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25 11:15
本文來自:國海證券
動力電池回收板塊領漲
上周五,來自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的一句話引爆了市場情緒,當日電池回收全天領漲。個股方面,超越科技、迪生力、天奇股份漲停,格林美等跟漲。
消息面上,就在21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提出,礦產資源並非產業發展的瓶頸。
曾毓羣表示,「電池不同於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沒有了,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以我們的邦普為例,對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9.3%,鋰的回收利用率也達到了90%以上。」
據悉,他提及的「邦普」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環」。寧德時代為第一大股東,持股52.87%,主營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能量回收系統研發、新材料技術研發等。
不過,曾毓羣提及的上述兩個回收利用率數字引發天齊鋰業「嗆聲」。
7月22日,天齊鋰業投資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在鋰電池中,鋰回收理論上可以,在商業應用上還達不到大規模回收再利用。對於曾毓羣鋰的回收率達到了90%以上的説法,其認為「實驗室應該能做到,但是商業上我個人還沒見過」。
對此,寧德時代則頗為自信地隔空迴應,「歡迎到廣東邦普看先進量產技術」。
現在,廣東邦普動力電池回收的高回收率真實效果還有待觀察,但當前板塊大漲邏輯是否會被證偽呢?
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混亂的市場格局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價格暴漲,部分鋰電材料的價格漲幅已超過8倍,給產業鏈中下游構成一定壓力,導致下游車企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新能源汽車掀起了多輪「漲價潮」。
這種情況下,「搶礦潮」更是一浪又比一浪高。但即便上游瘋狂擴產,短期鋰資源供給偏緊的格局卻並未改變。
於是,動力電池回收走進了越來越多人的視線。
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祕書長王震坡預計,未來5年,動力電池平均每年退役約20-30GWh/16萬噸;預計到2026年,累計退役量超142.2GWh/92.6萬噸。2022-2026年,TOP10企業累計退役量將達90GWh,寧德時代累計退役量將超44GWh。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成為最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是毋容置疑的,這巨大的想象空間使得玩家趨之若鶩。
僅近兩個月來,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新動向,加快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佈局。
6月8日,天奇股份公告與海通恆信融資租賃合作,共同打造鋰電池回收再生利用閉環產業鏈;6月1日,天賜材料發佈公告稱,將使用自籌資金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和10萬噸鋰離子電池回收項目」。
更早的5月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也紛紛宣佈入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
但需注意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乃至現在,正規軍不敵「野路子」的現象都仍在持續。市場端反饋的情況顯示,通過正規網點回收的動力電池只佔20%左右。
總的來看,雖然回收利用產業前景廣闊,但當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還存在諸多問題待完善。所以市場大漲邏輯不會證偽,但短期行情延續性或並不強。
控制好倉位,多看少動
回顧近期市場走勢,在沒有出現明顯利空的情況下市場不時調整,這更多的是反轉后的回調整理期。既是對短期漲幅的消化,同時也為延續上行趨勢蓄勢,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此外,在國內經濟恢復的背景下,依舊看好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就當前來看,短期調整或還將持續,建議控制好倉位,多看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