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18 14:30
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汪斌)得益於稀土價格整體高位運行及下游需求旺盛,A股已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的稀土永磁公司業績全部預喜,多家上市公司淨利大增。
上海鋼聯稀貴金屬事業部稀土分析師張飈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稀土行業上半年成績較好,大多受益於新能源車、節能電機、風電等中高領域的快速發展。「由於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預計下半年釹鐵硼的消費同比上半年將會大幅增加。隨着疫情防控逐漸放開,預計2023年釹鐵硼的需求依舊增加,稀土價格有支撐。」
財聯社記者採訪獲悉,目前磁材企業處於淡季,整體訂單較少,但是和北方稀土有籤長協的企業因原材料成本較低,訂單相對飽滿。眼下,磁材企業整體供大於求,磁材企業之間競爭比較激烈。具體表現為,龍頭企業繼續增大產能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而小企業在原料價格成本、環保標準等因素影響下萎縮關停。
需求驅動稀土價格強勢
「現在礦價穩定,就算下滑,也是小幅度,總體來説氧化物價格有礦價支撐,沒人買也掉不下去。」某業內稀土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中郵證券研報認為,中長期看,輕稀土礦分離企業生產穩定,離子型礦生產處於復產階段,產量增加有限,整體供應不足;稀土下游需求終端如新能源、風力發電、工業機器等板塊始終保持高景氣度,需求持續攀升,將會對稀土價格形成強有力支撐,稀土行業價值凸顯。
受稀土需求不斷增長的影響,2022年以來稀土氧化物價格上漲幅度約為38.53%,並在Q1達到本輪行情的高點。
和以往政策驅動的上漲不同,稀土此輪持續近兩年的漲價主要源自需求驅動。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稀土出口26235噸,同比增加10.1%。
海通國際指出,永磁材料成為稀土下游應用的重要增長領域,新能源車成為稀土永磁的最大增長點。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共完成260萬的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20%。
根據正海磁材(300224.SZ)6月23日公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通常一臺新能源乘用車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用量在2公斤左右。據中科三環(000970.SZ)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有29%左右的產能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基本上2-3個月就會進行一次價格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6 月22 日,包鋼股份(600010.SH)與北方稀土(600111.SH)雙雙公告,自7 月1 日起,包鋼股份將稀土精礦交易價格上調至39189 元/噸(乾量,REO=50%),漲幅約45.75%。
儘管這項提價關聯交易最終被北方稀土股東大會中小股東否決,但市場仍然認為,稀土精礦提價彰顯了包鋼股份對稀土資源信心十足。
而稀土的價值,還體現在稀土供應商銷售回款時間的大幅提升上。萬得資料顯示,北方稀土2022年第一季度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4.14天,2021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為45.41天。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公司銷售回款的時間縮短了24.82%。
磁材行業或加速洗牌
從已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上半年「稀土四大金剛」北方稀土、五礦稀土(000831.SZ)、廣晟有色(600259.SH)和盛和資源(600392.SH)淨利增幅分別超45%、73%、91%、135%。下游磁材頭部企業也業績預喜,金力永磁(300748.SZ)、中科三環(000970.SZ)上半年淨利分別預增超100%、224%。
7月1日,中科三環在互動平臺表示,今年以來公司開工率基本上處於80%-90%之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佔據全國釹鐵硼半壁江山的寧波,其中小釹鐵硼企業上半年訂單數量普遍下降30%左右,有的企業甚至開始「做一休一」。
據財聯社記者調研發現,寧波釹鐵硼訂單的流失方向,是擁有稀土資源優勢的包頭。后者正大手筆加速向稀土深加工佈局推進,同時出臺了諸多超常規的優惠政策以推動稀土永磁產業集羣建設。和包頭有類似動作的,還有四川涼山、綿陽等地區。
張飈認為,釹鐵硼由初級邁向中高端、由礦到磁材是必然趨勢,上下游眾多稀土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提高自己的全新競爭優勢。
某資深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指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逐漸地向頭部集中,這是正常的優勝劣汰,那些小企業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它們規模做不上去,技術也跟不上,人才挖不來,競爭不過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1年初曾指出,稀土企業存在不少環保問題,在技術上,低水平的重複非常多,高水平稀土產品還比較少,不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
頭部企業再掀擴張潮
為應對下游旺盛需求和搶佔市場份額,國內稀土永磁頭部企業正開始新一輪產能擴張。
據公告,金力永磁在7月5日-6日兩天內,分別與銀海新材、信陽圓創和蘇州圓格相關交易對方簽署了《收購意向協議》,擬收購三家公司51%股權、46%股權和51%股權,對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其中,銀海新材主營業務為廢舊釹鐵硼回收生產等,已建成稀土產品廢棄物綜合利用年產5000噸的生產能力;信陽圓創和蘇州圓格則是3C磁性材料及組件供應商。
再往前,盛和資源和巨星集團等企業成立巨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磁性材料生產、稀土功能材料銷售等。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磁材公司的上一輪擴產發生在今年年初。根據安泰科的統計,2022年國內9家頭部企業磁材產能將達13.8萬噸/年,預計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23萬噸/年。
張飈稱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磁材企業處於淡季,整體訂單較少,但是和北方稀土有籤長協的企業原材料成本較低,訂單相對飽滿;由於市場需求不旺,磁材企業整體供大於求,磁材企業之間競爭比較激烈;整體來看,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磁材行業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也將加速行業洗牌,資源進一步集中。」
此外,全球稀土永磁產業鏈企業也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公開信息顯示,USA Rare Earth購買了之前由Hitachi Metals America在北卡羅來納州擁有和運營的釹鐵硼永磁製造設備,預計磁鐵工廠將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投入運營;加拿大的Neo Performace Materials在Silmet建立一個合金金屬和磁鐵製造工廠,第一階段的目標是每年生產約 1000噸永磁體,計劃2024年投產。
另據安泰科統計,Pensana公司Longonjo礦山薩爾坦德稀土分離廠將於2023年底開始運營,計劃年產1.25萬噸REO(稀土氧化物);LCM磁材廠計劃於2024年建成。張飈提到,日本每年總消費約2.4萬噸釹鐵硼,為滿足這一需求,日本磁材企業還在不斷擴產中。
對此,中信證券研報表示,海外高性能釹鐵硼增量有限,未來全球高性能釹鐵硼供給增量主要源於中國。「根據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公告,我們預計2025年較2021年國內高性能釹鐵硼累計新增產能或為15萬噸,屆時海外高性能釹鐵硼累計新增產能約為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