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自助咖啡機或成消費新常態

2022-07-05 21:59

近日,中國自助咖啡機賽道頭部品牌咖啡之翼宣佈完成新一輪數額高達1億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這些年,咖啡市場愈發火熱,據IT桔子數據統計,僅2021年,咖啡市場就發生23起投融資事件,融資金額75.6億元,甚至部分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兩輪乃至三輪融資,咖啡市場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隨着數字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近幾年,「無人」技術在不少行業領域都有應用,食品工業領域也不例外。自助咖啡機的整體設計為全封閉設計,咖啡製作、落杯、壓蓋均為全自動完成,同時還帶有智能自動清洗功能,可根據飲品製作數量變化智能開啟清潔系統,保證了咖啡製作的安全、衞生。

自助咖啡機市場進入增量時代

  從1989年雀巢速溶咖啡進入中國至今,經過30多年的咖啡市場教育,咖啡已經從「高端飲品」變成了「日常飲品」。據艾媒諮詢發佈的《中國咖啡行業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每天消費咖啡的顧客佔比達21.5%,接近六成的受訪消費者每周會購買咖啡。

  這一點,從事媒體工作的陳女士深有感觸,「我基本上每周會喝三四杯咖啡,甚至有時候一天兩三杯,最開始其實喝得少,后面覺得買一杯奶茶的花費和咖啡差不多,咖啡還能提神呢!而且我算是喝得比較少的了,辦公室有一些同事,每天最少一杯。」

  隨着消費者對咖啡認知的變化,以及消費頻率的增加,咖啡市場也迎來了高速增長。

  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到了3817億元,中國咖啡市場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這一數值遠高於世界平均2.5%的增長率。

  而在整個咖啡市場中,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大致可以分為三條發展路徑。其一為標準門店,也就是咖啡的「第三空間」消費場景,其中代表有星巴克、瑞幸,以及這些年新興的咖啡品牌如Manner Coffee等。第二個發展路徑為即飲咖啡。據頭豹研究院發佈的《2022年中國即飲咖啡行業概覽》指出,2017—2021年,國內即飲咖啡行業實現了19.3%的複合增長,如今市場規模高達96.4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04億元。

  此外,在咖啡市場中,還有一條被低估了的細分賽道,那就是無人值守零售,或者叫自助零售終端。

  「在中國,自助咖啡機不管是機器數量還是網點都很少,因此,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賽道,是有很大成長空間的細分領域。」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説。

  國內自助咖啡機市場興起於2015年左右,此時,中國咖啡市場還處於大爆發的「前夜」,在人們還在討論未來咖啡市場的走向時,自助咖啡機憑藉着無人值守、無店鋪、節省人力、租金成本以及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等特點,開創了一個新的零售模式。

  相比較門店,自助咖啡機的生意似乎更加簡單可控,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從2015年開始,市場對於這個新的零售模式充滿了「興趣」。據鯨準研究院發佈的《2018咖啡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早期的23家自助咖啡機企業中,有13家拿到過投資,佔比57%。

  在無人零售浪潮影響下,市場對於無人自助設備的關注度大增,自助咖啡機在2018年迎來了資本的「瘋狂下注」。據公開資料統計,僅2018年就有咖啡零點吧、萊杯、易咖、小啡、友咖啡、友飲等超過7家自助咖啡機相關品牌獲得了融資。

  2020年,瑞幸宣佈進入智能無人零售領域,在瑞幸的設想中,自助咖啡機業務將成為瑞幸下一步的核心戰略佈局,瑞幸將在門店與自助咖啡機兩大消費場景與星巴克「競爭」。2021年,瑞幸官方公眾號宣佈無人咖啡機業務再次啟動招商,幾個月之后,作為外來頭部咖啡品牌之一的Costa也宣佈對外招商,且以自助咖啡設備為主體。

靈活性強且親民成企業入局主因

  在頭部咖啡品牌紛紛駛入自助咖啡機賽道的時候,咖啡之翼等「搶灘登陸」者早已相對成熟,併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2016年,咖啡之翼新增了一項業務——自助咖啡機,而這項業務之后也成為咖啡之翼的主營業務。

  「以星巴克為例,在中國,大家都知道的是星巴克社交咖啡館,但是在歐美,到處都是它的產品,寫字樓、企業內部、酒店、醫院都有星巴克的自助咖啡,零售速溶咖啡也做得很好。此外從日韓咖啡市場來看,從曾經的人均一年5杯到人均一年200多杯,自助零售咖啡機的普及親民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尹峰説。

  尹峰表示,當線下門店用工難度增加、線下店鋪租金成本越來越高時,就需要讓一個「店」變得越來越無人化,這樣才能降低經營成本,才能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除了「人」的因素,另一個讓咖啡之翼轉變業務模式的是標準化的程度。

  業內認為,在一杯咖啡的萃取中,磨粉、壓粉、萃取、拉花等過程,真正依賴咖啡師的,佔比不超過10%,這也就意味着,這一套「程序」完全可以機械化生產。

  從2017年起,重新調整戰略的咖啡之翼用了4年時間來打磨新的商業模式,到2021年底,咖啡之翼70%以上的業務是自助咖啡機業務,且已經在全國147個城市投放了7000多臺自助咖啡機。

  「接下來超過70%的精力會繼續在自助咖啡機領域深耕,這個細分市場對於我們來説足夠大,天花板足夠高。」尹峰説。

  近兩年入局的瑞幸和Costa的無人零售戰略也是對「無限場景」的進一步延伸。兩大品牌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相比門店,自助咖啡機的優勢在於輕資產更靈活、離消費者更近、100%移動化體驗非常方便,機器還能與客户進行全方位互動,獲取更多的數據,以便機器維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據瞭解,在咖啡產業相對成熟的歐美國家,自助零售咖啡機至少佔到了1/4的市場,Costa在英國擁有7000多臺自助設備,這一數量遠遠大於其門店數量。

  根據智妍諮詢預測,中國咖啡行業未來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其一,咖啡的「第三空間」消費場景或將被弱化;其二,咖啡產品口味和形式逐步趨於多元化。其三,相比較門店,智能無人終端成本更低且不受場地限制、靈活性強,在充分利用中國互聯網新基礎建設的優勢后,無人零售或成為咖啡消費新常態。

  (北極蟲)

  《中國食品報》(2022年07月05日08版)

  (責編:袁國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