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16 18:05
財聯社7月16日訊(記者 劉陽)A股汽車板塊再現大額定增。7月15日,A股市場迎來迄今為止發行規模最大的智能電動汽車融資,根據小康股份公告,其已完成非公開發行項目。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價格為51.98 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71億元,獲得廣發基金、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一眾機構參投。
是日,北汽藍谷亦公告,擬以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資淨額將投向面向場景化產品的滑板平臺開發項目、整車產品升級開發項目、研發與核心能力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為包括公司控股股東北汽集團控制的關聯方北京汽車、渤海汽車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
20億投向滑板平臺
此次定增擬投入的項目,北汽藍谷仍主要聚焦於新能源汽車板塊。其中,整車產品升級開發項目投資總額26.83億元,主要內容為ARCFOX品牌純電動車型整車產品升級開發;研發與核心能力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為16.73億元;面向場景化產品的滑板平臺開發項目,則聚焦於各車型下車身的底盤平臺技術,投資總額為20億元。
「爲了更能適應技術發展節奏和降低平臺產品開發難度,輕重分離將是下一代平臺產品開發的趨勢。」在北汽藍谷看來,隨着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理念的變化,汽車產品由同質化工具轉變為個性化解決方案,正在成為新趨勢,需要車企具備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產品開發能力。因此,公司分別開發上下車體,將複雜系統儘量集成到底盤平臺,使上車體可自由設計,實現產品組合多元化,跳出同質化競爭,帶來產品溢價。
同時,北汽藍谷在公告中表示,輕重分離的模塊化開發,具有高度靈活的拓展性及兼容性,能涵蓋A、B、C級寬/窄車、高/低車、SUV、MPV、OneBox等車型,將複雜系統(底盤、三電、熱管理)集成到下車體,一次性開發投入,大幅降低車型開發的研發費用和開發周期。
「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以上車體‘搭積木’的方式開發產品,通過多元模塊的定製和選裝,把握汽車消費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在同樣的投入規模和周期內開發更多產品。」北汽藍谷稱。
欲借新項目「翻身」?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5月,北汽藍谷剛剛完成了55億元的定增,包括寧德時代、北京電控、財通基金、平安資管等在內共16名對象參與。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預計虧損18億元-22億元,最大虧損金額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21.32%。
北汽藍谷在半年業績預告中表示,芯片短缺、電池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產能尚屬於爬坡階段,規模效應尚未顯現;在品牌與渠道建設、研發投入上的成本持續增加等,是當期虧損擴大的主要因素。
據北汽藍谷6月產銷快報,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計銷量17010輛,同比增長144.43%。而在今年年初,北汽藍谷制定了1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其中明確表示極狐品牌全年力爭4萬輛。以目前銷量完成情況,其已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度目標。
「作為最早佈局新能源、並且獨立發展、最早佈局新能源高端品牌的企業,北汽新能源也曾經走出一波很好的行情,但目前的競爭態勢並不樂觀。」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滑板底盤的應用可以降低車型開發周期、節省開發成本,並作為第三方平臺與整個行業共享;而對於傳統車企,底盤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不會輕易外包給第三方,多年積累的產品開發模式也很難輕易改變。
「有可能北汽集團是先讓旗下獨立的北汽藍谷進行嘗試,成功之后其再進行推廣。畢竟,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留給北汽集團、北汽藍谷管理層的時間不多了。」該人士表示。
概念不新、尤存爭議
據合肥巨一動力系統公司技術中心總監楊超介紹,目前看,傳統整車廠針對滑板底盤這一新模式持觀望的態度,並且這種模式的成熟度還不是很高,而且市場投放驗證不夠充分。不過,這一新生模式頗受很多造車新勢力的關注。
「滑板底盤就是將電機、電池、電控、轉向、制動等集中在獨立的底盤,通過線控技術實現上下解耦,這樣使底盤開發更加多元化,佈置空間更加靈活。」楊超表示,滑板底盤正好符合希望以更快研發周期、更小成本將產品投放市場的新勢力們的需求。
早在2002年,通用汽車就提出了滑板底盤的概念,並就此發佈了採用氫動力和線控底盤技術的Hy-wire概念車,其與現在電動汽車的滑板底盤如出一轍。近20年后,造車新勢力Rivian直接將滑板底盤推向了量產,打造了R1T和R1S;而在2022 CES展上,現代汽車發佈「Mobility of Things (MoT)」生態系統,推出了即插即用模塊平臺、驅動升級模塊平臺等,也類似於滑板底盤。
在國內,專注於B端賽道的造車「新新勢力」盒子汽車,則在2021年12月末發佈了兩款基於其自研的「八爪魚」1.0平臺模塊化底盤打造的產品。這一平臺便應用了當下非常流行的「滑板底盤」概念。此外,在國內車企中,宇通、東風以及專注自動駕駛的百度等,都開發了類似的滑板底盤產品。
滑板底盤能否成為智能電動時代的下一個關鍵密鑰,目前仍存在爭議。「滑板底盤或許不會成為主流,而是一種技術方向。」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隨着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傳統的汽車底盤形態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未來汽車底盤會更加標準化和通用化,但滑板底盤在乘用車領域推廣並不現實,畢竟體量很大,實現某種顛覆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