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黑色星期五?恆生科指跌逾5%,阿里市值跌破2萬億,發生了啥?

2022-07-29 14:23

周五,港股全線下挫,科技股領跌。截止發稿,恆生科技指數跌超5%報4321點,國企指數跌3%,恆生指數跌2.35%險守20000點。

大型科技股中,快手跌超9%,嗶哩嗶哩、美團跌7%;阿里巴巴跌超6%市值跌破2萬億港元,股價創6月6日以來新低;攜程、網易、京東集團跌超4%,騰訊、百度、小米跟跌。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盤面上,信貸、軟件開發、旅遊及觀光等概念大跌靠前;房地產與物業管理板塊持續下挫,其中,旭輝永升服務跌超7%,碧桂園服務、力高健康生活跌近6%,合景悠活、寶龍商業等跌超5%。

哪些因素值得關注?

昨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初步預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年化季率下降0.9%,此前第一季度GDP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萎縮1.6%。

這預示着美國經濟已符合常見的技術性衰退定義,即連續兩個季度經濟產出環比下降。

就在此前一天,美聯儲宣佈加息0.75個百分點,作為其遏制通脹激進努力的一部分。雖然鮑威爾表示當前經濟沒有陷入衰退,但經濟衰退風險在提升。美聯儲近幾個月實施的大幅加息已經開始導致經濟放緩,市場參與者正在密切關注這種快速收緊的貨幣政策會否把美國推入衰退。

那麼,海外的衰退將如何影響中國市場?中金表示,面臨空前的通脹壓力,海外央行可能「易緊難松」,海外衰退會形成國內股指、利率、商品的下行壓力,並主要通過實體渠道、資金渠道和情緒渠道這三個途徑影響國內資產輪動。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中概股陸續迴歸港股。不久前,阿里申請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相關流程預期在今年年底前生效。阿里巴巴作為流通市值超兩萬億港元的優質龍頭公司,此次計劃雙重主要上市,很可能成為中概股迴歸港股的又一標誌性事件。

有分析人士認為,阿里此次加入雙重主要上市陣營,反映出中概股迴歸方式日趨多元化,將進一步提升港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今年以來,已有名創優品、貝殼、知乎、金融壹賬通、塗鴉智能等多隻中概股實現雙重主要上市。嗶哩嗶哩近期宣佈雙重主要上市轉換建議獲股東周年大會通過,並將於10月份落地。

大市下行時,如何利用反向槓桿ETF、沽空對衝?

大市下行時,投資者可以關注對衝工具,如反向槓桿ETF:

1、做空恆生指數

FI南方恆指 $07300.HK
FIGX恆指  $07336.HK
南方兩倍看空恆指 $07500.HK

2、做空恆生科技指數

南方兩倍做空恆生科技  $07552.HK

3、做空國企指數

FIGX國指  $07362.HK
FI二南方國指 $07588.HK

4、做空滬深300

XI南方滬深三百 $07333.HK
XI華夏滬深三百 $07373.HK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另外還可以直接對港股標的進行融券操作,即沽空。

當你認為某隻票將會下跌,可以將賬户的現金或者證券作為抵押並支付一定的融券利息,借入股票后賣出,當后市股價下跌后再從市場低價購買相同數量的股票進行歸還,賺取股價下跌的價差收益。

那麼問題來了!投資者如何進行沽空交易?除了騰訊,還有哪些股票是支持沽空的?港股沽空的融券利率、交收規則以及沽空的收費標準?申請開通港股沽空服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更多疑問解答請戳這里:領取港股沽空限時免息權益,開啟港股投資新方向。

后市怎麼走?

展望后市機構們都如何看待

對於互聯網科技股,交銀國際指出,互聯網公司2季度業績將於下周陸續發佈,子行業中,該行預期業績表現:直播電商>外賣>短視頻廣告>短視頻直播>內容付費>貨架電商>遊戲>廣告>本地生活服務>直播。

研報指出,市場下調部分美國互聯網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預測5-20%,美股估值今年下調幅度大於收入/利潤下修。中國互聯網公司估值去年已下調較大,今年業績下修幅度相比年初僅為5%。受益於下半年經濟復甦,疫情影響緩解,政策調整后業績具備可比性,以及新業務的拉動,預計2022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收入增長好於2季度,業績逐漸企穩,估值吸引。

至於港股后市走向,中金分析師劉剛表示,港股市場短期存在繼續盤整的可能,高股息個股和優質成長股或是短期較好的配置選擇。從中期來看,港股市場估值仍具吸引力,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將呈現上行趨勢。

此前,中信證券預計下半年港股市場整體將呈N字型上行趨勢,建議關注:

1)三季度:預計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將帶動復工復產主線走強,以及財報期業績確定性強的石油、化工等板塊;2)四季度:地產銷售增速轉正后大金融板塊的估值修復;可支配收入增速反彈、財富效應顯現后利好的消費板塊;3)整體下半年:監管常態化下,估值低位、業績觸底反彈的互聯網板塊,以及安全邊際強、有持續和穩定分紅能力的高股息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