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12 02:28
讓人不禁擔憂起小米汽車的未來。
十年之期已到,面對金山雲,時任 金山軟件 董事會主席的雷軍再次回憶起當初的豪言,不知會作何感想。
「集團層面賭未來十年的,就是金山雲」,金山雲剛剛獨立一年,雷軍在採訪中不無激昂地説。
「All in cloud」,金山雲上市后,雷軍在全員公開信中提到,這是當年經過反覆論證后作出的大膽決策。
然而,虧損持續擴大,股價在15個月內下跌近80%,第三方市場份額統計口徑中被歸入「其他」一欄,卻是眼下金山雲越來越糟糕的現狀。
在成立的第十年,被雷軍寄予厚望的金山雲,似乎飄不動了,一頭扎進迷霧之中。
【連年虧損不止,市場份額縮小】
雲服務商當下的日子大都不好過,金山雲或許是其中最難的一個。
日前,金山雲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當季金山雲營收為21.7億元,同比增長20%;淨虧損5.548億元,同比擴大45%。
拉長時間線來看,金山雲的營收雖然一直保持增勢,但與之相應的,虧損亦在不斷加劇。
根據歷史財報,2017年-2021年,金山雲的營收分別為12.35億元、22.18億元、39.56億元、66.77億元、90.61億元。
同一時期內,金山雲的淨虧損分別為7.14億元、10.06億元、11.11億元、9.62億元和15.92億元。
雖然營收與淨利倒掛,在雲服務領域已經司空見慣的普遍現象,各家在前期爲了搶奪市場,紛紛壓縮利潤空間,賠本賺吆喝獲取規模擴大,但在市場地位上,金山雲的下滑和掉隊,卻是難以掩蓋的現實。
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前五分別為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 中國電信 天翼雲和亞馬遜的AWS,其市場份額分別為36.7%。11.1%、10.8%、8.6%和7.4%。
而此前位居國內IaaS廠商第五名的金山雲,名字則已消失不見,被劃入「others」一欄,與其他中小型雲服務商共同瓜分剩余的市場份額。
股價走勢是最好的晴雨表,如實反映着金山雲的衰微。作為美股第一家中國純雲服務商,金山雲憑藉火爆的雲計算概念加持,登陸納斯達克時認購遭到哄搶,上市首日飆漲超40%,其后股價節節攀升,於去年2月,創下74.67美元/股的歷史高點。此后便一蹶不振,邁入長久的震盪下行狀態。
以7月8日美股收盤價來看,金山雲現已大幅跌破17美元的發行價,僅剩4.28美元。上市不足兩年,金山雲的市值縮水近8成。
【雷氏打法失靈,護城河不深】
金山雲是含着金湯匙長大的。
2011年,雷軍在創始人讓賢后出任金山董事長,開啟全面轉型,並推動核心業務子公司化。在雷軍意識到雲計算的重要性后,很快將其獨立出去並加大賭注梭哈。
「All in cloud」,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金山願意拿出幾乎所有的資源賭這件事情」
悉數金山雲的融資歷程,自其成立至上市的9輪融資中,小米集團、金山軟件、順為資本等與雷軍相關的資本均扮演重要角色,一直在為金山雲背后輸血。
在2017年完成D輪融資后,金山雲祭出了雷軍屢試不爽的雷氏打法,即降價促銷搶佔市場。金山雲CEO王育林坦率表示,融資后要對主流產品全面降價,其中CDN等價格最大降幅為砍半。他甚至還效仿雷軍,喊出了「金山雲要做最具性價比雲服務商」的口號。
在鮎魚的攪動效應下,其它廠商被迫迎戰,行業價格戰打響。做虧本的買賣無疑需要魄力和資金,許多傳統以及中小CDN廠商在這一輪戰事中相繼淘汰退場,曾經的頭部玩家 網宿科技 和藍汛,也在重創之下元氣大傷。
金山系和小米系公司,也一直是金山雲的主要大客户。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9年,金山雲前三大客户都是其「關係戶」金山、小米、獵豹,三者年度貢獻收入合計佔比均超過金山雲總收入的50%。
然而,這家被雷軍用「小米」奶大、靠「金山」投喂的企業,還未等到真正成長起來,就必須面對兇險的社會和強大的對手。
市場環境風雲變幻,越來越多的大廠開始發力雲服務,騰訊雲、天翼雲等強勢崛起,就連2020年金山雲的第一大客户字節跳動,也在去年開始全面進軍雲計算服務,變為直接競爭對手。
不論是阿里的雲釘一體,還是騰訊的社交優先,亦或是百度的AI家雲,包括華為的硬件與軟件一體拓展,雲服務巨頭依託自己獨有優勢,打造出成熟的服務體系。
而這幾年,金山雲更多是在點對點地服務大客户,其雲服務的技術水平沒有顯著發展和提升,燒錢未能燒出護城河,差異化競爭也難見成效。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稱,不難發現,金山雲與亞馬遜AWS、阿里雲等頭部雲服務商相比,其產品在功能、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這種狀況下,金山雲不僅「燒錢換市場」的策略打不過,業務生態相對單一,缺乏流量與品牌優勢,還面臨利潤微薄,行業競爭力不斷下滑,業績增長放慢的一系列問題,市場份額被侵蝕、擠壓,地位逐漸邊緣化,和上述巨頭的體量差距越來越大。
【行業寡頭化,雷軍追新風口】
衆所周知,雲計算服務是典型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在不斷投入換取一定的規模之后,才能降低邊際成本,取得正向經營價值。
與近年來紛紛佈局大型數據中心的排名前列雲廠商相比,金山雲的資產規模略顯寒酸。財報顯示,金山雲2021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余額為44.57億。
而2020年,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核心技術研發和數據中心建設。
騰訊和百度也在投入重金,前者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后者表示在十年內將投入3000億人民幣。
如今,資金壓力越來越大的金山雲,一方面要控制虧損,得到好報表,卻勢必會損失市場,另一方面投入擴張,虧損便會增加,報表難看,募資能力降低,金山雲處於兩難的境地。
隨着雲計算行業寡頭化,分化加劇,馬太效應凸顯,金山雲只能在巨擘的夾縫中艱難求生,聽聞四面楚歌,局面越來越不利。
回想2015年,金山雲獲得6666萬美元新一輪融資時,雷軍表示,「要為金山雲投入10億美元」。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是雷軍傳遍互聯網的經典名句。
而在雲服務這個風口上,金山雲顯然未能讓雷軍騰雲起飛。不過,他早已拋下舊時的心頭好,轉頭奔赴又一個起風的港灣——新能源造車,並信誓旦旦稱其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要在未來十年投入100億元。
頗可玩味的是,嘴上不落下風的馬雲,曾回懟雷軍的「風口豬」論調道,「風停了,摔死的都是豬」。金山雲墜落之后,在和金山雲當初大環境何其相似的新能源造車賽場,讓人不禁擔憂起小米汽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