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8-10 22:51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文/黃燕華
來源/子彈財觀(ID:zidancaiguan)
若問當代年輕人出門時只會帶上的一樣物品是什麼?答案大多數是:手機。就連家門的鑰匙都不需要帶了,這是因為在不少城市的年輕人家中,智能門鎖正取代傳統門鎖,成為新式家裝的標配。
最近這兩年來,隨着全屋智能的風潮湧起,智能門鎖這個賽道也越來越熱鬧了。
7月28日,螢石發佈北斗星系列人臉鎖DL30F、極光系列人臉視頻鎖Y3000FV等兩款新品,新品均支持3D人臉識別開鎖;就在此前一天,玥瑪也推出了YM-X7智能鎖;今年更早些時候,華為、小米、OPPO、TCL、凱迪仕、鹿客等諸多廠商都對外發布了智能門鎖新品。
毫無疑問,在智能門鎖當前的「戰隊」中,已出現了專業鎖具品牌、互聯網品牌和跨界品牌這三大類,為何智能門鎖在今年備受廠商們追捧?智能門鎖行業當前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在廠商們「價格戰+營銷戰」的比拼中,智能門鎖還能熱多久?
一把智能門鎖的由來
雖説智能門鎖在近幾年來尤其吸睛,但其發展歷程已有30多年。
據「子彈財觀」瞭解,早在1990年前后,得益於改革開放的紅利,海外先進產品和技術逐漸在國內流通,中國智能門鎖行業便開始了初期探索——那時業內將之稱為「電子鎖」,主要採用按鍵式密碼鍵盤、刷卡解鎖等形式。
由於彼時我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基礎尚且薄弱,只能依靠從外國進口或模仿相應的電子鎖產品,國內的市場也相當侷限。
十年后,也就是2000年,這一年,由韓國(株)IREVO公司投資的北京凱特曼科貿有限公司成立;次年,由韓國iRevo(易保)投資的上海易保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主推蓋特曼Gateman智能鎖。
這也標誌着海外智能門鎖品牌正式進入國內市場,猶如鮎魚效應一般,很快便助推國內智能門鎖行業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得到提升。
2009年,中國五金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日用五金分技術委員會歸口的《鎖具安全通用技術條件》(GB21556-2008)開始執行。據「子彈財觀」瞭解,這是目前國內鎖具行業,智能門鎖行業唯一一項強制性標準。
到了2010年,指紋鎖迎來液晶屏時代。液晶屏可呈現中文菜單,並顯示時間日期等信息。此時,指紋鎖的功能特徵基本成熟,包含指紋、密碼、IC卡、機械鑰匙等基礎解鎖方式。
2015年,恰逢「雙創」浪潮迭起,人們對於創業、創新的熱情高漲,出現了「眾籌模式」,而中國智能門鎖行業的全網眾籌金額總和約1218萬元,這一年也被稱為是中國智能門鎖行業的「眾籌元年」。
隨后,聯網智能門鎖開始在市場上出現。2018年,360發佈智能門鎖產品M1,售價爲699元,引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與嚐鮮;緊接着,小米、網易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智能門鎖賽道。
也是這一年,行業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小黑盒事件」——2018年5月,有人用「小黑盒」輕松破解了多個品牌的智能門鎖。據「子彈財觀」瞭解,當時的小黑盒事件將智能門鎖行業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產品甚至整個行業產生了質疑。
此后,智能門鎖行業人士開始深刻反省,大批廠商開始對產品質量進行更嚴格地把控,安全意識也被喚醒。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苦耕安全技術的智能門鎖行業才逐步走出「寒冬」。
滲透率不足10%
「其實,涉足智能門鎖業務的企業還會繼續增加,因為像傳統門鎖、防盜門之類的廠商,他們轉型的速度相對會慢一些。」智能門鎖行業的資深人士柳韋向「子彈財觀」表示。
華為、小米等企業之所以集體殺入智能門鎖賽道,跟后者的准入門檻有關。多位業內人士向「子彈財觀」坦言,智能門鎖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因為如今行業的產業鏈已十分成熟。
新入局者可以把智能門鎖的研發、設計、生產等環節通過外包的方式交由第三方工廠來完成。「它跟智能開關等智能品類不同,后者一般只能找規模較大的上游供應鏈代工,但前者的代工廠卻沒有規模的限制,容易被找到。」CSHIA Research資深研究員朱亮對「子彈財觀」説道。
當然,吸引大量玩家湧入智能門鎖領域的原因不止入場門檻不高,也包括其市場滲透率較低。
據「子彈財觀」瞭解,目前歐美、日韓等國家智能門鎖市場滲透率均在40%以上,相比之下,國內的這一數值尚不足10%。
如此低的滲透率,意味着智能門鎖依舊擁有巨大的增量市場。
洛圖科技資深分析師翟麗媛也向「子彈財觀」提到,健忘症人羣、新房或老房裝修人羣、從眾隨大流人羣、消費升級人羣、獨居人羣、家有老人/小孩人羣、上門服務類人羣等對智能門鎖具有比較強烈的需求。
