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乘自動駕駛東風!慣性導航系統已落地多家造車新勢力,這些上市公司已佈局

2022-08-09 21:34

財聯社8月9日訊(編輯 劉越)交通運輸部昨日發佈徵求意見稿,鼓勵在條件相對可控的場景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從事出租汽車客運經營活動,從事運輸經營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和高度自動駕駛汽車應當配備駕駛員。同日,重慶、武漢兩地政府部門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並向百度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範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

無人駕駛板塊今日表現強勢,作為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生態合作重要夥伴的天邁科技20cm漲停,主營汽車車載導航業務的路暢科技和持股北雲科技(有車載相關應用的衞星導航高新技術)的多倫科技同樣漲停。

業內人士指出,慣性導航系統有望憑藉其自主性成為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中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

具體來看,慣性導航技術可以實現對運動體高動態、全方位的測量,並在測量結果基礎上實現對運動體的有效控制,進一步應用於工業控制、測量、消費電子、石油、交通、通信、消費電子等多個行業。

image

中信證券分析師尹欣馳等在研報中指出,據智研諮詢測算,2019年中國慣性導航市場規模約174億元,同比+13.5%,其中軍用慣導佔比約82%。近5年CAGR約13%

image

車載慣性導航打開慣性導航民用領域需求。中信證券分析師許英博等6月20日發佈的研報中預測,到2025年中國L3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可達26%,中國慣性導航市場規模可達134億元。若假設L3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達到100%,則中國慣性導航遠期市場空間有望達到570億元

image

許英博指出,慣性導航核心上游元器件仍以外資主導,國內企業有望在軟件和應用層取得產品的率先落地。目前全球較為領先的慣性導航公司包括霍尼韋爾(Honeywell)、諾格(NorthropGrumman)和賽峰(SAFRAN),國內高精組合定位的主要廠商包括華測導航、華依科技、星網宇達等

image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楠8月5日發佈的研報中指出,衞星導航和慣性導航需求逐漸剛性。在眾多高精度定位方案中,僅GNSS衞星定位為車輛提供絕對定位信息。衞慣組合使用可在隧道、城市峽谷、高架橋等複雜場景提供穩定的絕對位置信息。

中信證券分析師黃亞元6月28日發佈的研報顯示,衞慣組合導航有望成為L3以上的自動駕駛主流定位方案。2025年國內衞慣組合導航銷量將超過1500萬輛,規模接近40億元。

image image

許英博指出,作為自動駕駛標配產品,車載衞慣導航系統市場空間有望快速擴大

尹欣馳指出,GNSS+IMU(衞慣)系統的互補優勢逐漸得到重視,目前其在車中的應用落地正不斷加速。小鵬、蔚來、智己、埃安、華為AITO等車企均在其量產車型上搭載配置慣性導航的高精度定位單元。Waymo、Apollo、Momenta、小馬智行等專注於L3-L4的自動駕駛科技企業亦在其高級別自動駕駛方案中採用慣性導航作為自動駕駛標配硬件。

image

不過,尹欣馳提示,慣性導航領域存在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自動駕駛技術路線變化芯片供給短缺等風險。財聯社記者今日報道亦指出,理想情況下,自動駕駛變革是指自動駕駛汽車完全、隨時隨地地取代真人駕駛員。但實際上,這一轉變往往伴隨着一個充滿挑戰的過渡期。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商業化是漸進式人機和諧發展的過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