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曼然:一個板塊一旦進入牛市,像白酒指數,都漲15倍

2022-07-20 00:22

連麥專場:如何挖掘中長期內的牛股和潛力行業(視頻)

派哥聊美股:如何挖掘中長期內的牛股和潛力行業(全文實錄)

  要點: 低風險套利體系的精髓是什麼?普通投資者可以從中吸取那些基本的投資要點? 尋覓中長期內牛股的最根本法則是什麼?普通投資者具體應該如何做? 看好新能源和品牌中藥及創新葯兩大板塊的背后邏輯是什麼? 近期內A股和美股的潛在風險點有哪些?普通投資者應如何規避,如何保持業績的穩定性?

  主持人:新浪財經 李兀

  嘉賓:曼然資管總經理馬曼然。

  時間:2022年7月19日20:00

  馬曼然:一個板塊一旦進入牛市,像白酒指數,2013、2014年最低的時候1000多點,去年20000點,指數都漲15倍。再看看新能源汽車指數、光伏指數,從今年低點到現在才漲多少?一倍都不到,漲50%。啥時候是泡沫?啥時候這些板塊的指數漲10倍、20倍纔是泡沫。漲個50%,它咋破?往哪兒破?要不然它就不算牛市,如果真是牛市,連白酒指數都能漲10倍,別說這種新興產業,白酒指數漲10倍,到現在茅臺都沒破,它頂多橫着不漲了,它都沒破下來。所以,你跟我説泡沫,它不是時候。

  這個東西你得看,你要説泡沫,比如光伏里邊的一些龍頭公司,市盈率才十幾倍。鋰礦有一些龍頭公司市盈率才7倍、8倍。不是泡沫,即便是周期股,市盈率也得炒到30、40倍以上,要不然沒有下跌空間。

  我還想再聊一下醫藥,這麗設計到化藥。這一塊雖然不是我們的重點,但是大家要留個心眼,有可能未來幾年是一個預期差比較大的行業。因為這幾年西藥行業,出了名的利空,中國找不到第二個行業比它利空更多的,什麼各種集採,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整得都麻木了,價格都是腳踝斬。但是這種持續的價格打壓到一定程度,這是一種非市場手法造成的價格畸形,最終會在市場經濟的規律里面,會在某一個時點會反撲。

  舉個例子,比如説鉀肥,鉀肥過去幾年我們爲了扶持農業生產,因為它是農業的根基,因為它都是央企,人為定價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導致出現一個問題,國內的鉀肥減產很嚴重。結果從去年到現在,鉀肥價格翻了倍地漲,生產鉀肥的企業利潤爆增。

  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過去通過集採的手段,把藥品的價格打得,就像説「喝一粒藥的成本還沒有配的那一口礦泉水值錢。」說白了藥品的價格跌得已經比麪粉都便宜,就畸形了。這種畸形會早正什麼結果呢?市場規律會在其中起作用,供給慢慢地會萎縮,可能現在感覺不到,過兩三年會發現供給會萎縮。當供給萎縮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體制不好的企業就關了,廠子就關了。關了以后,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一些龍頭的公司,比如創新能力比較強的龍頭公司,當市場機制開始反撲的時候,這個龍頭公司環顧四周發現對手全部倒下了,就剩它一個。當這個市場再起來的時候,它賺的會比過去更多。

  所以,你要相信當一個東西被嚴重地人為壓低的時候,在某一個時點,市場經濟會起作用,最后的結果是它會反撲。所以,我認為中國的一些創新葯的龍頭企業,這兩年股價跌得比較深,其實對我們投資人來説不失為一次重現茅臺輝煌的機遇,有這個可能性。

  大家都羨慕茅臺過去十年的收益,現在有,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的眼光,有沒有賺到這個錢的耐心。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消費,還是品牌中藥,還是創新葯,現在很多品種在未來都具備重現似茅臺輝煌的一幕,也都是讓你的資產在未來極有可能實現爆炸式增長的可能性的存在。比如剛纔聊的幾個品牌中藥,或者是新能源,或者是創新葯,這里面有些標的極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漲幅都會超過曾經的茅臺,因為它的起點比茅臺低。茅臺是從幾千億變成兩萬億,好多公司的起點才幾百億。比如一些品牌中藥公司,也就兩三百億,好多大的龍頭公司才兩三百億,包括港股。三五年以后行業景氣周期一旦到來,漲到兩三千億,不就十倍、二十倍出來了嗎?再吹吹泡沫,吹到四五千億,幾十倍的收益就出來了。