除了智能門鎖市場滲透率不高,諸多玩家進場還因為其產品「好賣」。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門鎖線上市場銷量分別為288萬套、373.6萬套和191.2萬套;同比增長分別為42%、29.7%和27.2%。
這種銷量增速也意味着國內智能門鎖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其銷量將持續上漲。
對此,鹿客品牌總監寧佐瑭也向「子彈財觀」表示:「一些快消品會在某一時期突然爆發,而后又快速回落,出現一個波峰,但智能門鎖是智能家居里面少有的幾個比較穩定的品類,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每年會持續穩定地增長。」
顯然,這樣的品類容易受到大廠青睞。畢竟,對於一些大品牌來説,他們更傾向佈局未來3到5年的長線機會。
而智能門鎖產品之所以好賣,一方面與大眾對其認知度較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諸多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的接受度較高有關。
長期從事智能家居行業的謝凱向「子彈財觀」表示,無論是出入商用辦公、高檔住宅等場所,還是走進身邊的部分親友住宅,多數消費者對智能門鎖這個品類都不陌生,因此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的接受度也較高。
「因為智能門鎖是消費者們看得到、摸得着的產品,且確實能提升他們居家、進出時的使用體驗。」謝凱説。
所以,對於很多廠商來説,他們更容易對外銷售智能門鎖這類認知度和接受度均較高的產品。
此外,多路玩家入場的重要原因是智能門鎖產品的利潤空間大。精準研究院2018年發佈報告顯示,以一款2000元售價的智能門鎖為例,其成本大約僅為1000元,其中有一半來自於五金件。該報告還提到,智能門鎖的成本仍然存在30%-50%的下降空間。
不僅如此,精裝智能鎖標配佔比在近幾年來不斷走高,也是吸引眾多玩家湧入的原因之一。
據「子彈財觀」瞭解,地產精裝智能鎖標配佔比越來越高。因為帶有智能功能的精裝房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打造更安全、舒適、便捷、智能化、高品質的住房環境將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共識。而作為入門級的智能安防產品,智能門鎖在精裝修領域的部品配置率自然將持續走高。
事實上,於一些玩家而言,進軍智能門鎖賽道也有利於他們實現全屋智能的普及。
「門鎖是家庭的剛需產品,而智能門鎖作為傳統門鎖的升級版,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后,消費者會慢慢主動或被廠商們安利再去購買其他智能家居產品。這對於很多全屋智能玩家來説,就可以把智能門鎖當做入門級、很容易學習的智能家居單品,以此來影響用户對全屋智能的看法,進而實現全屋智能的普及。」謝凱分析道。
而進入2022年,除了入局者不斷,智能門鎖行業官宣新品的玩家也愈來愈多。
翟麗媛表示,隨着智能門鎖行業參與者的增多,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新品成為智能門鎖玩家們重要的競爭手段。「他們可以憑藉新品搶佔消費者認知和市場份額。」她説。
諸多難題待破解
誠然,智能門鎖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潛力賽道,但行業面臨的挑戰並不容小覷。
如何進一步提升智能門鎖市場滲透率,是當前所有廠商面臨的集體難題。
由於門鎖屬於耐用消費品,換新周期較長,其使用壽命一般可達十年甚至更久,所以國內智能門鎖的市場滲透率一直較難提高。
謝凱表示,手機之所以更新換代快,是因為它經常會被外人所看見。即使已有產品還能正常使用,但消費者往往出於炫耀、嘗新等心理會更願意換新。「比如你現在拿一個iPhone4出現在外人面前,可能手機還能用,但別人可能會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覺得你可能是經濟上不富裕或是怎麼着。」他説。
但門鎖卻很少會被外人所看見。「一般沒有特別的事,很少人會經常去別人家串門,門鎖被看見並討論的概率極低。」謝凱稱。
不同於手機、電腦等,消費者對於門鎖的態度往往是「好用、穩定」就行。「門鎖只要好用,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但大家對手機的要求不僅僅只是拍照不出問題,而是要拍得更好看、系統更流暢、實用性能更強等。」謝凱分析。
寧佐瑭也提到,消費者一般只會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換鎖:一是新房裝修時考慮換智能門鎖;二是當家人經常丟鑰匙時,會因安全性而考慮買智能門鎖;三是當家里有健忘症的老人或小孩等,爲了便捷性而考慮買智能門鎖。
「鹿客調研發現,以前消費者更看重智能門鎖的便捷性,如今他們還更關注智能門鎖的品質。用户對智能門鎖故障的忍耐性極低,幾乎為0。像你家里的冰箱或液化氣灶壞了,你可以今天不用,但門鎖壞了,可能5分鍾都不行。」寧佐瑭説道。
為此,鹿客專門成立了質量管控部門,負責全面監控和保障產品的質量,所有產品在上市前都會經過防潮、高温、耐腐蝕、暴力破解等多種測試;同時,鹿客逐年加大對智能門鎖產品的研發投入,還在重慶自建了一個佔地200畝的智能門鎖產業園。
