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他不懂技術,卻破紀錄在18個月融了47億做芯片

2022-07-18 07:48

  ‍‍

頭圖來源|受訪者 頭圖來源|受訪者

  真正有機會改變一個產業,哪怕血本無歸,也要嘗試。

  記者 | 劉哲銘  編輯|李薇

  如果一位非業內出身的創業者告訴你,他要做一款追趕英偉達的GPU芯片,但目前僅準備了5頁PPT。作為投資人,你會如何選擇?

  張文就是這樣一位非業內創業者。他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履歷,管理經驗豐富。早年間,他是華爾街泛美亞市場資深投資人;2011年,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再次創業成立映瑞光電科技公司,張文受邀出任公司CEO;2018年,張文擔任商湯科技總裁,主導了商湯科技總部落地上海。但2019年決定創立壁仞科技時,在外界看來,張文仍是一個沒有行業背景的GPU(圖形處理器)領域的門外漢。

  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多家美國芯片斷供華為。受此影響,國內掀起芯片創業的第一個小高潮。張文心中也燃起了創業的火苗,他看到國內有巨大的AI芯片市場,但是90%以上依賴國外產品。而AI芯片在中國有其獨特的機會:一是因為AI芯片的理論架構也正在不斷被突破;二是中國的數據優勢,AI芯片最需要場景和數據迭代。

  GPU指圖形處理器,是擅長做圖像圖形相關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進入后摩爾時代,GPU應用能力愈發超出圖形渲染,被用到通用計算領域。尤其伴隨着人工智能應用趨火,一批主攻GPU的創業企業誕生。

  不過,GPU是塊硬骨頭,即便有機會也是在英偉達的帝國里艱難求生。周圍的人都對張文的新夢想投出了反對票。站在投資人的立場,他自己也反對:不投。

  「當時在大芯片賽道里,我是唯一一個不懂技術的創始人,而且當時連一個做GPU的大拿都不認識。」張文事后跟早期投資人説,「我當年要是你們,不敢投張文。」

  事情的發展總在意料之外,壁仞科技不僅融到了錢,還創下了紀錄。從2019年9月9日註冊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輪融資,短短18個月里,壁仞科技融資額超過47億元。投資人讓壁仞科技創下了國內芯片創業公司的融資紀錄。

  早期投資方啟明創投合夥人周志峰篤定:我們遇見張文和壁仞科技創始團隊的時候,人對、思路對、捕捉的市場需求對。

  2022年3月31日晚上,壁仞科技證明了周志峰的判斷:其第一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點亮成功。由於上海靜默,張文和近百位核心員工,在公司共同度過了60多天,見證了壁仞科技的第一個里程碑。

國內算力最大通用GPU芯片在壁仞科技一次點亮。來源:受訪者 國內算力最大通用GPU芯片在壁仞科技一次點亮。來源:受訪者

  對張文來説,這只是壁仞科技的新起點:「從點亮流片到進入量產,團隊全力以赴只用了短短兩三個月,我們聯席CEO李新榮,之前是AMD全球副總裁,他跟我説,在他長達35年的芯片從業經歷中,算力這麼大、難度這麼高的通用GPU芯片,一次點亮、順利量產,這個速度在整個芯片行業內是非常罕見的。」

  一個寬賽道、高壁壘、長周期的行業里,不確定性太多。在浩浩湯湯的科技發展進程中,有聲勢浩大的科技新星神話破滅,並就此隕落;也有創業公司絕地求生,彎道超車。

  「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投資人對我非常信任,有一位投資人曾對我説,‘我絕對相信你是抱着情懷,有理想在做這件事,哪怕這次血本無歸,我下次還會投你。’這句話對我來説特別重要。華山一條道,我必須把這件事干成。」張文雄心壯志。

  他在微信個性簽名檔上寫道:An entrepreneur is someone who dares to dream the dreams(企業家就是一羣敢於夢想的人)。壁仞科技和張文,正在開啟一場大膽的夢想之旅。

