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靴子落地!通過多方手段虛增利潤3.8億,*ST藍盾領1520萬罰單

2022-08-24 16:14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敬 葛愛峰 深圳報道

證監會日前披露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令*ST藍盾(300297.SZ)業績造假細節浮出水面。

從廣東證監局對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盾股份」)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來看,藍盾股份子公司中經電商於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多方手段虛增利潤總額高達3.82億元,導致*ST藍盾2017-2019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構成信披違法。廣東證監局對*ST藍盾及15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併合計處罰1520萬元。

多年從事證券維權工作的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虛增營收和利潤屬於典型的證券虛假陳述行為,*ST藍盾及相關責任人員不僅僅會面臨證監部門的重罰,后續還將迎來投資者索賠訴訟。

針對相關情況,《華夏時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藍盾,接話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一切正常,此次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從去年開始立案調查的,僅有350萬是針對公司的,處罰金額較小,其余金額由當時的負責人來承擔。」

截至8月24日午盤,*ST藍盾報收2.56元/股,跌1.54%。一位不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股價受到有限影響,或是因為此前已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因涉嫌虛增利潤被處罰

證監會對*ST藍盾的立案調查始於去年12月,經過為期8個月的調查,8月18日,證監會公佈了對*ST藍盾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披露了財務造假行為的具體細節。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廣東證監局查明,藍盾股份子公司中經電商於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偽造大量客户和商户的業務合同、業務對賬單、詢證函回函等,在自主開發的匯生活系統、EPAY系統上虛構發碼數據和消費數據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

具體來看,一是中經電商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偽造業務合同、電子券碼業務採購訂單、業務審批表等方式,虛構與6家保險機構的電子券碼業務及相關的發碼數據、消費數據和已過期未消費數據。經覈算,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1.04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04億元;2019年虛增營業收入4432.63萬元,虛增利潤總額4432.63萬元。

二是中經電商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偽造與中油碧闢石油有限公司《優惠價格確認書》、業務對賬單等協議文件,虛增佣金收入、利潤;虛構廣州白雲航空服務有限公司、中海油銷售汕頭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汕尾石油分公司為其合作商户,通過偽造業務合同、業務對賬單等文件,虛構返利佣金數據和油品消費數據。經覈算,2017 年、2018 年、2019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 1.38億元、6021.84萬元、3478.94萬元,虛增利潤總額1.38億元、6021.84萬元、3478.94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中經電商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1.38億元、1.65元、0.79億元,佔藍盾股份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6.22%、7.22%、4.12%;分別虛增利潤總額 1.38億元、1.65元、0.79億元,佔藍盾股份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 26.79%、33.74%、8.33%。

「上述情況導致藍盾股份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2018 年年度報告和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廣東監管局表示。

據此,廣東證監局對藍盾股份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罰款350萬元;15位涉事相關人員累計被罰1170萬。

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徐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ST藍盾的財務造假行為,是比較典型的虛假記載型證券虛假陳述行為,使用的也是比較常見的財務造假手段。

「這些虛假的數據,可能直接讓投資者對該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利潤產生錯誤的認識,也可能誤導投資者對該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前景有更加樂觀的判斷,從而誘使投資者基於對上市公司披露財務數據的信賴而購買該公司股票,是典型的誘多型虛假陳述。虛假陳述行為一旦被揭露,市場通常會對該揭露作出相應的反應,也就是上市公司的股價通常都會面臨大幅下跌,毫無疑問,這樣的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也就顯而易見。」徐曉進一步表示。

一季度淨利潤大跌106.9%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5月起,*ST藍盾屢次因年報、半年報問題被深交所下發問詢函,並多次延期回覆問詢。今年5月5日,深交所向*ST藍盾發出2021年年報問詢函,關注到公司連續三年鉅額虧損,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債務逾期未償還,大量訴訟、仲裁事項,大量銀行賬户被司法查封凍結等相關問題。

徐曉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會計師事務所對*ST藍盾2020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因此*ST藍盾股票交易自2022年4月29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ST藍盾繼續觸發退市指標的話,公司股票及衍生品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交易。

財務方面,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ST藍盾在2021年實現營收2.88億元,同比大減72.5%;歸母淨利潤-15.51億元,同比減少42%。

4月27日,*ST藍盾發佈一季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4742.21萬元,同比減少29.3%;歸母淨利潤虧損約2.67億元,同比減少106.9%。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在冊股東數為7.22萬戶。那麼,對於其中因此次虛增利潤事件而受損的投資者而言,如何維權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大問題。

對此,厲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依據新《證券法》,上市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員已經被重罰,但是,對受損投資者而言,依法索賠爭取儘量挽回損失纔是關鍵。

「根據證券虛假陳述司法解釋,上市公司等因信息披露違法導致投資者權益受損,受損投資者可以依法起訴索賠,索賠範圍包括:投資差額、佣金、印花税等。」厲健稱。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7月4日,公司公告《關於公司重整事項進展暨簽署投資意向協議的公告》,披露絲路基金及/或其指定方有意向以重整戰略投資人的身份參與公司破產重整。

根據上述公告,公司的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以及具體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如公司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及衍生品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ST藍盾在風險提示內容中表示。

自2016年以來,藍盾股份股價一路下跌,今年以來,股價已整體下跌超23%,當前總市值32億元。本報記者就目前經營情況及未來規劃、投資者賠償事宜、重整事項進展等問題聯繫*ST藍盾董祕辦,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