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實探「倒在B輪」的芯片公司諾領科技:目標做中國高通,現在「人找不到了」

2022-07-29 15:25

  原標題:實探「倒在B輪」的芯片公司:目標做中國高通,現在「人找不到了「

  一家名為「諾領科技」IC芯片公司倒在B輪的消息在芯片圈刷屏。在業內看來,即便是擁有豪華的創業背景也抵不住芯片市場降温帶來的衝擊。

  7月29日早間,第一財經記者前往南京實地探訪諾領科技總部,發現目前辦公地已是人去樓空,公司掛在前臺的logo已被摘下,辦公區停水停電,部分芯片製造和測試設備被隨意堆放在辦公室內。一些重要的物品如部分人員的檔案、牆上的榮譽證書等都未帶走。

  記者嘗試撥打諾領科技官網電話,但截至發稿前,通話未能接通。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目前仍為存續狀態,但記者在其官網看到,該網站已暫停服務。

  今年以來,低迷的市場環境宣告着持續兩年的半導體投資熱潮已經降温,投資人不再追着芯片公司跑,二級市場的芯片概念股也進入調整震盪期。

  據愛集微跟蹤的近140余個半導體板塊核心股票中,1月到4月份市值增長的只有5家,平均跌幅達到35%,最大跌幅超過60%。其中,科創板上市的14支半導體新股中有12支一度跌破發行價,9支首日破發,破發比例達64%,未盈利企業100%破發。

  諾領科技南京辦公室「人去樓空」

  諾領科技是一家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曾在2020年9月獲得2億元B輪投資,融資投資方包括了盈富泰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啟泓基金、南京江北佳康科技基金、盛宇投資、光遠數科、九合創投、江北科投等多家投資機構。但在近期傳出倒閉的消息。

  根據諾領科技公佈在愛企查上的地址,29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找到了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產業園的騰飛大廈C座的1803、1804室,但是到達現場后,發現在此辦公的是長晶科技而非諾領科技。

  騰飛大廈物業告訴記者,諾領此前確實是在此辦公,但是在2021年1月之前已搬離該地址,諾領搬走之后長晶科技便入駐了。物業對此表示,產業園區內常有企業搬離。

  隨后,記者根據物業提供的新地址前往江北新區研創園共享空間,並在共享空間的16樓找到了諾領科技的辦公地。從現場的情況來看,辦公地已是人去樓空,零亂的現場顯示公司人員搬離得相當匆忙,記者甚至在一位員工桌上發現了銀行卡。

  當記者詢問諾領科技的有關消息時,共享空間的物業表示他們也在尋找諾領,公司去向未知。據物業提供的消息,諾領原計劃於今年7月初搬離,但是由於需要處理水電業務和其他事情就一直拖到現在。「財務也已經走了,反正人找不到了,相當於走的特別急。」物業表示,在六月底的時候就有員工在準備搬東西。

  諾領在搬離前已經拖欠了共享空間兩個月的水電費。「剛開始是因為水電費沒交,公司迴應稱財務在調整人員,資金沒過來,后來第二個月沒交的時候,就聽到辦公室有人説他跟園區報備説馬上要搬走。」物業透露。「而且他們好像在這里壓幾十萬?一下押這麼多就跑掉了」。

  目前,共享空間已經從諾領在共享空間的32萬元押金中扣抵水電費用,剩余費用將在聯繫上諾領科技后返還。來自江北新區研創園的消息稱,諾領在16樓的辦公地目前已被租賃給同樓的另一家公司。

  在物業系統查詢到的信息顯示,諾領科技在共享空間16樓的租賃合約期為2021年1月1日到今年的7月30日,租金為153,600元每年。截至目前,諾領方面共支付給共享空間租金243,200元。據物業方面透露,諾領共與共享空間續簽過兩次合同,最后一份續約合同是在物業的催促之下補籤的。

  曾立志成為中國高通卻「倒在B輪」

  諾領科技的研發方向是蜂窩IoT無線通信領域,滿足蜂窩物聯網(CI-oT)需求的全集成、低功耗無線SoC解決方案,窄帶低功耗廣域物聯網(NB-IoT)是諾領科技在踏足物聯網通信細分領域時給自己的定位。

