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有了新的W5芯片,高通能幫助OPPO們戰勝蘋果嗎?

2022-07-22 10:05

日前,高通兩款全新可穿戴智能設備芯片正式發佈,沒有延續傳統的Wear命名規則,而是分別命名為驍龍W5 Gen 1和驍龍W5+ Gen 1。

高通上一代可穿戴智能設備芯片名為「驍龍Wear 4100」,被OPPO Watch 2、MEIZU Watch等智能手錶廣泛搭載。然而驍龍Wear 4100沒能幫助其他智能手錶產廠商戰勝蘋果,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Apple Watch銷量是第二名Galaxy Watch的3倍左右。

三星、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錶,之所以銷量不如Apple Watch,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還不夠智能,支持的App太少。這點手錶廠商也很無奈,智能手錶尺寸太小,通常在46mm以內,電池不可能太大,一般都在500mAh以內。如果手機支持的功能太多,或者允許用户自行下載App,續航就會很差,大約一天一充才行。

驍龍W5系列芯片的到來,能夠改變非蘋果智能手錶存在的問題,讓其他企業擁有戰勝Apple Watch的實力嗎?

驍龍W5,能解決智能手錶的痛點嗎?

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市場支持自行下載App的智能手錶並不是很多,絕大多數智能手錶,更應該被稱為「大號手環」。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主要芯片提供商高通至關重要,因為只有芯片性能提升了,功耗下降了,廠商纔敢放心為手錶適配App。那麼,驍龍W5 Gen 1、驍龍W5+ Gen 1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嗎?

相較上一代芯片驍龍Wear 4100,驍龍W5系列最大的改變在於,製程工藝從12nm升級為4nm,協處理器芯片從28nm升級為22nm。製程工藝的升級意味着芯片能耗比進一步提升,官方宣稱,驍龍W5+ Gen 1功耗比上一代旗艦平臺低50%,且尺寸縮小30%,可騰出更多內部空間給其他配置,比如説電池。

驍龍W5系列仍為4顆Cortex-A53核心,NPU核心從Cortex-M0 50MHz升級到Cortex-M55 250MHz,GPU核心從A504 320MHz升級到A702 1GHz,且支持1X 16LPDDR4 2133MHz內存、藍牙5.3、深度休眠、WiFi、GNSS低功率導航等功能。

作為參考,曾經的一代神U驍龍625,就是8顆Cortex-A53核心,驍龍W5系列砍掉一半核心數量,預計核心頻率也會比驍龍625略低一些。低功耗的Cortex-A53核心搭配4nm製程工藝,功耗肯定會比上一代低不少,再加上NPU和GPU的升級,進程調度更加科學,還能夠顯示更多複雜的動畫效果,功耗更低的同時,性能也更有保障。

驍龍W5的作用,就是改善智能手錶的續航環境,提升手錶的性能,為廠商在智能手錶領域大展拳腳提供基礎保障。這類設備一般對製程工藝的要求並不高,所以上一代驍龍Wear 4100纔會使用12nm製程工藝,這一代不惜成本升級為目前最先進的4nm工藝,可見高通的決心。

第一款搭載W5芯片的手錶,會是什麼樣子?

高通已經確認,驍龍W5/W5+ Gen 1將由國內智能手機、手錶企業OPPO和谷歌旗下的智能設備子公司Mobvoi首發。OPPO與高通的合作較為密切,去年發佈的OPPO Watch 2系列,就搭載了驍龍Wear 4100系列芯片,在智能生態建設中,OPPO也是國內前列。

從OPPO之前推出的幾款手錶來看,該廠商鍾愛更具科技感的方形設計,OPPO Watch 3大概率會延續慣有的家族式設計,方形外觀,右側兩個按鈕,可能會分為普通版(不支持聯網)、eSIM版(可以聯網)、ECG版(支持心電圖功能),預計售價999元~2499元。

相較於手機,在智能手錶領域,目前芯片的重要性沒有那麼高,因為本身就是低功耗設備,性能發揮空間太少,重點在於續航。有了功耗降低50%的驍龍W5系列芯片加持,OPPO Watch續航將大幅提升,在功能全開的情況下,預計可以兩天到三天充電一次。

未來智能手錶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與高通合作同樣密切的小米,大概率也會用上高通旗艦芯。至於國內另一家大型智能手機、手錶企業華為,有自研麒麟芯片,大概率會繼續用自己的產品。隨着產品的更新換代,芯片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

在廠商的競爭之下,從血氧飽和度檢測,到心電圖檢測,智能手錶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齊全,但價格也越來越貴。我們期待更多廠商加入,共同建設智能手錶生態,同時促使智能手錶的價格下降,以便於普及。

脱離大號手環,僅靠芯片還不夠

智能手錶的最終形態,就是能夠徹底脱離手機使用,甚至某一天可以取代手機,與AR頭顯都是下一代計算平臺的有力競爭者。如果説CPU是智能手錶的心臟和大腦,那麼電池就是智能手錶的腸胃,功能和生態則是四肢,這些配置加起來,才能決定智能手錶的用途。

關於智能手錶生態,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廠商長期努力的方向。可是智能手錶想要脱離手機,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還需要加入哪些配置呢?

智能手錶脱離手機,必備的功能肯定是上網和通話,入門級手錶、中端手錶、高端手錶採用了不同的方案。廉價的智能手錶,其中有很多是山寨兒童手錶,採用了物聯卡或實體SIM卡方案,千元以內的中端手錶注重一體性和成本,所以大多不支持聯網,只能通過手機下載、藍牙傳輸App到智能手錶安裝。

高端智能手錶則通常支持eSIM,通過一號雙終端聯網。這點運營商非常人性化,一號雙終端即手錶和手機使用同一號碼,無需他人記錄自己的手錶號碼,任意一個設備都能接打電話。需要注意的是,一號雙終端的eSIM與主卡套餐並不通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是10元/月,包含60分鍾通話時間和500MB流量。

等到App資源豐富,再加上網絡支持,智能完全可以脱離手機使用。驍龍W5系列芯片還貼心加入了WiFi功能,讓智能手錶在更新App時節約流量。可以大膽的説,智能手錶脱離手機獨立使用,硬件基礎已經足夠了,所缺的就是生態。

至於續航,其實手機一般一天至少也需要充電一次,但手機不需要佩戴固定,插上電源充電較為方便。手錶則不同,人類已經習慣了不需要頻繁充電的石英錶、機械錶、電子錶,面對續航表現不佳的智能手錶,自然會感覺頻繁摘下充電有些麻煩。

然而功能與續航不可兼得,我們適應手錶一天一充,只是時間問題,除非等到未來某一天,隔空充電技術成熟了,我們就不再需要摘下穿戴設備充電了。

小雷對智能手錶未來的期望是,可以直接連接AR頭顯,用手錶輔助AR設備。鑑於用户可能會有辦公、遊戲需求,單獨的AR頭顯或智能手錶,都無法滿足用户需求,AR與智能手錶結合或許才能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

國內企業OPPO、小米、華為等,都在佈局AR頭顯設備,芯片無疑是智能手錶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一環,能夠為設備提供性能保障,性能越強,支持的功能就越多。我們期待高通、海思、聯發科等企業持續發力,讓智能手錶擁有更高實用價值,擺脫大號手環的尷尬局面,向下一代計算平臺努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