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7月成都二手房創10年來成交紀錄

2022-08-15 20:59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雅婷 5月以來,成都房地產松綁政策頻頻,二手房回暖明顯,在6月以16699套的成交創7年來新高后,成都的二手房成交於7月再次刷新紀錄。

  8月1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成都7月二手房成交量突破1.7萬套,環比增長3.6%,同比激增386.1%,創下2012年1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對比同期14個熱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共約7.2萬套,環比下降5.5%的交易情況,成都二手房市場顯得格外熱鬧。

  「南改北剛」

  「一直説房價在跌,可是我在貝殼看的只要是稍微好點的户型和樓層,基本上都被買了,我也是終於坐不住了。」從去年開始觀望成都二手房市場的鄭妮(化名),在成都於5月連續頒佈兩個新政后,決定抓住政策利好的當口迅速上車。

  5月16日,成都出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措施,優化預售辦理條件、預售資金監管和家庭住房總套數認定標準;5月31日,成都再次頒佈新政,放寬限購、限售條件,下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支持二孩及以上家庭再購買1套住房。兩個新政,使得購房資格得到放寬。

  6月底,辦理了網籤和貸款后,鄭妮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鄭妮在新都區工作。成都當地人喜歡用「東西南北門」來指代區域,按照此説法,新都位於北門,處在成都的北面。與新都一樣同屬北門的,還有同在二圈層的郫都區,以及中心五城區之一的金牛區。而在成都的南面,同屬南門的熱門區域雙流區、天府新區和高新南區則與北門遙遙相望。

  南北門地理位置不同,經濟水平差異明顯。表現在二手房市場上,則是「南改北剛」。

  根據貝殼找房數據,高新南區、天府新區成交均價均逾2萬元/平方米,與郫都區、新都區1萬元/平方米左右的成交均價形成對比。

  北門成員之一的金牛區二手房房價同樣偏低,在中心五城區里,以1.56萬元/平方米的成交均價墊底。一位在金牛區從業多年的中介告訴經濟觀察網,成都東西南北門的住房房價差距很大,北門房價低,100萬元內的套二新舊小區都可以挑。

  鄭妮在新都區入手的是一套72平方米的套二,屬於2018年的次新房,和房東砍價1萬元后,以95萬元的最終價成交,同圈層的天府新區相似房源總價則150萬元起步,高新南區售價更高。

  南北門的房價差異使得成都二手房市場的分化趨勢明顯。

  目前貝殼找房成交量前十的小區中,北門唯二入選的小區派克公館、綠地國際花都三期均位於郫都區,以套二為主,屬於剛需盤。附近不同地產經紀門店的中介均表示,許多前往這兩個小區看房的購房者計劃用小套二作為剛需過渡。

  而在高新南區和天府新區,成交量最高的房源總價均200萬元起步,套三户型為主力。其中,南門成交量最高的小區南湖國際社區,以120-150平方米的套三、套四户型為主,改善性質明顯。一位天府新區的中介表示,天府新區房價僅次於錦江區,前來購房者多為投資和改善。

  縱觀南門各區域,產業能級和政策偏倚是其高房價的底氣之一。在2017年提出的「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方針的指導下,成都向南發展趨勢明顯。

  南門設有科技工業園區、國家級新區,以高新技術、金融、電子商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同時,政策支持為南門人口增長賦能,2022年6月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僅天府新區便吸納青年人才落户17.8萬人,居成都全市首位。不同於中心城區格局早已成熟,南邊格局尚未定型,房產增值空間高,一直受投資客青睞。

  不過,幾位成都的中介人士都認為,目前南邊的房價具有一定泡沫,尤其是天府新區,前幾年的「炒房熱」過去后,購房者熱情逐步消退;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疫情影響,房產投資的回報率難以比肩往昔,屆時購房者可能減少。

  剛需客湧入

  7月,位於錦江區三聖鄉板塊的城市花園二、三期交易十分活躍,穩居貝殼找房成交小區榜前十。

  成都最新購房政策讓許多人獲得了購房資格,尤其是「支持二孩及以上家庭再購買1套住房」的政策,處在優質學區的二手房成爲了市場的「香餑餑」。

  城市花園二、三期受市場偏愛主要源於周邊豐富的教育資源。從幼兒園至大學一應俱全,不僅實現「一條龍」式配套服務,還保證質量:有着「中學霸主」之稱的「四七九」1公里左右便有其中之二;距離「211」四川師範大學僅4公里,乘坐快速公交半小時可達。

  不過,城市花園三期問題也很突出。小區最短房齡達13年,樓齡偏長。受此影響,小區有着許多老小區的通病,最常被提及的問題便是極度緊張的梯户比:一棟樓超30層、每層11户的緊湊佈局,僅僅配備了2個電梯。

  樓齡較長及其衍生問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價。經濟觀察網從多名中介處瞭解到,三聖鄉的二手房價差大,單價在1.9萬元/平方米至3.1萬元/平方米不等,城市花園二、三期的二手房單價為2萬元/平方米,價格在板塊內偏低。

  一位城市花園三期的業主表示,小區以小户型為主,住户多是父母和子女共同居住,不少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因為看中學區來此定居,將其作為剛需過渡。「白天小區里全是老人和小孩,非常熱鬧」。

