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7-08 16:36
6月24日,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芯中科)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作為國產CPU(中央處理器)第一股在科創板上市。
2001年,龍芯團隊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開始研製龍芯CPU,並用了10年時間完成技術積累。2010年,龍芯團隊轉型成立公司——龍芯中科。
「20年來,我們度過了多次九死一生,最后通過團隊努力堅持了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耐住了寂寞,擋住了誘惑,受住了委屈。」談及上市,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告訴《中國科學報》,「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龍科中芯未來的路還很長,仍需要不懈努力。」
將實驗室樣品轉換成產品
在胡偉武眼中,技術從實驗室走到跟市場相結合,就是將中科院的技術(樣品)轉換成產品的過程。「這個轉型的過程很痛苦,但我們的決心非常大。因為創業不能一心二用,我們團隊有從計算所離職加入龍芯中科的,也有博士研究生退學加入龍芯中科的。」
胡偉武將轉型的過程總結為兩個公式:一個是「樣品+質量體系=產品」,另一個是「產品+服務體系=商品」。龍芯中科在經歷了短暫的轉型陣痛后發展壯大,並在市場實踐中形成了工控和信息化兩個市場方向。
從產品到商品,技術需要面臨市場的考驗,龍芯中科也不例外。
胡偉武介紹,龍芯中科的市場化進程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1年到2015年,龍芯中科在嵌入式設備中試點應用,2015年每年銷售CPU達到幾萬片;第二階段從2016年到2019年,龍芯中科在電子政務領域試點應用,2019年每年銷售CPU達到幾十萬片;第三階段從2020年到2022年,龍芯中科在電子政務領域推廣,並在關鍵行業應用試點,2020年起每年銷售CPU達到上百萬片。
經歷了多輪應用市場的「試錯」,龍芯中科的技術平臺和產業鏈不斷完善。目前,龍芯中科基本完成了基於龍芯CPU及操作系統的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的構建。
「我們正在開啟從CPU和操作系統的技術‘補課’轉向應用軟件和產業生態的建設的新徵程。」胡偉武向《中國科學報》介紹,在國內CPU企業中,龍芯中科是唯一堅持基於自主指令系統構建獨立於Wintel體系和AA體系的開放信息技術體系的企業。
據瞭解,龍芯CPU最新產品3A5000的性能已逼近市場主流CPU的水平,基於龍芯CPU形成了包括幾千家企業的產業鏈,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生態正在形成。2023年,龍芯中科將推出3A6000,性能有望達到市場主流CPU的水平。
開始籌辦企業,沒人願意投資
2009年,胡偉武帶領龍芯團隊開始籌辦企業。「當時沒人願意給我們投資。」胡偉武回憶道,「自己就像堂吉訶德,拿着一個叫龍芯的長矛,想鬥兩個風車,一個是Intel,一個是ARM。」
為此,中關村管委開了20多次協調會,最后決定由北京工業發展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北工投)投資龍芯。
胡偉武還記得北工投的時任董事長來到計算所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知道投龍芯肯定是賠錢的,即使賠了我們也是要投的。」北工投當時投了1億元,並帶動民營資本跟投1億元。
隨后,越來越多的社會和公眾資本開始關注龍芯中科。2016年,龍芯中科在B輪融資時引入鼎暉資本。2017年和2019年,龍芯中科先后完成了C、D輪融資,其中D輪由國風投領投。2021年12月,龍芯中科在上交所過會。「我們在不同投資階段,均給團隊發放了股權激勵。」胡偉武説。
從中央資本、地方資本、社會資本到公眾資本,胡偉武很感謝各界給予龍芯中科的支持,他感嘆道:「只有在中國,我們纔有這樣的支持。」
除了資本的支持,龍芯中科還得到了政策性市場的支持。胡偉武介紹,龍芯中科在2010年開始在工控領域應用,2015年開始在信息化領域應用,解決了數以千計的問題。「我們的產品性能從2015年到2020年提高了10倍,越來越好用。」
他進一步介紹:「龍芯中科的產品性能提高都是市場帶出來的,生態完善也是市場帶出來的,關鍵是在龍芯性能處於較弱的情況下,國家還給我們需求市場,讓我們從市場中盈利,能夠反哺研發,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胡偉武有一句口頭禪:「研發支持把龍芯‘扶上馬’,市場帶動把龍芯‘送一程’,路邊還有資本的保駕護航。」
「缺一個像Intel這樣的企業」
龍芯團隊組建之初,只有10來個人、100萬經費和一間50平米的實驗室;今年3月,龍芯中科已發展至950多人規模。
「龍芯中科早期的核心研發人員都是國內培養的。我本人培養了60~70個博士生,留在龍芯的近40個,最優秀的學生基本就留下來了。」回首往事,胡偉武發出感慨,「走到今天,我們團隊耐住了寂寞,擋住了誘惑,受住了委屈。」
那麼,胡偉武是用什麼方法留住團隊、留住人才的呢?對此,他的回答是,龍芯團隊的靈魂就是理想和作風建設。
「假如現在有單位開出比龍芯高几倍的工資來挖人,你會怎麼做?」面對記者的提問,胡偉武沒有正面回答,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團隊很多骨干都面臨過這樣的優誘惑,對方開出3倍、5倍甚至10倍的工資,但他們都沒有走。因為我們已經從思想上解決了為誰做龍芯這個根本性問題。」
2010年,龍芯團隊轉型市場化運作公司時,胡偉武就給團隊確立了幾條基本原則,其中一條是:龍芯團隊不評國家獎、不報院士。2009年和2011年,計算所通過研究員投票推選胡偉武去報院士,他說了一句話:「中國不缺院士,但缺一個像Intel這樣的企業。」
為此,胡偉武帶領龍芯團隊開始兑現自己的承諾。「我們做CPU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技術體系。」他多次表示,引進X86和ARM建不成自主體系,只有自主研發才能建立自主體系。
經過「十二五」的轉型期,「十三五」期間龍芯中科實現了CPU性能提高十倍、銷售收入提高十倍的「雙十倍」跨越。2020年,龍芯中科研製成功的3A5000的通用處理性能是「十二五」主要產品龍芯3A1000的十倍以上;2020年,龍芯中科公司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是2015年的十倍,各類CPU銷售首次破百萬片。
「我們從來沒有把上市賺錢作為龍芯中科的目標,而是把上市作為加速龍芯中科發展的手段。」胡偉武説,「我們越是堅持為人民做龍芯,利潤越會滾滾而來;我們越是為賺錢做龍芯,利潤就會離我們而去。我們持續推動自主CPU的研發和產業化,因為我們覺得國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