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07-12 13:33
作者:Judy
今年以來,港股公司回購的熱潮似乎愈演愈烈。據Wind統計,年內港股市場上已有156家上市公司出手回購。
其中,友邦保險以114億港元回購金額位居榜首,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分列2、3位。小米集團-W、中國燃氣開年以來的回購規模均超10億港元級別。
被大股東減持后,騰訊連續九日回購769萬股
7月11日,騰訊再度回購88萬股,回購價格為340.8-346港元,耗資約3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6月27日騰訊主要股東Prosus宣佈將減持騰訊股份以來,騰訊連續第9個交易日回購股份,累計回購769萬股,耗資約27億港元。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2年以來騰訊回購的規模已經超過去幾次,主要是因為騰訊目前的股價仍然顯著低估,直到股價接近內在價值后,騰訊或許會停止回購。
且從公司回購趨勢與Prosus減持計劃來看,如果按照騰訊過去一年的平均每日交易股數計算,Prosus承諾的每日交易不超過當日交易股數的3%—5%,分別對應的股票數量如下。如果我們保守假設騰訊每日回購的金額保持3億港元不變,且假設騰訊股價不變,那麼騰訊每日回購的股數可能是Prosus每日賣出股數的99%到60%左右。
光大證券指出,Prosus出售騰訊股票是出於財務安排,並非不看好騰訊基本面,減持節奏較慢,資金面衝擊較為可控,仍維持騰訊目標價529港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從行為金融的角度看,騰訊與Prosus雙方很有可能是在協商后才達成一籃子的回購計劃的,或許本輪連續回購行為可以當做是確認安全邊際足夠高的信號。
友邦保險回購耗資百億,長城汽車首次出手回購
此外今年以來,友邦保險共實施回購已達75次,合計回購1.44億股,累計回購金額114.76億港元,勇奪年內「回購王」稱號。
今年3月11日,友邦保險稱計劃在未來三年通過回購向公司股東返還高達100億美元的資本。公司予3月21日啟動了年內第一次回購;7月11日,友邦保險再回購195萬股股份,共計耗資1.62億港元。
而友邦頻頻回購股票的背后,是去年年中至今年上半年保險股持續低迷。以友邦保險為例,公司股價去年全年下跌16.1%,但6月以來保險股進入復甦通道,友邦保險6月累漲5.25%,現價較期間回購最低價增幅約15%。
此外,6月10日,長城汽車公告稱於當日回購超1300萬股公司港股股份,每股平均回購價格15.20港元,總價值約2億港元。這也是長城汽車首次回購港股股份。隨后長城在6月累計回購6164億股,回購金額合近1億港元,公司股價也在六月呈現上升趨勢。
一般來説,公司回購股份一般主要包括幾方面的原因:穩定公司股價、股權激勵計劃來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及股利分配替代手段和反收購工具,多意味着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擁有充裕的現金流。興業證券張憶東也表示,以史爲鑑,回購潮可能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先行信號。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后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哪些港股回購更值得關注?
既然回購行為對公司估值和股價都有着一定的正向作用。那這是否意味着,只要公司回購,股價就一定會上漲呢?回購均價又是否可作為買賣的安全邊際?
國信證券通過調研發現,當對公司市值大小進行區分時發現,2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相對於50億元市值以上的公司又有着更為顯著的超額收益。也就是説大公司的回購比小公司會更有超額收益;回購金額佔總市值更大的公司,超額收益會增強。
且回購公司股價次年上漲概率均值為54%,且回購次年股票上漲概率與次年的大盤表現相關性高達0.76,也就是説從中期(一年以上)來看,回購對股價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市場整體決定。
因此,頭部公司的回購行為仍然值得關注,但不能作為單一的買賣判斷依據,將其與對公司、市場的判斷相結合,可能效果更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