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涉4萬起致癌訴訟,強生將全球停產嬰兒爽身粉,健康板塊業績下滑

2022-08-18 00:27

文|《財經天下》周刊 胡文柳

編|楊潔

陷入「致癌」爭議泥潭后,醫療健康巨頭強生決定將停產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

8月11日,強生在官網發佈公告表示,將於2023年在全球範圍內停止生產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在對全球產品組合進行評估后,公司決定將過渡到全部以玉米澱粉為基礎的嬰兒爽身粉產品。此前,強生曾於2020年宣佈將在美國和加拿大停止銷售滑石粉嬰兒爽身粉,但目前國內電商平臺仍在售。

對此,強生表示,「這種轉變將有助於簡化我們的產品供應,提供可持續的創新,並滿足我們的消費者、客户和不斷變化的全球趨勢的需求。」

(官方公告,圖/強生全球官網)

爽身粉產品是強生在1890年發明的。該產品一經誕生,立刻風靡全美,后成為強生最知名的世界性消費品。在貿易國際化后,強生爽身粉在60個國家數百個地區暢銷。儘管越來越多的公司開發同款產品,但是大量消費者在購買爽身粉時,腦海中首先想到的還是強生。

硬幣的另一面,爽身粉產品也讓強生被捲入了上萬件訴訟案。據路透社報道,強生目前面臨約3.8萬起來自消費者和受害者的訴訟,指控其嬰兒身粉和其他含滑石粉的產品因被已知的致癌物石棉污染,而導致使用者患癌。其中,一起發生在美國的「強生爽身粉致癌案」,成為迄今為止滑石粉產品致癌官司中面臨的最大賠償,金額高達47億美元。相比之下,強生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淨利潤也只有62.78億美元。

截至目前,強生嬰兒官網顯示共有5款嬰兒爽身粉,其中4款的原料中含有滑石粉。而即便預備停產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強生還是在公告中強調,「我們對化粧品滑石粉安全性的立場保持不變」,以及「滑石粉的強生嬰兒爽身粉是安全的,不含石棉,並且不會致癌」。

作為全球最大的醫療衞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供應商,強生在全球60個國家地區擁有260多家運營公司,全球員工超過13萬人。創立至今136年來業績從未有過虧損。

然而,近年來,強生的全球業務增長滯緩,尤其是大健康板塊,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負增長。不僅如此,強生在亞洲、非洲的業務營收全線下滑;並且來自大中華區的市場需求也在減弱。財報顯示,亞太和非洲地區作為強生僅次於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第三大市場,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為87.08億美元,同比下滑0.2%;相比之下,美國區銷售額同比增長2.5%,歐洲區同比增長9.3%。

強生「癌變」?

直到現在,仍有多款含滑石粉的強生爽身粉在國內網店上架銷售。《財經天下》周刊發現,在強生天貓旗艦店中,嬰兒爽身粉系列里,説明中含有滑石粉的產品銷量目前排名在該系列里居首,月銷達1萬+;而説明中含有天然玉米澱粉的產品月銷只有500+。

(強生嬰兒爽身粉,圖/強生嬰兒官網)

而此次強生決定將停售嬰兒爽身粉,實際上也並非沒有預兆。在此前,這款產品已經讓強生面臨了上萬起來自消費者的訴訟。

早在2016年2月,強生被判向美國阿拉巴馬州女子傑奎琳·福克斯的家人支付7200萬美元賠償金,該名女子已因罹患卵巢癌而去世,而她的去世被認為與其持續使用強生的嬰兒爽身粉和沐浴露有關。

同年,美國聖路易斯市的一個陪審團曾裁定強生向一位卵巢癌女患者賠償5500萬美元,該案的原告因患有卵巢癌而不得不切除子宮。次年8月,一名女性狀告強生嬰兒爽身粉中的滑石粉導致其罹患卵巢癌,強生公司被判賠償4.17億美元。

即便被判賠償,但是當時強生堅持認為,通過全面的研究沒有發現卵巢癌與滑石粉之間的關係。在一份聲明中,強生發言人古德里奇表示,儘管公司對受卵巢癌影響的患者感到同情,但科學為強生的嬰兒爽身粉安全性提供支持。此外,他還表示,公司正在對其他在美國的訴訟審判做準備,將會持續捍衞其產品的安全性。

到了2018年,一起22名女性集體指控「強生爽身粉致癌」的案件判決。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巡迴法院的一名法官表示,該指控被判成立,強生涉及的賠償金額為46.9億美元。原告22名女性被判勝訴,其中6名已經去世。

對於法院的判決,強生的態度是尊重法律,接受判決,但是拒不認錯,還公開表示將進行上訴。2020年11月,這筆46.9億美元的罰單也在強生的二次上訴后降至21.2億美元。