  第一大獵頭

  雖然不懂具體的技術細節,但張文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之前的創業經驗很好地證明了我在資本、人才和資源上的整合能力。」既然不懂,那就請人出山。他找到哈佛的朋友,對方給他列出了一張GPU大牛名單。朋友叮囑,能匯聚一半人就成功了,畢竟,很難從國內找到合適的人才。

  兩大國際GPU公司里,英偉達在國內沒有核心研發團隊,AMD在上海只有一小部分研發團隊。國內從GPU底層架構層面做起的,只有原來的兆芯團隊和現在的海思團隊。張文第一個盯上的「大牛」便是來自於海思,負責自研GPU團隊的洪洲。

  2019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洪洲與張文初次見面,或許是微妙的大環境變化,洪洲正想進行一些不同的嘗試,兩人一拍即合。見了兩面后,洪洲便應允出任壁仞科技CTO一職。

  張文坦陳:「創業公司付不起動輒千萬的年薪,兄弟如果你要走的話就早點走,千萬別做到一半離開。」洪洲回答:「爲了錢,我可能不會這麼去創業,我就想把這件事做成。」

  2019年年末,洪洲告別家人,踏上疫情暴發前最后一趟回國的航班。爲了防止疫情傳播,他在身上有意識地多穿了兩個塑料袋。兩年來,這位CTO早上7:30到公司,晚上10:00離開,日日如此。

  除了洪洲外,壁仞科技很快攢齊了一羣技術才俊,包括曾創建高通公司驍龍GPU團隊、領導了5代Adreno GPU架構開發的首席架構師焦國方,前阿里雲AI基礎架構負責人徐凌傑,海光前海外GPU部門副總裁張凌嵐,EDA軟件巨頭Synopsys(新思科技)前AI Lab負責人唐杉,AMD前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李新榮,英偉達前上海總經理楊超源等。

  説起找人的速度,張文很滿意自己的成績:「他們都叫我中國第一大獵頭。」

壁仞科技研發團隊正在做芯片測試調優工作。來源:受訪者 壁仞科技研發團隊正在做芯片測試調優工作。來源:受訪者

  不僅有核心技術大牛,更為重要的是,壁仞科技搭建了一個「完備」的團隊。「大部分團隊都是之前大廠的總監、副總裁,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組成的團隊,侷限在一個小圈子里,特別容易出現短板。但做‘大芯片’,從架構設計到硬件、SoC,到工程、軟件生態,再到融資、招聘等等,不能有短板,當時我們看到張文組建的團隊是最完備的。」周志峰表示。

  團隊到位后,緊接着便是第二個任務:資金。

  投資人問張文,1億美元夠不夠?但張文一開口說了個天文數字——高了10倍:10億美元。他算了筆賬,芯片公司的起點價大約是2億美元,流片做完后還需要上千人的軟件團隊,這一筆開銷也以億為單位,如果要把生態做完整,10億美元只少不多。

  周志峰並沒有被這個數字嚇到,他反而很贊同張文的想法:「大芯片」公司硬軟件工程師的比例通常是1:3,甚至1:5,但大部分其他芯片公司硬軟件工程師的比例卻是1:0.5,甚至1:0.2。

  「芯片需要三個要素: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再加上資源密集,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第二,從產品落地到慢慢產生現金流,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最后,從我以往的創業經歷來看,創業公司一定要允許試錯的,試錯也需要成本。」這三點讓張文清楚地意識到壁仞科技要「廣積糧」。

  這是一場豪賭,張文也有猶豫的時候:到底是做一款中規中矩的產品,再往下做,還是賭一把大的,去做真正改變產業的產品?儘管后一種選擇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投資人和張文還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真正有機會改變一個產業,哪怕血本無歸,也要嘗試。

