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超5400億元回報股東 銀行分紅再創新高

2022-07-16 03:21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7月以來,上市銀行進入了分紅密集期,市場對銀行股的低估值和高分紅再次給予了高度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4家銀行於7月15日完成派息,杭州銀行於7月13日完成派息,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寧波銀行也將派息日定在了7月12日同一天。僅在一周時間內,9家上市銀行的分紅規模就超過了3400億元。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目前42家上市銀行中有40家銀行推出了2021年度分紅方案,累計的分紅金額達到了5452.49億元,相比2020年銀行派發的現金分紅4900億元增長了12%。在股息率方面,目前上市銀行中有12家銀行的股息率超過了5%,其中交通銀行、滬農商行兩家銀行的股息率超過了7%。然而,銀行股的破淨率當前也超過了85%。銀行股一方面大面積破淨,一方面大手筆分紅,市場對其長期價值投資的看法存在較明顯爭議。

六大國有行分紅約3800億

銀行素以高分紅著稱。雖然銀行板塊估值長期徘徊在低位,但是銀行股的分紅卻毫不手軟。

據統計,在42家銀行中,40家銀行推出了2021年度分紅方案,累計分紅規模超過了5400億元,其中工商銀行的分紅規模超過千億元,接近三成的銀行現金分紅比例在30%以上。

在國有大行中,建行是首家發放分紅的銀行。該行7月7日公告稱,於7月8日派現金紅利每股0.364元。本次共計派發現金股息約人民幣910.04億元,其中派發A股現金股息約人民幣34.92億元。

7月4日,工商銀行發佈了2021年分紅實施公告,宣佈於7月11日進行分紅派息。根據該行2021年度分紅方案,其現金分紅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了1045.34億元。

此外,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4家銀行的分紅均在百億元以上,其中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兩家大行的現金分紅超過500億元,分別為723.76億元和650.60億元,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現金分紅則在200億元以上,分別為263.63億元和228.56億元。

總體來看,六家國有銀行2021年總計派發的現金達到了3800億元,在上市銀行分紅總額中佔比超過了七成,且現金分紅比例維持在30%以上。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為分紅大户,2021年派發現金分紅總額為383.85億元。此外,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兩家銀行的分紅也超過百億元,分別為215.01億元和108.6億元。

在其他中小上市銀行中,江蘇銀行上海銀行、滬農商行和華夏銀行的分紅規模超過50億元,其中滬農商行的現金分紅比例在上市銀行中最高,達到了55.69%。

在股息率變化方面,上市銀行的股息率近年持續處於上升通道。Wind數據統計顯示,以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2021年現金分紅的40家上市銀行平均股息率為4.85%,有25家上市銀行股息率在4%以上,近20家銀行的股息率約5%,其中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和滬農商行2021年股息率超過7%。

銀行股投資邏輯

在銀行股股息率持續提升的同時,A股市場銀行股大面積破淨也是一個難以迴避的事實。截至7月14日,僅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蘭州銀行6家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在1以上,有10家上市銀行的市淨率甚至低於0.5。

面對股價的低迷,今年上市銀行的董監高增持自家股票穩股價動作頻頻。

7月13日,南京銀行公告,董監高已增持公司47.53萬股,累計增持金額480.87萬元,計劃2022年7月11日起3個月內增持不少於845萬元公司A股股份。

蘇農銀行在7月12日發佈公告稱,董事長及部分董事、監事擬增持公司不少於200萬元股份。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蘇農銀行董事長徐曉軍在一年半內第三次自願增持該行股份。

根據過往公告,2021年1月25日和2021年9月6日,徐曉軍兩次宣佈增持公司股份,金額分別不少於200萬元和100萬元。算上本次增持計劃,徐曉軍增持該行股票金額預計將不少於420.35萬元。

公開信息披露,2022年7月13日浙商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劉龍、高級管理人員駱峰共增持公司股份33.9萬股。

此外,包括郵儲銀行、興業銀行、重慶銀行廈門銀行蘇州銀行齊魯銀行、瑞豐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均宣佈由董監高或股東增持股份。

在銀行股大面積破淨,高管頻頻出手增持和大手筆分紅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將投資銀行股與買銀行理財進行比較。

此前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2021年各月度,銀行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若根據上述數據進行比較,多數上市銀行股息率已經高於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

此前,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中國銀行的股息率和分紅率儘管不高,但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也是一個穩定可靠的選擇;對個人客户而言,作為資產組合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不錯的選擇。

一家俬募人士稱,由於銀行股的估值已經處在了歷史的底部,而目前銀行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均表現良好。在市場逐步回暖的過程中,銀行股的估值會有一個修復過程,這是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銀行股的表現比較穩定,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作為底層資產的配置比較合適。」

但是,部分投資機構對於投資銀行股仍持謹慎態度。一家國資券商人士表示,簡單用銀行股的股息與銀行理財收益率比較的前提是「銀行股股價需要不斷上漲,至少也要填權」。在目前上市銀行中,股息率高的銀行數量不少,但是股價持續上漲能夠在分紅后填權的銀行數量有限。

「在銀行股的長期持有中,如果股價是持續下跌的,那麼投資可能損失會很大。」該券商人士認為,對於市場的估值來説,成長性是一個關鍵指標。目前上市銀行的利潤可能很高,但是並不是所有銀行的成長性都很高,這也是估值和市淨率差異的體現。

「對於投資銀行股來説,中短期的市場震盪的機會是存在的,並不建議爲了吃股息投資。投資享受的是企業在成長中的紅利,穩定持股息的投資方式實際上對銀行的經營能力也是一個考驗。」上述券商人士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