據瞭解,上述案件中,不少消費者稱強生含滑石粉的產品是因石棉污染而出現致癌問題的。雖然滑石粉用途廣泛,還能夠口服入藥,但是,石棉卻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

石棉和滑石同屬硅酸鹽類,它們常常共同存在於蛇紋巖中埋藏在地下,因而在自然形態下,滑石中常常含有石棉成分。一旦石棉纖維被吸入人體,因為不能被代謝,就會積聚在人體內、附着並沉積在肺部,可能造成肺癌等疾病。如果提取不到位,含有滑石的產品有時會被石棉污染,從而成為致癌產品。

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網上購買的強生嬰兒爽身粉中查出少量致癌物質石棉,含量可達到千萬分之二。隨即,強生發布公告表示,決定在美國召回同批次約3.3萬瓶嬰兒爽身粉。2020年5月,強生宣佈停止將逐步停止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其含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

在我國,曾經就滑石粉產品也發佈過相關要求,原食藥監總局規定「滑石粉中不得檢出石棉」。然而,除了召回的美國那批次產品之外,強生並不承認其他批次的嬰兒爽身粉含有石棉。

值得注意的是,強生旗下含有滑石粉的產品還有很多,包括化粧品、個護用品等等。當強生含滑石粉的產品引發的問題越來越多,其來自消費者的訴訟數量也與日俱增,從2018年1萬件已增長到2022年的近4萬件。處於這種壓力之下,強生終於在2023年準備將滑石粉含量最高的爽身粉停產了。

停產之后,含有玉米澱粉的強生爽身粉會取而代之,在世界各國銷售,可是,一位消費者使用后表示,自己的感受是:「這個我不建議買,它容易結塊,不吸水,起不到爽身粉的作用。」

此外,含滑石粉的爽身粉由於成分簡單、配比容易,技術含量不高,全球能生產它的藥企多如過江之鯽,行業競爭激烈。對強生來説,需要擔心的是,一旦停產,它原有的爽身粉市場份額會不會面臨被競爭對手們瓜分的局面,從而讓健康業務板塊業績「雪上加霜」。

被「拖累」的消費者健康業務

從發展歷史上看,強生是通過外科敷料起家的。在1886年,強生創始人羅伯特發現,在沒有抗生素的19世紀,手術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感染,所以如何防止手術過程中的細菌感染成為巨大的臨牀需求,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前景。於是,羅伯特把目光投向外科敷料,如繃帶、紗布等,創口貼、急救箱等家喻户曉的物品也是由強生發明的。

1890年,強生發明瞭嬰兒爽身粉;並在1954年推出了嬰兒洗發水。1994年,強生收購了露得清護膚產品。2006年,強生斥資166億美元收購了輝瑞的消費者健康部門,獲得了其旗下的李斯德林漱口水等家用品牌。大眾熟悉的「邦迪創可貼」也屬於強生,它也是公司歷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走過上百年曆史后,強生公司旗下已擁有製藥、醫療器械和消費者健康業務三大板塊。

7月19日晚間,強生公佈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總營收為474億美元,同比增長4.0%;淨利潤為99.63億美元,同比下滑20.1%。具體來看,其消費者健康、製藥、醫療器械三大業務板塊,分別實現營收74億美元、262億美元、139億美元,同比增長-1.4%、6.7%、2.3%。

在其主要業務中,只有消費者健康業務營收出現了負增長。其中,皮膚健康及美容營收21.38億美元,同比下滑8.3%;口腔護理業務營收7.6億美元,同比下滑9.7%;嬰兒護理業務營收7.3億美元,同比下滑5.9%;傷口護理及其他營收3.61億美元,同比下滑8%;女性健康營收4.58億美元,同比增加1.4%。

對於該業務營收的下滑,強生並沒有在財報中明確地給出原因。但《財經天下》周刊觀察到,在消費者健康業務中,有一項訴訟費用支出高達10億美元,也與含滑石粉的產品相關。

事實上,消費者健康業務的日用消費品中,除了嬰兒爽身粉外,邦迪創口貼和李斯特林漱口水中,也含有滑石粉。而含滑石粉的產品卻在近年來遭遇大量訴訟,讓公司承擔了大量應對訴訟的支出。據強生2021年年報,公司在2020年的相關訴訟花費為39億美元,2021年的相關訴訟花費為16億美元。與公司旗下製藥、醫療器械業務的快速發展相比,無疑嚴重「拖了后腿」。

(官方公告,圖/強生全球官網)

