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14 22:53
遊走在糧油短缺、物價攀升、外匯枯竭等一系列「崩潰邊緣」的斯里蘭卡,正在尋求新的曙光。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13日,斯總理辦公室證實,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已經離境。總統委託總理拉尼爾・維克拉馬辛哈作為代理總統。維克拉馬辛哈於13日宣佈在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並在首都科倫坡所在的西部省實施宵禁。
這一場風雲突變背后,是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
財通證券研報稱,經濟結構中服務業比重過高和外債規模過大是斯里蘭卡債務違約的核心原因。全球資本跟隨美聯儲「收水」迴流美國的背景下,斯里蘭卡貨幣大幅貶值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受到燃料短缺、交通不便等因素影響,斯里蘭卡的部分正常生產活動遇阻,這或許又會加劇斯里蘭卡的經濟困境。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斯里蘭卡中心副主任高剛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中斯雙邊貿易受到了一定影響。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斯進出口貿易額基本呈現負增長狀態。不過,由於中斯貿易在中國外貿中的總體比重不大,因此受影響程度較為有限。
多家上市公司稱總體影響不大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年來,中斯貿易數據基本處於穩步上升的狀態。從2015年至2021年,中斯進出口總額從45.6億美元增長至59億美元。
其中,中國對斯貿易的出口總額遠大於進口總額。以2021年為例,中國對斯出口52.5億美元,同比增長36.7%;自斯進口6.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7%。同年,中國企業在斯新籤工程承包合同額37.3億美元,同比增長257.2%;完成營業額13億美元,同比增長0.9%。
分類別看,中國對斯出口商品主要包括:電氣及電子產品、機械器具及零件、針織物、鋼鐵製品、鋼鐵、化纖、塑料製品、棉花、礦物燃料等。中國從斯進口產品主要有:服裝、咖啡、茶、香料、橡膠及其製品、珠寶等。
高剛分析,作為不發達的農業國家,斯里蘭卡長期以茶葉、橡膠、椰子、肉桂等物資出口作為主要經濟支柱,且幾乎沒有現代產業不可替代的關鍵原材料。因此,即便因當地生產活動受影響導致商品減產,也不會對其他國家的重要產業鏈造成較大損失。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市場上仍有部分企業曾在年報披露在斯業務,它們現況如何?
得益於斯政府提出的可再生能源量化目標,以及中國光伏產業較強的製造能力,多家光伏製造企業都曾把斯里蘭卡作為「走出去」的站點之一。
根據斯政府此前發佈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70%的發電量來自於可再生能源。由於斯里蘭卡的水電開發已經達到臨界水平,政府表示要重點關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項目。2021年9月,斯政府繼續加碼:需在現有458兆瓦太陽能發電容量基礎上增加4800兆瓦,同時,在現有248兆瓦風電容量基礎上增加3500兆瓦,號召本土和外國投資者投資。
連年呼籲之下,中國光伏企業積極響應。蓋錫諮詢報告顯示,晶科能源是2020年斯里蘭卡組件進口的第一齣貨品牌,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蘇美達能源的組件出貨量分別排名第二至第四,佔有較大比重;阿特斯出貨量排名第五。
7月14日,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回覆第一財經稱,「我司在斯里蘭卡業務佔比較低,政局變動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
同日,天合光能證券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們現在判斷下來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主要是當地業務量在全部海外市場中的佔比很小。具體運銷是否正常,我們還不清楚,畢竟事情也是剛剛發生,還沒來得及和業務部門對接。」
對於今后是否會調整對斯投資計劃,上述人士稱,今后要根據斯里蘭卡政局變化再進行評估,不會盲目拓展,「我們本身選擇一個國家發展也是要看它的穩定性的」。
除了是中國光伏組件的海外銷售基地之一,斯里蘭卡還是中國海外港口開發的重要站點。
資料顯示,招商港口主要從事集裝箱和散雜貨的港口裝卸、倉儲、運輸及其他配套服務,目前在斯里蘭卡有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CICT)4個集裝箱泊位,漢班託塔港國際港口集團公司(HIPG)4個多功能泊位、2個油品泊位和4個集裝箱泊位。
招商港口2021年年報中披露,其2022年資本性支出計劃中的重點投資項目包括「斯里蘭卡HIPG碼頭設備採購」。
