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8-30 12:47
回看中國包裝飲用水巨頭們的沉浮,從娃哈哈純淨水、農夫山泉天然水、康師傅礦物質水、百歲山天然礦泉水……到如今的涼白開,每一個巨頭的崛起,背后都是一場營銷的勝利。
來源:市界
作者丨雷彥鵬
中國瓶裝水市場的發展史,粗略地看,像是由一系列營銷案例勾勒而出。巨頭的誕生與霸主的更迭,常常伴隨着新概念、新的營銷形式。
「熟水」,這兩年成了巨頭們的新戰場。7月,統一推出了「涼開水」。至此,中國方便麪三巨頭——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與包裝飲用水老大——農夫山泉,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涼白開、白開水、喝開水、涼開水,這些生活化的詞匯變成了各品牌的產品名稱。開水可能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會變得如此自信,以2元/瓶的身價被擺上貨架。
「先進技術」「古老工藝」「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熟水好吸收」……巨頭們以此營銷一瓶白開水。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一瓶開水的「重新定義」,營銷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回看包裝飲用水各大巨頭的沉浮,娃哈哈純淨水、農夫山泉天然水、康師傅礦物質水、百歲山天然礦泉水……每一個巨頭的崛起,背后都是一場營銷的勝利。
涼白開,巨頭們的新戰場
今麥郎於2016年推出「涼白開」產品,將「熟水」概念帶到了包裝飲用水行業。那時候,質疑聲很多,其他幾大巨頭還沒有將這個新市場當做一回事。
短短几年,「涼白開」就成了今麥郎飲品業務最核心的產品。今麥郎集團董事長範現國稱,今麥郎飲品2020年銷售收入約30億元,而「涼白開」的銷售額超20億元。
在門檻低、相互模仿、很難做出差異化的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競爭慘烈,十億級的單品很難跑出來。「涼白開」讓內卷疲勞的巨頭們彷彿看到了新大陸。
2020年,康師傅推出了「喝開水」;2022年1月農夫山泉悄悄佈局了「白開水」;半年后,統一推出了「涼開水」。與「涼白開」一樣,「喝開水」與「白開水」也主推550ml裝,零售價均為2元,而「涼開水」主推1L裝,零售價3元左右。
(農夫山泉「白開水」、今麥郎「涼白開」與康師傅「喝開水」,市界拍攝)
「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相比方便麪市場,熟水市場的這一波模仿更甚,不僅產品名稱讓人傻傻分不清,就連營銷策略也很像。
今麥郎聲稱,「涼白開」的核心技術是採用UHT125℃純物理燒開滅菌工藝;農夫山泉稱,「白開水」是燒開至100℃,「還原古老工藝」;康師傅稱,「喝開水」是經135℃超高温煮沸的「先進技術」;統一的「涼白開」則稱,「就是家里燒的味」。
《百草綱目》中的「太和湯」,也被今麥郎和康師傅搬來進行宣傳。
「涼白開」宣稱「喝熟水,對身體好」,「口感柔,喝着舒服」,「更適合中國人的腸胃」,「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喝開水」在瓶子上用紅色字體印着「熟水好吸收」。
消費者的心智被這類營銷攻佔得很快。據媒體援引中金公司調研數據,康師傅「喝開水」2021年銷售額近10億元。
在所謂的「熟水」市場,今麥郎與康師傅已經成爲了雙巨頭。今麥郎甚至喊出了要將「涼白開」做成「奔着100億去的超級單品」的口號。
市界通過專利查詢發現,今麥郎「涼白開」的生產工藝是這樣的:前段水處理——脱氣(脱去CO₂)——UHT加熱殺菌——罐裝——冷卻得到涼白開產品水。
前段水處理,即原水依次經過粗濾(疊片式過濾)、超濾、活性炭過濾、保安過濾(採用5μm過濾器)、一級反滲透過濾;UHT加熱殺菌,是將脱氣潔淨水通入UHT殺菌機進行加熱殺菌(温度為125℃)。
工藝説明書中提到,該工藝生產的涼白開「口感好、有熟水感……有利於小分子團通過細胞水通道,更易透過人體細胞被吸收,加速人體新陳代謝」。
從工藝來看,「涼白開」在UHT加熱之前,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飲用純淨水了。「喝開水」也一樣,其在超高温煮沸前,已經通過「天然椰子殼活性炭和納米級雙重過濾」。
「涼白開」「喝開水」等執行的是團體標準(T/CBIA 007-2021),目前並沒有相關國家標準。在此標準中,所謂熟水飲用水,是指以來源於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統的水為水源,經過不低於100℃加熱殺菌等工序製成的包裝飲用水。
本質上,「涼白開」與「喝開水」可以看作是包裝飲用水中的飲用純淨水或其他類飲用水,而所謂的「熟水」,被認為更多的是一個營銷概念。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以前,人們對水的處理手段很有限,「加熱煮沸」「煮熟」幾乎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如今,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更好地實現水的殺菌和淨化,如氯的化合物、臭氧、紫外線、活性炭、反滲透等。