  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顯示,B輪融資的資金也將主要用於NB-IoT芯片產品量產,設計下一代產品以及開拓下游細分市場。

  辦公室內的榮譽牆還留着各類證書   辦公室內的榮譽牆還留着各類證書

  從團隊背景來看,諾領科技擁有來自於業內科技大公司的大拿級技術骨干。據公開資料顯示,諾領的創始人為王承周,曾擔任過Quantenna 初創技術骨干,擁有北京大學學士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學位。孔曉驊則是團隊中的又一技術領頭人,孔曾是高通資深工程總監,擁有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學位和清華大學學士學位。

  從賽道來看,諾領科技所在的物聯網通信賽道曾經是芯片創業領域的熱門項目。

  以NB-IoT為例,從技術上來説,NB-IoT是基於窄帶(200KHz)的蜂窩物聯網技術,專門為低功耗、廣覆蓋物聯網業務設計的方案,而這兩年隨着標準的落地以及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如智能井蓋、智能路燈、車聯網、共享單車等熱門應用層出不窮。GSMA曾經統計預測,NB-IoT的出現將極大促進蜂窩物聯網產業發展,在2020年將有30億物聯網連接承載在運營商網絡上。

  但在拿到B輪融資的當年,諾領卻在8月開始註銷其旗下公司諾領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而后,2021年6月,諾領科技(嘉興)有限公司進入簡易註銷程序。

  企查查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簡易註銷一般指的是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註銷登記的簡易程序,簡易註銷簡化了註銷程序、公告方式和登記材料。簡易註銷的公告期為45日,公告期滿后,企業方可向企業登記機關提出簡易註銷登記申請。

  根據公告的時間,上述兩家公司目前均已註銷。

 記者在現場找到的榮譽證書  記者在現場找到的榮譽證書

  對於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孔曉驊在2020年離開了諾領科技,而離開后該公司也再也沒有融到資金,這是該公司最大的轉折。「創始團隊意見出現不一致,有分歧,導致(公司)分崩離析。」

  截至發稿前,記者並未聯繫上諾領科技,官方網站已無法打開。

  投資市場降温

  與芯片初創公司處境相比,一二級市場的表現同樣令行業感到擔憂。泡沫破滅、熱度減退的趨勢在市場蔓延,而對於芯片公司的創業者而言,「被機構追着投」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

  進入2022年以來,A股市場接連出現多支新股破發的情況。截至4月22日,在A股目前發行的106支股票中,有33支股票上市首日破發, 破發率約31%;在科創版發行的39股票中,有21支上市首日破發,破發率約54%。半導體領域更是破發的「重災區」,在科創版上市的14支半導體新股中,有9支首日破發,破發比率高達64%。其中唯捷創芯跌幅超過36.04%。

  在破發的股票中,納芯微更是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棄購。根據2022年4月17日晚間納芯微披露的上市發行結果公告,在上市首發的2526.6萬股中,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8.15萬股,棄購金額7.78億元,棄購股數佔本次發行總規模比例的13.38%,佔網上發行總數872.35萬股的38.76%。有近四成網上中籤散户選擇了棄購,棄購比例創下了註冊制改革以來新高,棄購金額創下A股史上最高,引發市場關注。

  無論是芯片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明白,過往靠着海龜背景甚至是大公司的從業經歷,用PPT「拿下」數億天使輪的時刻已經過去。

  藍馳創投合夥人石建平則對記者表示,半導體行業本身整體技術門檻與對人才的要求就高,估值在起始階段就不低。隨着項目流片成功、獲得客户認可,在行業中搶跑到領先位置,更能獲取較高溢價,但在這樣的「透支」下,如今的估值下降、泡沫破裂也合理。相對而言,雖然整個二級市場芯片公司市值回撤不少,但相較其他行業而言並不誇張。