有機構投資者6月22日在對招商港口的聯合調研時曾提問斯政治及經濟不穩定性對該公司業務的影響,招商港口回覆稱:「公司所投資運營的斯里蘭卡CICT碼頭的貨源主要以中轉貨物為主,受本地經濟影響較小。目前,CICT碼頭正常運作,經營穩定。公司會密切關注斯里蘭卡政治經濟局勢,並全力保障港口的生產經營的穩定,未來也將持續打造斯里蘭卡成為南亞區域航運中心。」
7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多次致電招商港口,希望瞭解局勢改變后的經營情況,但其總機轉接的證券部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高剛建議,對於在斯投資的中國企業,目前要做好應急與安保措施,加強企業經營運作、施工項目建設等各個環節的風險管控,切實保障在斯企業的人員安全與財產安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中資企業也可為所在地周邊的社區提供一定的物資援助與公共社會服務。
以「茶」抵債遇能源難題
斯里蘭卡被譽為「印度洋明珠」,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有4%的土地被茶場覆蓋,造就了它世界第三大茶葉出口國的身份。如今無論是伊拉克巴扎的大叔,還是英國喝下午茶的紳士,每天都可能要喝上幾杯斯里蘭卡紅茶才能「續命」。
如今茶葉是斯里蘭卡最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該國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2021年斯里蘭卡茶葉共出口創收13億美元(約合8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全國有100萬人直接或間接地從事茶葉相關的行業。
不過這幾年,如同經濟大環境一樣,斯里蘭卡的茶產業受到了很大沖擊。在2021年斯里蘭卡已經出現了外匯短缺,為此政府在當年4月就宣佈禁止進口化肥和殺蟲劑,政府表示如此行事不僅可以減少外匯流出還可以實施有機農業。
這一禁令遭到了茶場主和茶農的強烈反對,表示缺乏肥料使得茶葉減產,茶葉質量下降。統計顯示,茶葉產量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5%,由於茶葉經濟對於斯里蘭卡經濟的重要性,到了當年10月,政府不得不放開禁令,允許化肥進口,對於這一變化,政府發言人表示:「我們對民眾的需求很敏感。」
到了今年,斯里蘭卡物資短缺、物價高漲、供電緊張等問題更加突出,這讓斯里蘭卡的種茶人更加頭疼。根據7月1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6月斯里蘭卡紅茶出口量同比下降13%。
位於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茶葉商人卡蘇告訴第一財經,和其他行業一樣,現在茶葉行業受到燃料短缺的影響,這影響到茶葉的加工和運輸,進而影響茶葉出口。今年茶葉價格還有所上漲,但他們能供的貨卻大幅減少,很擔心訂單會被其他國家搶走。
茶葉行業其實相當耗能,特別是紅茶加工,曬乾、切碎、揉捻、低温氧化、烘乾、分級等每個步驟都需要燃料的供給。斯里蘭卡茶廠主協會主席赫拉斯(LionelHerath)日前表示,「如果未來幾天沒有足夠的燃料庫存,全國七個茶區的所有茶廠很可能會停工。」目前,由於缺乏燃料,大多數斯里蘭卡的茶廠每周只能工作三到四天。
在近年的經濟壓力之下,斯里蘭卡開始嘗試把紅茶當作硬通貨,拿它來償還外債。
去年12月,斯里蘭卡宣佈與伊朗達成協議,內容是用茶葉來償還伊朗2.5億美元的石油債務,通過每個月送去價值500萬美元的錫蘭茶來還債。目前斯里蘭卡的外匯儲備已經見底,因此,「分期付茶」或許能緩解斯里蘭卡的外匯短缺壓力。這是斯里蘭卡有史以來首次以茶葉解決與外國的債務,錫蘭茶從此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14日,第一財經記者詢問多家國內主打「錫蘭紅茶」產品的電商公司,斯局勢變化對其原材料及貿易往來的影響。部分公司告訴記者,雖然其稱該紅茶為「錫蘭紅茶」,但實際為英國或波蘭加工后的錫蘭品種紅茶,從第三方進口,因此尚未受到波及。另有一家公司告訴記者,其是從斯里蘭卡進口紅茶種子,拿到國內種植和加工,由於庫存較大,不擔心短期局勢影響。
此外,也有公司稱,該產品是從斯里蘭卡原裝進口,供應國內多家連鎖奶茶店。目前,在斯工廠的生產和運輸努力保障正常,正在加快生產。如果擔心今后政局動盪影響貿易往來,建議商家在供應穩定時囤貨以備需要。
高剛認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考慮到紅茶在斯經濟中的特殊地位,不排除斯政府為其設定「綠色通道」的可能,例如優先供應燃料、電力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答記者問時表示,作為斯里蘭卡的友好鄰邦和合作夥伴,中方真誠希望各界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團結協作,共克時艱,早日實現社會穩定、經濟恢復和民生改善。
「我們已經多次闡明中方願同有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一道,繼續為斯里蘭卡應對當前困難,緩解債務負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汪文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