  相比之下,李志(化名)所在的小區顯得有些冷清。今年6月,出於「新政策來得恰到好處,一定要趕上」的心理,成華區猛追灣板塊的李志將自己名下唯一的一套房子掛牌出讓,以期置換新房和購買二手車。

  李志告訴經濟觀察網,自己房子的目標客户羣定位於購房總價預算70萬元內、首付預算20-30萬元內的剛需一族。這種定位對於中心城區動輒100萬元的房價而言並不「高冷」,然而掛牌一個月后,有意願看房者的僅有積極性不高的兩人。

  李志出售的二手房是標準套二,地處市中心附近,交通方便。房子位於小區祥和里2號,周邊教育資源豐富,幼、小、中齊全,距離「985」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僅有2公里,騎行8分鍾即可到達。小區地段、學區皆具,但有一個缺點——樓齡太長,是典型的「老破小」。

  祥和里2號建於1994-1998年,房齡最長有28年。小區內部配套措施欠缺,沒有電梯,也基本沒有小區綠化。目前可供選擇的户型以70平方米的套二為主,掛牌均價僅為1.2萬元/平方米。

  然而,貝殼APP顯示,小區在售的14套二手房中,8套掛牌已超半年,最久的已有3年。主城區成交活躍的板塊如外光華、動物園、萬年場,房齡主要集中在5-10年,其次為10-15年。尤其是新政推出后,大批次新房進入二手房市場,目前樓齡不超10年的二手房,掛牌最晚的都已是「5·31」新政推出之后,樓齡超15年的小區相對而言就受到市場冷落。

  李志為此頗為苦惱。他沒有寄希望於中介和賣房平臺,而是挖掘其他售房途徑,計劃通過在各社交媒體宣傳以獲得流量,「市區老破小沒有增值空間,中介也不願意推,他們有他們的套路。」

  市場已回暖?

  6月,成都二手房單月成交接近1.67萬套,環比增幅34%;7月成交量進一步增長至1.73萬套。連續兩月高位成交似乎印證着成都二手房市場正在回暖。

  從去年10月開始,全國多個城市的房貸利率下行趨勢明顯,房貸環境逐步寬松。目前成都各大主流銀行,首套利率基本穩定在4.45%,二套則在5.05%-5.20%浮動,相比去年動輒逾6%的利率有明顯下調。

  房貸利率下調直接降低交易成本,除此之外,根據成都最新購房政策,在成都市範圍內個人轉讓家庭唯一住房,增值税徵免年限由5年下調為2 年。以一套總價200萬元、增值税税率5%的住房為例,新政后其增值税可減少10萬元左右。

  一位成都中介人士介紹:「從全國來看,去年買房的話,銀行貸款還卡得很緊,利率也高,但今年國家扶持房地產的力度變強,存量房大量湧入市場,成都的房地產市場因此比較火爆,隨時都在交易。」

  鄭妮在觀望一年后,對成都二手房市場的信心也在逐漸恢復。「5·31」新政后,鄭妮在貝殼APP上收藏的許多二手房都被搶購一空。「優質一點的且價格不離譜的二手房確實賣得快,和市場價差不多的基本降價就被賣了,包括我自己手上的這套房,也是因為滿二唯一政策免税我才願意要」。

  新政對於恢復二手房市場效果顯著。但其實,成都二手房市場在新政之前便已呈現走俏之勢。今年2月以來,二手房成交量連續5個月反超新房,3月成交更是逼近1.4萬套,與新政后創下7年來成交紀錄的1.67萬套相差僅0.28萬套。

  這與新房的改善走向不無關係。

  從官方數據來看,7月成都全市二手房成交户均面積93平方米,新房則為126平方米,高出二手房35%。可見,相比於二手房以套二和小套三户型為主的剛需性質,新房以大户型為主,總價300萬元起步很常見。

  楊一(化名)新政后獲得剛需購房資格,原本計劃在主城區購置新房,但在看到新房房價后,退而求其次,轉戰二手房市場。「新樓盤開的都是大户型,房價對於普通剛需老百姓不太友好,總價基本200萬元起步。二手房小户型居多,所以總價更低。」

  中原地產研究院曾發佈一組數據:2016-2020年,成都全市新房成交面積段分佈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70-90平方米產品的市場佔比僅3.58%,90-110平方米產品市場佔比從39.81%下降至25.89%,110-130平方米產品成交比例則從13.38%攀升至35.44%,躍升爲市場主導。

  7月中旬結束的成都二批次集中土拍中,成都清水限價突破3萬元/平方米,未來房價或將繼續上漲。同時,新房供應面積減少明顯,從去年7月的約180萬平方米減少至今年同期的119.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3%。相反,自6月新增房源超5萬套后,當前二手房市場供應依然保持增長態勢,掛牌量從6月底的接近17萬套突破至18萬套。

  總體而言,成都房市向好發展,新房市場也在二手房市場的帶動下開始發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成都7月新房成交量環比轉增,不僅創年內新高,且開盤去化率超80%。從中指研究院的報告來看,新房需求上升,6月認購面積環比增幅超30%,同比增幅約16%,年內首次與成交量同比增長。

  7月底,成都再次暴發疫情,一中介不禁調侃難得多起來的看房者又被疫情嚇走了。買主、賣主和中介都在翹首以盼,對於這三方而言,信心恢復非一朝一夕之事。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