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世茂集團年內三次債務違約出售資產回籠超百億   股票停牌超三月市值兩年縮水上千億港元

2022-07-11 08:10

長江商報消息 銷售額一度超3000億躋身行業前十,在業內有「併購王」之稱的世茂集團開始嚐到此前激進擴張的「苦果」。

近日,世茂集團(0813.HK)公告,一筆10億美元公募債券未能進行本息償還。這是今年以來,世茂集團的第三次債務違約,此前公司還有上海匯豐銀行牽頭的兩筆銀團貸款有未償還金額。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世茂集團共存續美元債8筆,金額約57億美元,合人民幣約380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世茂集團負債合計達到4636.33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747.69億元,其中有息負債1645億元。另外,瑞銀的報告估算,世茂集團還有表外負債約1200億元。

為解決債務危機,世茂集團年內進行了多筆資產出售。公開信息顯示,世茂目前已成功處置近30項資產,這些資產累計出售總額已超過百億元。

債務壓力下,今年以來,公司銷售量價齊跌。中指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在上半年銷售額滑落千億的房企中,世茂實現437.7億元的銷售額,同比下滑71.35%,降幅最大,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米16158元,同比下滑7.5%。

二級市場上,世茂集團股票停牌超過三個月。目前股價4.42港元/股,總市值僅167.86億港元。相較於2年前的高點,世茂股價已暴跌87.5%,市值縮水上千億港元。

年內3次債務違約

7月3日,世茂集團公告稱,該公司於7月3日到期的一筆10億美元債未能進行本息償還。公告披露,這筆美元債票面利率為4.750%。本息總計10.2375億美元已到期應付,截至7月3日,世茂尚未支付有關款項。

目前世茂還沒有收到境外債權人任何加速還款通知,且在2018年、2019年合作銀團的大多數參貸行也給該公司出具了書面支持函,表示原則上支持世茂並無意採取法律行動。

雖然此前已有美元債相關的債務違約傳聞,但7月3日的美元債違約是世茂今年境外公開市場上出現的首次違約情況。這也是今年以來,世茂集團的第三次違約。

除上述美元債之外,世茂集團還有上海匯豐銀行牽頭的兩筆銀團貸款有未償還金額。世茂集團公告稱,收到部分銀團的書面支持函,表示無意採取任何執行或其他措施,以收回或要求支付相關銀團貸款的未償還金額。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世茂集團負債合計達到4636.33億元,其中有息負債1645億元,短期借款為444.43億,應付賬款及票據為874.04億,而其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47.69億。另外,瑞銀的報告估算,世茂集團還有表外負債約1200億元。

2022年2月23日,穆迪將世茂集團的公司家族評級(CFR)從「B2」下調至「Caa1」。與此同時,穆迪已將其展望從列入觀察名單改為負面。在穆迪的評級體系中,Caa評級以下意味着該評級對象已經進入違約範圍,涉及債項可能部分或全部違約。

截至2021年年中,世茂賬面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土地使用權」之和達到917億元,而同期的股東權益只有906億元。相當於,世茂將全部自有資本金都投在了自持物業上,而房地產開發及其他多元業務基本都是靠負債來支撐的。

三道紅線方面,去年上半年,世茂集團保持在「三條紅線」的綠檔,扣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8%,淨負債率50.9%,現金短債比為1.9倍。

上半年合約銷售額大降71%

世茂房地產1989年進入房地產行業,1999年以世茂濱江花園在上海首創「濱江模式」,連續四年拔得上海住宅項目銷售金額頭籌,從而聲名鵲起。2003年,世茂進入福州,開啟福建及海峽西岸經濟區深耕,成為名副其實的閩系房企。

閩系房企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激進,在2019年,世茂先后收購萬通地產、泰禾、明發股份等公司項目,而最為著名的事件是2020年的「世紀大併購」――世茂收購福晟集團。

通過擴儲收購,世茂在體量上迅速擴張,在2018年時,世茂集團的總營收為855.13億,而到了2020年,世茂集團的總營收就上升到了1353.53億,2年時間營收大增58%。

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環境發生變化,疊加過去數月疫情影響,公司經營受到不利影響,合約銷售額明顯下滑。

今年上半年,世茂股份無新增房地產儲備項目。今年前5個月,世茂集團合約銷售額約為342.6億元,相比2021年同期約1217.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2%,大幅超過上半年百強房企約50%的降幅。

7月8日,世茂集團發佈截至2022年6月30日六個月未經審覈營運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集團的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為人民幣437.7億元,同比下降71.35%,目前僅完成年度簽約目標的37%。集團的累計合約銷售總面積為270.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8.54%;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人民幣16158元。

其他業務方面上半年均出現同比下滑態勢。其中,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約5.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5%;竣工面積約4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

處置近30項資產回籠超百億資金

自從去年年底發生流動性危機以來,世茂一直在自救,積極採取多項措施緩解流動性壓力,恢復和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其中包括就現有融資商討展期及豁免、儘量減少對項目施工及營運的干擾、加快銷售及回款以及積極處置資產等。

為解決債務危機,世茂集團年內進行了多筆資產出售。1月21日,世茂以10.6億元總價出售上海北外灘核心區一項目公司的股權,該項目尚未進行開發,且處在外灘茂悦大酒店東側的核心區,出售確認了2.7億元收益;1月24日,世茂集團繼續發佈公告,以18.46億出售廣州亞運城項目26.67%股權,接盤方為項目本身合作方中海地產;2月3日,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計劃出售倫敦金融城的一處大樓,售價3.4億英鎊,約合29.3億人民幣;3月,世茂將上海位置最好的住宅地塊21街坊項目——上海春日置業有限公司45%股權轉讓給了上海弘久實業。同時,在世茂在21街坊旁的世茂52+,也出售給了一家國企。

公開信息顯示,世茂目前已成功處置近30項資產,這些資產累計出售總額已超過百億元。世茂目前已經將其位於上海的10個項目擺上貨架,總對價達到296.06億元,放售項目通過抵押等形式已經融資163億元,全部出售預期可實現回款約130億元。

去年12月17日,世茂向啟怡、GAL、紹祥等買家出售包括加耀發展有限公司在內的3家公司股權,作價20.86億港元,同時這筆交易確認虧損7.7億港元。

面對危機,世茂已頻繁向外界釋放公司積極應對的信號。世茂表示,公司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有序加快復工復產及推貨節奏,維持項目施工及業務經營的穩定,充分保障項目交付,並繼續盡最大努力促進銷售回款、積極處置資產、尋求債務展期及引入戰略投資者,以緩解當前流動性問題。

視覺中國

●長江商報記者 陳然

責編:Z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