「傳統意義上的‘熟水’,對健康來説不是必需的。」雲無心認為,「水分子團更小」只是在高温下存在,加熱之后再冷卻到常温,也就恢復了常規的狀態。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市界表示,「熟水」是一個營銷概念,不管是「涼白開」還是「喝開水」,打的都是情懷牌,「熟水」概念承載的營銷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更多的是在賣概念。
巨頭的崛起,營銷的勝利
創造概念,大力營銷,搶佔心智,迅速崛起。在細分市場,農夫山泉「白開水」與統一「涼開水」佈局時間較短,而「涼白開」和「喝開水」已成為雙巨頭。
回看包裝飲用水市場的發展史,每一個霸主的崛起,都可以看作是營銷的勝利。
1990年,位於深圳的怡寶,在總經理周敬良的帶領下,生產出了國內第一瓶純淨水,但是包裝飲用水市場最先崛起的卻不是怡寶,而是杭州的娃哈哈——開了明星代言的先河。
隨着國內飲用水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1996年,在保健品市場已名聲響亮的娃哈哈,推出了純淨水產品。爲了快速推廣,娃哈哈邀請景崗山代言,並用他的歌——《我的眼里只有你》作為主打的廣告歌,還在央視斥巨資投放了廣告。
爲了發揮歌星效應,娃哈哈帶着景崗山在全國巡迴與歌迷見面,然后在各大超市、賣場免費贈送、品嚐之類的活動,再配合廣告和宣傳,市場很快就被征服了。
純淨水推出當年,娃哈哈在瓶裝水市場的份額就上升到了第一。
景崗山之后,娃哈哈與王力宏的合作更長久。此外,2001年與2002年,娃哈哈分別以2211萬元、2015萬元拿下了央視「A特」標板(《天氣預報》后15秒標板)的「標王」。
央視的「標王」有一種魔力,它能使品牌的知名度迅速膨脹,更能帶來鉅額收入。
那些年,娃哈哈純淨水是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的霸主。
保健品市場的老對手樂百氏看到娃哈哈的成功后,也開始做純淨水,還請來黎明代言,與娃哈哈打起了「水戰」。但因決策上的系列問題,樂百氏純淨水幾年后就失勢了。
更大的挑戰來自農夫山泉。其對「舊時代的霸主」的挑戰,是擺出了將對方推翻的架勢。憑藉一系列事件營銷,農夫山泉從籍籍無名中崛起了。
2000年,包裝飲用水市場還是純淨水的天下,宗慶后的「舊將」鍾睒睒卻絲毫不留情面,在發佈會上口出驚雷:純淨水不含礦物質,不如天然水,「純淨水對人體健康無益」,並宣稱農夫山泉不再生產純淨水,而將全力生產天然水。
此言一出,媒體爭相報道,越炒越熱。同時,農夫山泉還在電視等媒體上投放廣告,搞出一系列充滿爭議的對照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論。比如用純淨水、天然水養水仙,看誰長得更快。
幾乎一夜之間,農夫山泉成了行業「公敵」。
娃哈哈、樂百氏聯合全國幾十家純淨水生產企業發佈了「反農聯合聲明」,請求有關部門嚴懲農夫山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最終,農夫山泉被罰款20萬元。
但是,營銷造勢之下,「天然水」的概念,卻走進了人們的腦海。
就在農夫山泉和娃哈哈、樂百氏等純淨水巨頭們貼身肉搏之際,賣方便麪的康師傅看不下去了,於2003年推出了礦物質水——往純淨水里添加一定量礦物質。
農夫山泉也看懵了。打着「礦物質水」的概念,輔以「多一點,生活更健康」的廣告,1元一瓶的康師傅礦物質水,成了攻城利器,使得康師傅包裝水快速崛起。
農夫山泉不想讓對手就這麼超過自己。在娃哈哈深陷與達能的股權之爭時,農夫山泉開始在大街小巷免費派發pH試紙,用於測試礦物質水的pH值,將矛頭直指康師傅、娃哈哈、怡寶等對手,想打破市場的固有格局,重新排座。
爲了營銷「酸鹼理論」,農夫山泉還走進了校園。林曉還記得,2006年,她在北京海淀某中學時,農夫山泉的推廣人員給每個班免費發一箱水,且附贈pH試紙,讓大家測試水的酸鹼性。
這一系列營銷,農夫山泉是想説明弱鹼性水是好水,偏酸性水不利人體健康。
靠着各種營銷策略,以及「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洗腦式廣告語,農夫山泉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多年穩坐中國包裝飲用水老大的寶座。
在「舊霸主」娃哈哈與「新霸主」農夫山泉之間,康師傅和怡寶也曾當過老大。
怡寶前期命運多舛,直到被華潤收購后才逐漸迎來轉機。2004年明確定位后,怡寶深耕體育賽事營銷,贊助綜藝節目,以華潤雪花的「蘑菇戰略」開啟全國化。
周敬良離開怡寶后創立了深圳景田,旗下的百歲山,憑藉「水中貴族」的「身份營銷」,成了飲用天然礦泉水中的霸主。周敬良也成了「中國包裝飲用水之父」。
代言人、概念、水源地、廣告語、事件策劃……水本平淡,營銷多了,便起波瀾。
一瓶水的2000億江湖
從娃哈哈、樂百氏、怡寶純淨水,到農夫山泉天然水、康師傅礦物質水,再到百歲山、恆大冰泉、崑崙山、西藏5100等天然礦泉水,再到「涼白開」「喝開水」等如今所謂的「熟水」,在水這門生意,靠各種營銷,大家到底在競爭什麼?
