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21 08:51
來源:李勇宏觀債券研究
作者:東吳固收李勇 陳伯銘
歐洲能源危機很大成分上來源於運輸能源的供應鏈被人為中斷,因此供應鏈危機其實是能源危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能源運輸供應的低彈性特徵,又進一步放大並加劇了能源危機的潛在持續時間。
從前期「效率」單維度優先的能源供應鏈,切換到未來「效率+安全」雙維度考量最優下的能源供應鏈的轉換期間里,能源供需或仍將面臨系統性地錯配問題。
勉強維繫的原油:短期來看,原油供給有勉強維繫的可能,總體呈現油價中樞上移的弱平衡格局。
1)2003年左右,歐洲原油產能開始見頂,自我供給能力正日漸乾涸;
2)俄烏衝突以來,歐盟一直高呼制裁俄羅斯能源,尤其以原油為主要目標,主要底氣就是相對靈活的外部來源:一是歐洲與俄友好國家進口規模持續回升,部分國家甚至加大從俄原油進口量;二是幽靈船隻、灰色渠道等不透明市場的供給規模不斷擴大;三是美國及IEA部分成員國加速戰略石油儲備(SPR)釋放,尤其以美國為主,主要目的地即為歐洲。
積重難返的天然氣:歐洲化石資源有限,極其依賴進口,使得歐洲不得不走在能源轉型的前列。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作為過渡能源的天然氣便成了歐洲的「香餑餑」,然而,高需求、低供應使歐洲深陷天然氣危機「無法自拔」。
1)自有產能:歐洲最大的油氣供應區域——北海油田處於產能下滑通道,帶領一眾歐洲國家自有產能走低,僅少數國家天然氣產能保有余力;
2)管道運輸(PNG):俄烏衝突爆發后,歐洲面臨的PNG運輸難題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建項目推迟、取消,二是管道天然氣政治化、工具化,成為打擊制裁俄羅斯的武器,由此導致在運行項目流量減小甚至中斷,尤其是經烏克蘭的天然氣管線受影響最為嚴重;
3)航運運輸(LNG):歐洲港口一直面臨着「吞吐」與「停靠」的兩難困境,一方面,歐洲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港口停靠量直線飆升,大量輪船堆積,堵塞海運運輸的暢通。
天然氣價格「東高西低」:氣價在歐洲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
諸如英國這樣的西歐國家,其短期天然氣價格在經歷了衝突爆發時的暴漲后,如今已經大幅下跌,東歐短期天然氣價格雖然也有所回落,但仍顯著高於西歐,就連荷蘭和德國的天然氣價格,都明顯高於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價格,並且西歐國家之間也存在差別。
這種現象的成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歐洲本身的天然氣進口端結構、運輸層網絡呈現差異化的特點,二是國際關係影響國際貿易進而影響天然氣價,三是能源替代渠道更多的國家受影響更小。
歐洲的努力?——天然氣短期替代依舊困難。
1)擴大進口能力:歐洲為應對天然氣危機準備的在建擬建項目進展不順,多數項目擱置、推迟甚至取消,因此短期依靠此途徑解決危機有點天方夜譚;
2)「西氣東輸」:西歐擴大LNG進口並輸往東歐確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歐洲西北部和南部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各種缺陷,阻止了更多天然氣流向中歐和東歐,短期實現可能仍值得懷疑;
3)南部天然氣走廊:從長遠來看,完善南部天然氣走廊是一大優良方法,但當前多數項目仍處於規劃協商階段;
4)英國橋樑:英國可以作為一個橋樑,將液化天然氣供應給歐洲,但英國的管道能力和天然氣儲存不足,阻礙了天然氣供應進入歐洲大陸;
5)氫能:藍氫需要以煤炭、天然氣作為能源供應,綠氫成本高昂,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也正在論證,短期制氫難以解決當前歐洲天然氣短缺危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