  所以,這些股票在低位的時候,我們有多少錢都要上啊,趕緊買啊。短期不一定看出來效果,放三五年,你買的四五個,不一定哪個漲二三十倍的回報。像我為什麼現在還要搞光伏,還要搞鋰礦,因為能源革命是百年一遇,而且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這是中國在過去兩百年以來唯一一次在一個大的產業革命上面引領全球,第一次能源革命是英國,第二次能源革命是美國,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中國,這麼大的機會,它一定會誕生一批百倍股。咱不説千倍股,就是百倍股。而且這個賽道特別大,它會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它就會出現一批大牛股。我們就要把光伏、鋰礦、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儲能這幾個重大的細分里有可能走出這種世界級企業的苗子,我覺得也這種潛質的企業,我是有多少錢都要搞個組合進去的。

  好多人説股市里面什麼是風險,股市里面你賺不到錢就是風險。好多人炒股就掙個20%、30%就滿足了,目標不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些時候不在乎短期的波動就在於這里,有些人之所以在於短期的20%、30%的波動是因為他的目標、他的追求就是那麼多的幅度,它的回撤一旦出現20%、30%,他受不了,因為他的目標就那麼大,進股市時他的眼光就那麼大。但是越是眼光小,你承擔的風險越大。為什麼?因為你看到一家公司的時候,你的目標只有30%、50%,哪怕就是一倍,你就覺得到天花板了。萬一那個30%、50%沒實現,它往下掉了,底下就是十八層地獄。我們不是,我們看的目標是要往一百倍上看甚至是往更高的目標去看,我買這個公司,我不知道短期20%、30%的波動是什麼意思,但是我買這個公司,我覺得它要成為世界第一,它要具備幾十倍、上百倍的空間。我不是説它一定會實現,但是它要具備這個基因。我以這個角度去買企業,我就不會賺20%就走人,也不會賺50%就走人,我可能會一直持有下去,就像當時8倍市盈率的茅臺。很多人8倍市盈率買茅臺,頂多那個時候也就看到15倍的市盈率,覺得頂天了。但是我8倍市盈率買茅臺,看到50倍的市盈率行不行?前前后后就是十幾倍的收益。

  我們買這些股票的邏輯都是這個邏輯,我們不在乎短期,因為我覺得我買的這些公司,它一旦成事,那絕對都是世界級的。世界級的到底是什麼級別?什麼時候見頂呢?到見頂的那一天我們能感覺出來,比如説現在市值2、3千億,我也不知道它最后能源革命是什麼樣的,因為反正是能源革命,最后能對人類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十年以后的事、二十年以后的事,咱也不可能看得那麼清楚,但到那一天我能感覺得差不多。我只能説現在兩三千億肯定不是世界第一,等到它漲到兩三萬億的時候,差不多在世界上能數得上。再漲到十萬億的時候我就肯定會賣了,因為它對我來説沒有十倍以上的空間了,我肯定就賣了,哪怕后面還有一倍、兩倍的空間我就不掙了。好多理性的人,漲到十萬億的時候他纔會買,他為什麼買?因為他覺得能漲到十五萬億,他就賺50%就行了,但是你別忘了,你爲了賺那50%,有可能你承擔從10萬億再掉下來的風險。但是我們從2、3千億開始搞,搞到10萬億,我在搞到3萬億就減倉了。搞到1萬億先減一部分,2、3萬億減到一大半了,最后管你衝到多少億,反正我們早落袋為安了,我們搞下一個去了。

  所以,你的野心越大,你的目標越高,你承擔的風險反而越低。當然這里面要説一點,就是因為你看的視野太寬泛,目標定得太遠大,所以你在做投資的時候,你不能只買一隻股,因為未來的事情誰都説不清楚。你要説十年以后,新能源汽車一定是怎麼怎麼着,光伏一定怎麼怎麼着,或者是具體到這個企業一定會怎麼着,哪怕這個企業現在很優秀,比如明天它的創始人突然離職或者突然去世了,怎麼辦?這種黑天鵝總會出現,所以你不能買一個,你得買個組合。買組合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你的邏輯是對的,你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你要防止小概率事件的出現。如果有組合的話,即便發生了小概率事件,但是你以大概率事件來取得一個最終的回報,你的回報差不了。

  因為時間有限,大概聊一下我們的想法。現在大盤在這個位置,是一個非常好的踐行價值投資的一個時點的機會,不像5000點,如果5000點的時候我跟你説這些東西,結果先來兩年的熊市,我説的話,兩年以后你什麼也記不住了,熊市一跌,再好的股票都得熬2、3年,你也受不了。現在説不一樣,現在説3200點套不了你,很多股票現在都是處在一個起點,你在起點上搞價值投資很輕松,你不用先煎熬。

  這就是我的想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