先從包裝飲用水這個品類説起。飲料是一個大的門類,其中包含了包裝飲用水、果蔬汁類及其飲料、蛋白飲料、碳酸飲料、風味飲料、茶(類)飲料、咖啡(類)飲料、植物飲料、特殊用途飲料等多個子品類。
在飲料如此多的子品類中,包裝飲用水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品類,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是一個絕對的大賽道。這是巨頭們各種營銷與「水戰」的重要前提。
包裝飲用水中又包含了飲用純淨水、飲用天然礦泉水、其他類飲用水(主要包括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其他飲用水)等。最顯著的區別是水源。
(8月下旬,北京一商超貨架,市界拍攝)
在市場上,水源不一樣,營銷概念就不一樣,當然,各自的「身價」也就不一樣,而且還存在着鄙視鏈,天然礦泉水往往站在最頂端。
在水這門生意里,先后誕生過宗慶后和鍾睒睒兩位中國首富。這足以説明這是一門「賺錢」的生意,甚至可謂「大自然的印鈔機」,以致於農夫山泉有勇氣說出「我們是中國及全球飲料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之一」。
農夫山泉已經是一個龐大的飲料綜合體,年報中未分開披露各類產品的毛利率。從招股書來看,2019年,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產品的毛利率產品超60%,而青島啤酒、伊利股份同期核心產品的毛利率尚不到39%。
從成本來看,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最大的成本,是PET、紙箱、標籤等包裝,2019年時包裝材料佔了銷售成本的63%。而廠家想獲取水資源,就要向當地相關部門定期繳納水資源費或水資源税,但這些平攤到每瓶身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這門生意「誘人」的根本原因——產業鏈短且沒那麼複雜,而且很賺錢。
這幾年,包裝飲用水市場的競爭格局已趨於穩定,農夫山泉、怡寶、景田百歲山穩坐行業前三強。
今麥郎推出「熟水」,避開了各種山河湖海「水源地」這道高牆,而且與市場上原來的「生水」區別開來。於是,等到新故事的新康師傅們,緊跟了上去。
原來的1元水這兩年都想往2元走,但競爭激烈,價格戰不止,除了便利店價格高一些,在商超、社區團購、電商等渠道,真正走上2元價格帶的並不多。超市里幾乎每天都有品牌在搞活動,買一提平均到每瓶很多隻有幾毛錢。
(8月下旬,北京一商超,農夫山泉12瓶裝10.9元,冰露12瓶裝7.5元,市界拍攝)
「涼白開」「喝開水」們直接將終端零售價定在2元檔,也是在藉着所謂的新品類推動提價。
今麥郎業務人員張開告訴市界,如果做代理的話,「涼白開」24瓶裝/件的利潤為4-5元;如果是商超從代理處進貨的話,24元/24瓶,零售價為2元/瓶。
而UHT是一種超高温工藝,並不是什麼先進技術,在食品行業很常見,廣泛應用於常温奶等的瞬時高温殺菌。這項工藝帶給「熟水」的,是助其站穩2元價格帶。
康師傅想拓展「熟水」市場顯得更着急。在幾家推出「熟水」的企業中,相關產品都還沒有請代言人,而「喝開水」2021年就請來蔡徐坤代言。
(北京一商超貨架上的「喝開水」,市界拍攝)
康師傅一位北京經銷商李尚告訴市界,「喝開水」給商超終端的供貨價是24元/24瓶,還有搭贈——每件至少2元紅包,每10件搭1件,「平均下來20元一件」。
相比之下,康師傅的經典的藍色包裝飲用水,供貨價是15元/24瓶,利潤空間還不如搭贈推廣階段的「喝開水」。
以康師傅為主的幾個巨頭的着急,大概能從財報中找到原因。
2022年上半年,康師傅飲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至242.98億元,但淨利潤同比大降37%至7.44億元。統一企業上半年同樣增收不增利,而行業龍頭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產品收入93.5億元,同比增長4.8%,已告別高增長,上年同期近26%。
「包裝飲用水市場同質化非常嚴重,沒有太多的創新與迭代空間。」朱丹蓬表示。在趨於穩固的競爭格局中想要突圍、在內卷的市場中想要保住原有地位,就需要新故事。
在巨頭們營銷「熟水」的背后,更多的是對業績增長的焦慮。
(文中林曉、張開、李尚為化名)
參考資料:
《宗慶后:萬有引力原理》,迟宇宙,紅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