在寧佐瑭看來,做智能門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產品品質和交互功能做好,用户口碑不斷攀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益求精,就會吸引更多增量用户購買智能門鎖。
如今,在這個備受追捧的市場上,「如何打造差異化產品」也是各廠商必須思考的問題。
作為功能性產品,智能門鎖從形態到性能都十分缺乏被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的更新,這與大多廠商的技術算法掌握在他人手里有關。
據謝凱透露,智能門鎖廠商普遍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其指紋、人臉識別等解鎖功能都有相應的供應商提供方案。「大家都能找到對應的供應商,就看誰能把供應商給到的方案整合及優化得更好。」他説。
當然,智能門鎖的同質化也與代工有關。寧佐瑭坦言,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門鎖廠商採用的是代工模式。其背后的商業邏輯是,通過在短時間內迅速推出更多的SKU,來實現線下快速鋪貨和分銷的目的。
而代工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智能門鎖廠商的產品創新能力變弱。「因為真正去做智能門鎖產品的人大多不是設計師,而是一些比如原來做渠道的,他們在市面上看到一款產品,覺得賣得不錯,就反饋給工廠趕緊給做出來售賣,以搶佔市場份額。」寧佐瑭説。
除了要打造差異化產品外,廠商們還需要攻克「如何把控好產品質量」的挑戰。
「子彈財觀」在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搜索關鍵詞「智能鎖」,直接彈出了近2000條投訴信息,而網友們的投訴主要為產品質量差、售后服務差以及虛假宣傳等,且遭控訴的對象不乏德施曼、雲米等知名企業。
「回首過去20年,你會發現各個智能門鎖品牌出現的故障問題差不多,幾乎都出在鎖體聯動軸、鎖舌開關等機械技術上,因為它們本質上並沒有怎麼改變。」謝凱説。
相比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智能門鎖行業的高精尖人才更為稀缺。雖説一些大廠已入局,但其投入的公司資源並不多。如果大廠內部不調配資源來重視這個賽道,以及高精尖人才不進入,技術瓶頸依然難被突破。
此外,用户對智能門鎖安全性的顧慮也是廠商們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據翟麗媛介紹,通過利用管理App的漏洞而對智能門鎖進行攻擊、通過入侵智能門鎖網關而實施攻擊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個需要廠商在設計產品時就做好防攻擊技術,真正確保門鎖的安全性。
在技術端解決了上述難題后,智能門鎖行業在售后服務環節上,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廠商們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銷往全國各地,可這樣一來就需要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提供相應的安裝服務,為此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
「這個服務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有些地區的智能門鎖購買者極少,如果讓自家員工上門為他們提供安裝服務,賺取的安裝服務費根本無法覆蓋住員工工資及其交通費用等成本。」謝凱説。
而如果廠商通過由第三方服務平臺下派安裝人員來服務全國用户,雖説企業承擔的成本相對不高,但用户口碑卻難以保證。
「在很多用户眼里,這些第三方安裝服務人員就是廠商員工,代表的就是品牌方,所以其安裝技術以及服務態度等將直接影響到用户對品牌方的口碑評價。」謝凱稱。
所以,如何平衡好成本與口碑之間的關係則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鹿客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對所有鹿客體系的安裝服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后者通過考覈后方能上門服務用户。同時,鹿客會安排公司客服人員對用户進行電話回訪。「如果用户不滿意,可以直接向他們投訴或撥打我們400電話。」寧佐瑭説。
結語
大眾認知度高、產業鏈極成熟、產品相對好賣等特點,吸引着各路玩家紛紛入局智能門鎖賽道。
但智能門鎖當前存在的市場滲透率低、產品同質化嚴重以及產品質量難把控等諸多問題,意味着入場者要想在激烈的行業廝殺中突圍,則必須對上述問題給予足夠多的重視並逐一擊破,否則將難以獲得長足發展。
智能門鎖行業雖風頭正盛,但留給后來者的窗口期顯然越來越短了。
*文中謝凱為化名。文中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基於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