比單純追求表面上的極簡,要重要得多。

《扔掉吧,安達小姐》中,被主人公丟掉的第五個「東西」,是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斷舍離也好,極簡也好,如果本末倒置,爲了追求某種生活形式,去付出情緒被綁架的代價,倒不如不在意。

生活本來就沒什麼固定範本, 與其強迫自己跟風「極簡」以整理生活,不如用最舒服的方式,去實現自洽。

隨你處置了,因為這是你的東西,也是你的生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