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鋰礦業績接連爆表,行業畸形狀況還能維持多久?

2022-07-27 18:13

26日晚間,盛新鋰能發佈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33億元,同比增長325.76%;實現淨利潤30.19億元,同比增長950.4%,基本每股收益3.49元。

要知道,此前盛新鋰能業績預告中淨利潤上限才29億元。實際業績比預告足足多了一個「小目標」。

目前為止已有兩家鋰礦公司披露中報,另一家是25日公佈中報的藏格礦業,相同的一點都是大賺特賺。

「錢果然是被礦企掙走了」

幾天前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一眾車企吐槽電池漲價太貴,利潤都被電池廠拿走了。寧德時代大呼冤枉,是上游碳酸鋰漲價太高,寧德時代今年仍在盈利邊緣掙扎。

碳酸鋰漲價有多離譜?

根據亞洲金屬網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市場價格分別為47.55萬元/噸和47.75萬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71.35%和123.65%。

在鋰礦上市公司中,2022年上半年都有着非常大的業績增幅。

天齊鋰業預計淨利潤為96億元至116億元,同增11089.14%至13420.21%;贛鋒鋰業預計淨利潤為72億元至90億元,同增408.24%至535.30%;鹽湖股份預計淨利潤90億元至94億元,同增325.63%至344.55%。

包括鋰鹽企業融捷股份、天華超淨、雅化集團等淨利潤預告增幅都超過500%。

再從已披露中報的兩家鋰礦公司細看:

藏格礦業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81.31%,其中氯化鉀的毛利率為73.10%,碳酸鋰毛利率更是高達90.52%!

要知道A股毛利率最高的公司貴州茅臺其毛利率才91%左右。可見碳酸鋰業務有多掙錢。

盛新鋰能未披露細分產品毛利率,但其2022年上半年整體毛利率為74.24%。而在2020年之前其毛利率還常年維持在14.5%以下,多數年份毛利率只有個位數。其股價從2020年至今也翻了近6.5倍。

受益於鋰礦大幅漲價而嚐到甜頭的盛新鋰能還打算逐漸剝離非鋰電業務,報告期內出售了人造板業務參股公司湖北威利邦和河北威利邦各45%股權,目前在手的少量林木業務后續也將適時剝離。

鋰礦價格還能維持多久?

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的發言里出現了這樣幾個關鍵詞:

一個是「炒作」。「(儲能)在這樣的高速增長中,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帶來了產業鏈短期的困擾。」

第二個是「暴漲」,「碳酸鋰、PVDF(聚偏二氟乙烯)、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在一年時間內出現了價格暴漲。」

碳酸鋰價格的暴漲,吸引了眾多眼紅玩家入局,各路公司都跨界往新能源領域轉型,什麼賣衣服的、賣水泥的、做房地產的等等。

當然了,怎麼能少得了鋰礦的直接下游?2021年來,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也開始了搶礦的腳步,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廣汽集團等。

各路公司的搶礦潮,進一步加劇了「鋰資源稀缺性」的炒作。2022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最高觸及50萬元/噸。

目前碳酸鋰價格較高點稍微有所回落,維持在46萬元/噸左右,仍處於較高位置。

對於碳酸鋰未來價格,包括華西證券、渤海證券、海通國際、國融證券、民生證券等一種機構都表示了對碳酸鋰未來價格的看好,並指出了未來全球鋰資源供應緊張將長期持續。

而中信證券卻給出了與眾多券商相反的結論,預計2023年-2025年全球鋰供應過剩佔需求總量比例為6%、23%、30%,呈現逐年上升態勢。2023年由於過剩比例較小,預計鋰價或維持30萬元/噸以上。2024年供應料將大幅過剩,預計鋰價將顯著下跌,價格或跌至15萬元/噸以下。

曾毓羣也發表了鋰資源並不稀缺的類似觀點,其指出目前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可以生產160TWh(約160000 GWh)的鋰電池。作為參照,2021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出貨量562.4GWh。

並且電池跟石油不一樣,電池中的鋰等資源是可以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目前電池中的鎳鑽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99.3%,鋰的回收達到90%。到2035年以后,循環利用的退役電池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市場需求。

至於兩方觀點誰對誰錯,筆者並不能給出確切的結論。但在筆者看來,行業的參與者總比行業的投資者更有話語權一些。

當前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搶礦,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固然是一種應對原材料大幅上漲的有效策略。

但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看,更多的資本入局上游,客觀上也只能是加劇了資本炒作電池礦產資源,最終反而不利於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