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19 02:00
上海近代開埠以來,一直佔據着中國經濟第一城的位置。從19世紀中期開始,一百多年時間,上海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用偉大來形容。
我國引入GDP覈算也就是三十幾年,如今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基本也會用GDP總量來衡量。GDP不僅僅是三個字母,實際上,GDP確實是一組極為權威、公正的數據。
但任何數據都不會無休止地高速增長!經濟學者擔心的並非是GDP的含金量,而是持續發展背后GDP的增長率。各地十四五的文件中,不僅包含了對GDP增長的規劃戰略,同時也有着對環境、人文、科技的重視。
2022年上半年,北京的GDP終於領先上海了!
前幾年,各類文章就在嘗試着預計北京何時超越上海,但其實內心並沒有多少底氣。北京一方面不斷稀釋着自己的行政管理資源,另一方面也渴望京津冀一體化的協同發展。
那麼無論是影響力、輻射力還是產業規模、科技實力等,北京理應都會相應弱化。但事實上,北京的經濟實力反而是有增無減。
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組數據,就能説明問題。北京的作為我國三產服務業佔比頂尖的城市,也是人均GDP極高的城市,誰能想象北京的工業實力依舊突出?
從北京統計局獲悉,2021年,北京全年的規上工業利潤為3664.9億元。這個規上工業利潤有多牛?去年全年的數據中,北京的規上工業利潤穩居我國城市首位。而同期,深圳的規上工業利潤為3403.5億元,位居了第二。
提出這個數據,並非強調北京的工業有多強。其實從具體的規上工業利潤而言,不少城市的差距並不大,大家基本也是處於了同一個發展梯隊。
但需要理解的是,北京作為一個科技、商業、金融、管理能力極強的城市,依舊能在工業製造業打出一片天來,說明了北京的全面性和城市的規劃能力。所以這些年,北京並沒有因為資源的溢出而減弱,其經濟實力反而越來越強。
2022年上半年,北京成為中國的經濟第一城,按理説應該也是近代以來的第一次。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半年度,北京全市的GDP總量為19352億元,同比增速為0.7%。
而同期,上海全市的GDP總量為19349億元,同比增長-5.7%。這麼一增一減,北京也就完成了自己歷史性的跨越。
從最新的公報數據顯示,北京是一座相當完善、綜合的城市。2021年,北京全年實現GDP總量為40269.6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北京的第一產業增加值11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268.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889.6億元。
截至去年全年的數據,北京全市的三次產業構成為0.3:18.0:81.7。而按最新的常住人口計算,北京全市的人均GDP為18.4萬元,基本已經步入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北京不僅有數量眾多的大型國企支撐,同時還有相當多的科技企業環繞,比如字節跳動、百度、京東、小米、美團、鏈家等等。正當大家議論深圳與杭州誰是中國的互聯網第一城時,北京反而已經蓄勢待發。
北京確實很強,但是上海作為曾經長期的中國經濟第一城,還會回來嗎?上半年,上海因為疫情封城,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但上海就算處於近乎停擺的狀態下,其上半年也僅相差北京3個億的差距。
中長期來看,上海將必然迴歸正常的發展軌道。而且上海處於我國沿海經濟長廊與長江經濟帶的核心交匯處,地理區位獨一無二,戰略意義無人能敵。我們認為,上海迴歸中國經濟第一城的難度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