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09 14:5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7月8日中午,南京明發集團發佈訃告,明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0846.HK,以下簡稱「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創始人黃煥明因病逝世,享年60歲。
公開資料顯示,黃煥明於1994年創立明發集團,憑藉「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明發集團躋身百強房企陣營,並在2009年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繼寶龍、禹洲之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三家廈門民營房企。
而在高光背后,黃煥明與明發集團也一度深陷停牌困局,面臨經營下滑、債務壓頂的「至暗時刻」。如今,房地產行業仍處下行階段,創始人離去后,其傾注了畢生精力與心血的明發集團又將走向何處?
鷺島往事
7月8日中午,明發集團發佈訃告,宣佈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創始人黃煥明因病逝世,享年60歲。據公開信息,2020年4月,黃煥明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但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持股83.7%。記者看到,訃告上仍稱其為董事局主席。
明發集團在訃告中表示,「黃煥明是明發集團創始人,他以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一手創建並使明發集團傲然屹立於強手如林的房地產行業之中,為集團的創立、成長、發展和壯大傾注了畢生精力和心血。」
綜合資料顯示,黃煥明於1963年出生於福建省南安市,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有報道稱,其早年在老家泉州南安做家俱生意,但未能積累大量財富,后輾轉至香港撈金,但該傳言未得到其本人或明發集團方面的證實。
可以確定的事實是,1994年,黃煥明在廈門創立了明發集團。官網顯示,目前明發集團已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酒店經營為支柱產業的企業,涉及工業、商貿、投資等多個領域的大型現代集團企業。
如明發集團所言,黃煥明「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2019年的一次媒體採訪中,黃煥明表示,「明發集團的房產開發從廈門(前埔)蓮前路起家」。據悉,1998年,在廈門前埔規劃還未明朗之時,黃煥明就篤定「廈門向東發展是必然的」,以160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明發國際新城項目。僅僅時隔一年,該區域樓面價就普漲至近3000元/平方米。其后,1999年-2003年期間,明發集團又相繼開發了明發商城、明發花園等近十個住宅項目,在廈門當地打出了品牌知名度。
2002年開始,明發將戰略重點轉向商業地產的開發和運營,在廈門打造第一個純商業綜合體項目「廈門明發商業廣場」,一時間名聲大噪。之后,黃煥明帶領明發走出廈門,開始全國化佈局。
2007年,明發集團啟動上市計劃,並於2009年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繼寶龍地產、禹洲地產之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三家廈門民營房企,迎來高光時刻。上市后,明發集團的發展更為迅猛,在揚州、南京、上海、泰州等地的項目相繼落地。另據公開信息,2000年前后,明發集團在經營住宅和商業項目上都展現一定的實力和能量,集團毛利率一度維持在40%-50%的水平。
明發集團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黃氏家族身價的上漲:2009年開始,黃煥明家族連續多年登上《胡潤百富榜》。《2012胡潤房地產富豪榜》顯示,黃煥明家族資產達到85億元,為廈門地產家族首富;2021年,黃煥明個人以20億元的財富值位列《2021年胡潤百富榜》第2769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僑聯》報道,黃煥明頗為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興學助教、支持各地建設,大力支持救災、扶貧、敬老等社會公益活動。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黃煥明向四川汶川中學捐贈教學樓建設款,向全國各地捐贈教育愛心款和慈善資金。
困局難紓
但好景不長,明發集團在2016年走上了下坡路:這一年,因業績審計風波,明發集團陷入長達近5年的停牌困局。
2015年,明發集團利潤大幅縮至2609.4萬元,僅達到2014年8.29億元的3.15%。2016年3月17日,明發集團在刊發2015年度業績公告時,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普華永道指出,因其未能對明發若干股權轉讓、銷售交易以及多項與其他公司具資金流動性質的事宜取得足夠且適當的審覈憑證,故對其2015年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