在此背景下,2021年11月12日,強生在官網發佈公告稱,正式實施拆分計劃:將現有的製藥和醫療器械業務合併,剝離其銷售邦迪創可貼、泰諾(Tylenol)藥品和嬰兒爽身粉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分別成立兩家上市公司,計劃在18-24個月內完成分拆。

對於這次分拆,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面臨的訴訟過多影響了集團的整體估值。但強生卻對此予以否認,而且還在公告中強調,本次分拆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董事會討論一段時間所做出的決定,可以使其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從中看出,強生要剝離消費者健康業務的決心是十分堅定的。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近年來,製藥業務是強生營收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對強生旗下的製藥、醫療器械業務板塊來説,拆分出來能更好地聚焦創新葯發展。但是,對於「被迫」獨立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在談發展之前,當務之急就是走出訴訟陰影,而這顯然並不容易。

而從發家史上看,作為醫療健康巨頭,強生能發展壯大至今,是因為其在醫療領域中「另闢蹊徑」,選擇從外科敷料入手而非製藥業務。但現在,強生卻不得已要剝離其極具優勢的消費者健康業務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全球範圍內的醫藥巨頭相比,強生在製藥領域的實力還不算強勁。

2020年起,包括輝瑞、阿斯利康、莫德納、賽諾菲等一眾醫藥巨頭着手研發新冠疫苗,強生也在隊列之中。但是剛開始研發不久,2020年10月12日,強生研發的新冠疫苗就出現問題,三期實驗被美國叫停。即便后來它終於研發成功,但是上市時間落在了輝瑞和莫德納后面。

2021年4月14日,據英媒報道,歐盟表態,2022年以后,基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的阿斯利康和強生疫苗,將不會出現在歐盟的疫苗採購訂單中。在2022年2月份,強生新冠疫苗有過短暫的停產停售。

在華影響力也在削弱?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醫藥行業正處在蹣跚起步的階段,醫藥工業生產總值73億元,相比之下,70年代,美國一家藥企輝瑞的年營收就有10億美元。爲了建構國內醫療行業新秩序,煥發醫療市場活力,政策一邊在鼓勵國內藥企發展壯大,一邊開始着手引入外國藥企。

強生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國內市場的。1985年,強生在華成立了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1992年1月,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

當時,強生營收中的兩大主力業務是消費者健康、醫療器械,在大中華市場上,為發揮出顯著優勢,其選擇在國內母嬰消費、醫療器械行業入手。

自1992年正式入華后,強生將適用於母嬰的系列用品推向市場,並且創建品牌矩陣,提高營銷投放。截至目前,其在中國嬰童護理產品市場持續保持着市場第一的地位。相比之下,國內的嬰童護理用品品牌起步較晚,國產品牌佔有率整體偏低,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但是,但隨着市場不斷成熟、賽道玩家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最近兩年國貨嬰童類產品崛起,持續衝擊着中高端價位,市場佔有率也開始和強生不相上下。歐睿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在中國嬰童護理產品的市場,位列前三的品牌分別是強生、紅色小象、青蛙王子,市佔率分別為5.8%、4.1%、3.7%。可以看到,后兩家國產品牌的市佔率已經非常接近強生。

與此同時,紅色小象2020年零售額超15億元,在中國市場國貨品牌母嬰護理產品中居首;上海家化旗下啟初品牌去年營收增長超20%;潤本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衝擊IPO;薇諾娜寶貝榮登今年618天貓嬰童護膚TOP5等。嬰童護理產品國產化進程加速,海外品牌們在該市場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削弱。

此外,2001年、2005年,強生為在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發力,分別建立了強生醫療上海學術中心、北京學術中心,並且為售賣自身的醫療器械,花鉅額資金打造微創手術培訓課程,免費提供給國內三甲醫院的醫生。

中投顧問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元,增長速度預計在17%左右,其中,一次性器材市場上強生佔據首位。但之后,強生曾捲入在華行賄傳聞。雖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之后,強生徹底退出了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心血管支架業務。

目前,受國內醫療器械集採政策的影響,強生也已很難在一級器材市場佔據價格優勢,該領域國產化速度加快。近期,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佈了《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於公示擬撤銷掛網醫用耗材的通知》,一批耗材撤銷掛網,本次被撤網的產品共計155個,投標企業主要來自強生、賽默飛世爾、史賽克、希森美康、貝克曼庫爾特等28家械企。

一旦企業主動申請產品撤網,一年內這一產品將徹底無緣公立醫院採購。其中,強生被撤掛網產品數量最多,共計24個且均為企業主動撤銷,產品包括:三維診斷超聲導管、補片、部分可吸收疝修補材料 、腔鏡直線切割吻器和釘倉。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比如手術機器人等,以微創醫療為代表的國內企業也在不斷發力,實現國產的從無到有,相比以前,強生在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力正全面削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