  創新工場投資董事兼半導體總經理王震翔對記者表示,團隊近期確實遇到過與上輪平價融資的項目。「但不光是半導體領域,整體一級市場都更理性了一些,這是好事,一級市場的估值還是比二級市場的倍數還是要高。」

  「目前IC規模沒有50億,是不適合做創業的,或者説很難做一個獨立IPO公司。」某一線人民幣基金信息科技方向投資人曾對記者表示,芯片技術難不難並不是最重要的,還應該看夠不夠稀缺,從稀缺性來看這個市場,再琢磨團隊。

  芯片行情分化嚴重

  市場的低迷環境即便是對於大公司來説也感受明顯。

  29日凌晨,英特爾(INTEL.US)發佈財報,由於二季度受數據中心芯片需求下降和PC出貨量急劇下降的影響,銷售額和利潤遠低於分析師預期,股價在周四晚間交易中跌幅一度達到12%。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認為,大部分虧損是由經濟放緩造成的,但該公司未能按時生產更好的產品也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Gelsinger表示:「十年以來都沒有看到過這種水平的庫存修正。他認為,庫存水平已經觸底。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則在7月14日在二季度法人説明會上表示,預計2023年半導體庫存修正需要數個季度,2023年將出現一個典型的芯片需求下滑周期。

  據富邦投顧報告,聯發科已將全年智能機芯片出貨量預期小幅下修到5.7大6億組。其中天璣9000芯片2022年出貨量可能從原來估計的1000萬套,縮減到了500~600萬套。此外,天風證券顯示,高通下調旗艦級芯片平臺驍龍8 Gen1下半年訂單約10-15%,SM8475與SM8550 出貨預估不變,預計SM8550 今年底出貨后,將SM8450 與SM8475 降價30-40%,以利於出清庫存。

  根據Tech lnsight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整體的半導體庫存天數已經由96.2天大幅攀升到了103.2天。

  但在砍單降價等消息層出不窮的同時,也有消息稱德州儀器和博通計劃提高芯片價格並已通知客户,英特爾、高通和Marvell也被傳出漲價消息,汽車行業不少廠商稱仍受「缺芯」之苦,某些芯片型號價格仍在飆漲。

  相對於消費電子領域市場疲軟、價格驟跌,汽車、工業、雲服務器等領域的芯片需求依然旺盛、價格高企。業內人士指出,這些應用領域對產品要求較高,大多客户爲了保證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仍以選擇品牌廠家為主,正所謂「僧多粥少」,部分芯片型號甚至「一芯難求」。

  如汽車級芯片,該市場當前主要由少數幾家垂直整合能力非常強的芯片廠商所佔據,其中在汽車底盤控制、轉向控制及熱系統管理上,可選擇的功率器件少之又少,如今更是緊缺。比如,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一款用於熱系統及轉向控制的芯片BUK7J1R4-40H原常態價格約在6元,如今因為缺貨價格可報到100多元,價格翻了接近30倍,據傳部分傳統TIER1因拿不到資源甚至已通過車廠直接干涉希望得到資源配置。

  另據相關市場消息,英飛凌的AUIRS1170STR芯片原常態價約8-9元,如今已漲至兩三百,該芯片主要應用於汽車直流-直流轉換器、汽車SMPS、高功率工業SMPS;ST的汽車智能功率IC-四通道高邊驅動器芯片VNQ7050AJTR價格從7元左右的常態價漲至如今的500元左右;恩智浦應用於車載娛樂的芯片MCIMX6U7CVM08AD官方價格約185元,現漲至800多元。

  再如對算力、能效、可靠性等有較高要求的雲服務器領域,安世半導體專門用於熱插拔的芯片PSMN3R7-100BSE原常態價格在8元左右,如今因為國際服務器巨頭訂單飛漲,此芯片價格飛速飆升到200元左右,且目前還處於大幅缺貨狀態。

  市場分析認為,如今行業這種「一邊砍單降價,一邊缺貨漲價」的兩極分化現象,透露芯片市場從結構性缺芯轉向局部和特定應用領域缺芯,對於汽車等領域的芯片供應商而言,仍將有較明顯的業績增長。

責任編輯:李墨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