因此,2016年4月1日起,明發集團即被暫停於聯交所買賣,直至2021年1月18日才實現復牌。
停牌期間,明發集團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2019年-2020年,明發集團分別實現合同銷售額113.14億元、102.22億元,同比下滑30.83%及9.7%。
而由於停牌,明發集團失去重要融資通道,不得已選擇高息債券進行融資。2020年以來,明發集團發行了多筆高息美元債,計息在15%——22%不等。例如,2020年6月,明發集團發行了一筆1.76億美元債券,按年利率22%計息,要求於2020年12月初兑付。如果逾期,票息將上浮到32%,為迄今亞洲債券公開市場的最高融資利率。
其中,2017年5月,明發集團發行了一筆最高2.2億美元的3年期債券,利息為11%,用於償還若干現有債務及用於一般企業用途。2020年5月,該筆債券未能如期兑付,構成了實質性違約。
高息發債也導致明發集團的盈利能力下降明顯。雖然2016年至2020年的營業收入從50.9億元增至128.59億元;但淨利潤則自11.69億元降至10.75億元。
不僅如此,黃煥明本人也被「限高」。2019年3月,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發佈的限制消費令顯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申請執行的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因明發集團(漳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未履行給付義務,對實控人黃煥明執行限制消費令。
為實現復牌,明發集團也進行了諸多努力。2019年4月,港交所為明發新增三個復牌指引,聚焦明發的內部管理。同年7月,明發相繼公佈了內部監控缺陷、補救措施以及實施的進度,並披露了2016-2018年三個財政年度各份年報及中期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集團的發展歷史和未來發展方向」,自2020年4月開始,長期被業內詬病「家族企業」的明發集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調整,黃氏四兄弟逐步退居幕后:2020年4月23日,黃煥明與時任明發集團執行董事長的大哥黃麗水同時辭職;7月17日,三弟黃慶祝辭任執行董事兼集團首席執行官、四弟黃連春也辭任執行董事兼集團首席運營官。
之后,明發集團委任了新的管理層,包括林家禮、鍾小明等在內的一批職業經理人登場。黃煥明認為,「目前是合適時機讓明發集團在董事會層面上進一步邁進專業管理」。
一番努力之下,2021年1月18日,停牌近5年的明發集團終於在聯交所恢復買賣。但復牌首日公司即股價暴跌,截至當日收盤跌幅高達61.38%,報0.73港元/股,淪為「仙股」。
2021年,明發集團實現「逆襲」,獲得營業收入164.16億元,同比增長27.67%,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8.83億元,同比增長75.13%;合約銷售額104.53億元。同時,明發集團債務結構也有所改善:截至2021年末,明發集團總資產為737.46億元,總負債542.87億元,負債率73.61%,同比下降3.38個百分點;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貸有6.84億元,同比下降超80%,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物為36.65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小。
受行業下行及多地疫情影響,2022年第一季度,明發集團實現未經審覈合同銷售總額約人民幣16.0億元,較2021年同期 (約人民幣35.4億元)減少約54.8%。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明發集團面臨的麻煩也有不少。就在6月29日,香港聯交所發出《聯交所對明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及四名前董事的紀律行動》的聲明,譴責黃氏四兄弟損害了投資者權益。
聲明指出,2013年12月末,明發集團訂立一項合約,以1.89億元的價格向黃家四兄弟及家人出售八棟別墅,構成關聯交易,黃氏四兄弟之外的董事會其他成員並不知曉。同時,交易合同規定,相關款項在2013年12月26日前支付完成,但黃氏四兄弟方面直至2015年12月才完成所有支付。同時,香港聯交所還指出了明發集團多項相關交易資金滯后到位的問題,意味着明發集團董事會存在管理亂象,信披出現嚴重漏洞。
7月9日,《華夏時報》記者撥打了明發集團總部電話,希望瞭解創始人去世后公司相關事務安排是否會受到影響、該公司對於聯交所《紀律行動》聲明中所提及的關聯交易等問題會如何處理,但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其官網等平臺亦未發佈相關消息。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