  偏執的創業者

  錢多了,爭議也就來了。外界給張文貼上了資本狂人的標籤,而對壁仞科技的「天價」融資也有微詞。

  的確,過熱的GPU賽道里,新成立創業公司一開口就是動輒百億的估值。這和當年京東方發展時受到的爭議有些類似,從2002年進軍面板行業以來,京東方以負債經營、槓桿融資併購的方式極速擴張,至今融資超過700億元,幾乎是一家工業企業能在資本市場所做的最大融資。曾有媒體評價其「圈錢」技藝極其嫻熟,資本運作整體水平在業內堪稱「翹楚」。

  「自己內心坦蕩,可能會獲得更強大的力量。因為我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有很多人不理解。」在壁仞科技,張文堅持只拿一塊錢的薪資,他不想在創業過程中把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纏在一起。早期他還會看看評價,現在也不會在意這些誤解。他清楚,無論評價是讚美還是質疑,最重要的是把產品做出來。

壁仞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 張文。來源:壁仞官網 壁仞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 張文。來源:壁仞官網

  2021年10月8日,壁仞科技發出預告信號:BR100系列將於「明年面向市場」。搭載壁仞科技BR100芯片的系列通用計算產品,主要聚焦於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通用運算等眾多計算應用場景。

  承諾兑現了。2022年3月28日,因疫情被封控期間,張文和近百位核心員工選擇一起待在公司,共同迎來公司最為關鍵的節點。三天后,3月31日晚上,壁仞科技第一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點亮成功。在那張具有紀念意義的大合照里,工程師們難掩興奮。

  據壁仞科技介紹,BR100系列芯片基於自主原創的芯片架構開發,採用7納米工藝製程,並結合了包括Chiplet(芯粒技術)等在內的多項業內前沿芯片設計、製造與封裝技術。今年8月,BR100系列將作為國內芯片的代表,登上芯片行業頂級盛會HOT CHIPS,與英偉達、AMD、英特爾三大國際巨頭同場競技。HOT CHIPS是全球高性能芯片行業的關鍵風向標,特別是原創芯片架構的頂級盛會。

  張文有些偏執,他對這款芯片要求極高,希望其能與一流廠商同台競技。這或許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小時候,我母親曾對我説過一句話,‘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去做、做到最好,哪怕擦桌子也要擦得最乾淨,不然你就別去做’。」張文説。從那以后,他覺得做一件事要麼別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2011年回國后,爲了將LED芯片良率從70%提升到95%以上,張文在荒蕪的上海臨港,一待就是四年。入職前,張汝京問他有沒有什麼要求?他説,能喝星巴克就行。直到離開臨港,這個願望都沒能實現。

  「創業能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有點偏執。」張文不避諱這個説法,「我有個邏輯思維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一件事90%的人認同説要去做,我是不會做的,如果是90%的人都反對説不要去做,我反而會去做。」GPU賽道的選擇也遵循了這個邏輯。

  不過,張文的選擇一石激起千層浪。2020年,前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張建中創辦了摩爾線程,在100天內募資數十億元;幾乎同一時間,沐曦集成電路成立,創始人陳維良曾任AMD總監,沐曦也在一年內獲得四輪融資。

  越來越多的人形成共識,這條賽道里大有空間。根據IDC數據,2022年全球芯片市場將達352億美元,其中GPU佔比增長最為迅速,預計到2025年佔比將達到57%。另外,IDC預計,中國市場2025年服務器出貨量將達到525.2萬台,市場規模達到350億美元。

  「這是個上千億的市場,實際上我們現在所有的友商都不算競爭對手,大家應該一起愛護這個行業,不要‘內卷’。」張文説,目前壁仞科技已經拿到很多重要客户的訂單。

  1971年11月15日,英特爾為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寫下豪言壯語:開啟集成電路新紀元。那一年,英特爾定義了CPU,1999年英偉達定義了GPU。如今,屬於中國芯片企業的故事剛剛開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