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8-15 21:59
原標題:年報難產、重組難做,停牌超18個月,勒泰集團今日正式被港交所除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8月15日上午9時起,勒泰集團(HK00112)的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
在這之前,勒泰集團在香港聯交所已經停牌超過18個月。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聯交所有權將已連續停牌18個月的任何證券除牌。而在2021年1月20日,勒泰集團還就呈請清盤進行了聆訊。
勒泰集團對此表示,取消上市是因為公司未能在2022年7月20日前履行聯交所規定的復牌指引,公司不會就上市委員會作出的除牌決定申請複覈。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今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勒泰集團長期聚焦於商用物業的開發運營,而商用物業投資大、回報期長、回報率低,需要長期、低成本的規模化資金作為支持條件,比如母公司以高周轉的住宅開發現金流來反哺商用物業。勒泰集團長期單一的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導致現金流和流動性困境之下不能按期清償到期貸款而被金融機構呈請清盤,並在長期停牌后被港交所除牌。
今日被除牌
勒泰集團大本營在河北石家莊,生活在京津冀圈有勒泰商業佈局城市的人們,更願將之商業部分稱為地標建築,也是城市生活必打卡處之一。
官網上,關於其控股股東中國勒泰集團是這樣介紹的,成立於1998年,是集商業地產開發、商業物業運營為一體的大型商業資產運營企業,而勒泰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商業地產開發及運營、物業服務、金融管理等多元化板塊。
2013年,勒泰集團以5.6億港元成本,從華人置業旗下獲得了至祥置業62%的股權,最終成功借殼,在香港主板上市。
其實停牌之前,勒泰集團便遭遇了債權人的清盤呈請。這還要追溯至兩年前的2020年7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交呈請,要求對勒泰集團進行清盤。
提交該呈請的原因為無法償付工商銀行向勒泰商業有限公司(勒泰集團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提供的貸款約14.25億港元,利息及拖欠利息總額約為2.59億港元;以及自2020年7月3日起至全額支付的違約利息每日46.35萬港元,以及與貸款違約相關的所有其他成本和費用約為990萬港元。
難產的年報
勒泰集團公開經審覈的年報,同樣要追溯在兩年前的2020年年中,此后包括2020年度業績公告、2021年度中期及年度業績公告,均延迟刊發。
2020年8月底,勒泰集團發佈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淨虧損為4.64億港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24億港元,每股虧損0.53港元,較2019年同期每股盈利0.08港元減少0.61港元。
2020年上半年,勒泰集團總收益為2.9億港元,2019年同期為5.37億港元,勒泰集團將收益減少主要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限制出行政策導致來自物業發展、物業租賃及提供綜合物業管理服務的收益減少。
這也是公開市場上勒泰集團由盈轉虧的重要分界線。
而從歷年公開的年報中,也能窺見停牌前勒泰集團的債務壓力。2019年年報中,該集團總負債達185.45億港元,流動負債淨額約69.33億港元,現金及銀行結余為1.28億港元。2020年中期,勒泰流動負債淨額升至約71.91億港元,現金及銀行結余降為5342.7萬港元。
對於此后連續多次年報爽約,勒泰集團給出的迴應是,由於清盤人於2020年7月為止所能獲得的財務資料有限,將於適當及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公佈有關刊發業績之公告日期。
動盪人事與緩慢重組
不止年報難產,官網上,勒泰集團此前按月更新的大事件,也停留在了2020年中報發佈的前一個月。
在領導留言板等平臺,可以看出,多個商户和購房者就當地的勒泰城以及勒泰家園,因無法退押金、交房而多方奔波溝通。
其中一位唐山勒泰城商户表示,2020年因疫情和勒泰城解約,但是裝修保障金和精英保障金共計數萬元,一直未退,多次催促無果。
今年7月,唐山路北區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回覆網民提問時稱,河北勒泰、唐山勒泰購物廣場公司委託勒泰物業唐山二分公司進行物業管理及運營(三家企業都是法人公司),由於疫情等多種因素,無法正常營業,現已閉店,正在走執行轉破產程序,建議通過法律訴訟程序進行維權。
實際上,在去年1月21日泰勒集團停牌后一段時間內,公司高層先后發生了很大動盪,從董事會主席、副主席到非執行董事等多個重要高層管理崗位均有辭任發生,而給出的理由多以專注「個人事務」為主。
2021年4月中旬,勒泰集團實控人楊龍飛也以「計劃發展個人事務」為由,辭任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委員等多個職務。
此后半年時間內,趙伯琛、徐麗雯、陳浩然等也先后辭任勒泰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與審覈及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這其中任職最短的僅7天。
楊龍飛辭任董事會主席后,便鮮少在媒體等公眾場合露面,其最近的公開言論,是2022年的新年致辭,但債務和重組等細節均未提及。楊龍飛説,2022年,對於24歲的勒泰來説,生存的艱難、變革的緊迫、發展的壓力等,已知的挑戰和未知的風險仍然環向左右。
然而,在資金敞口和經營壓力均較大的情況下,雖有潛在投資者曾與清盤人接洽,但均未表示出進一步興趣與勒泰集團訂立任何重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