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交易首日,資金主要流向哪些互聯互通ETF?最受追捧排名出爐

2022-07-05 10:49

7月4日,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啟動,首日相關ETF全天交易活躍。

數據顯示,截至收盤,83只納入互聯互通的A股ETF中,近八成單日收漲,累計成交額達230.7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長28.19億元。四隻港股通ETF首日成交額54.57億元,同樣實現了平穩開局。

另據港交所數據,7月4日,ETF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的買入及賣出成交額分別為1.4億元、0.07億元、0.72億元,合計成交金額約2.19億元。其中,由於內地ETF不能T+0交易,這意味着ETF互聯互通開閘首日,北向資金通過滬深股通買入ETF的資金約1.47億元。

從互聯互通啟動首日交易情況來看,成交額和漲跌幅數據都顯示,包括光伏、半導體、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依然是投資者佈局重點,符合北向資金的配置趨勢。

針對北向資金選擇ETF的優勢,在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看來,投資ETF風險相對低。投資單一股票風險相對集中,而ETF作為一籃子證券組合,其風險能在一定程度得到分散,投資風險相對低;另外,股票可能由於停牌、跌停等原因出現流動性風險,ETF的流動性風險相對較小。

從配置角度出發,多家機構表示,結合北向資金持股特徵、境外機構特徵、境外ETF佈局和規模情況等,適應當前市場風格、在境外市場較為稀缺的ETF有望持續受益。

ETF互聯互通啟動首日交易活躍

昨日,首批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下的ETF交易正式啟動,包括滬股通ETF共53只,深股通ETF共30只,港股通ETF共4只。

從全天交易情況來看,互聯互通啟動首日,相關ETF全天交易活躍。數據顯示,截至收盤,83只納入互聯互通的A股ETF中,近八成單日收漲,累計成交額達230.7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長28.19億元。4只港股通ETF首日成交額54.57億元,同樣實現了平穩開局。

另據港交所數據,7月4日,ETF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的買入及賣出成交額分別為1.4億元、0.07億元、0.72億元,合計成交金額約2.19億元。其中,由於內地ETF不能T+0交易,這意味着ETF互聯互通開閘首日,北向資金通過滬深股通買入ETF的資金約1.47億元。

從成交額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盈富基金以26.12億元的成交額居首,包括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恆生中國企業、南方恆生科技、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和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在內9只產品的當日成交額超過10億元,51只產品的當日成交額超過1億元。進一步來看,87只產品全天合計成交額達到285.33億元。

另從漲跌幅上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首批納入互聯互通機制的87只ETF產品中,66只收獲上漲,佔比75.86%。

其中,國泰中證生物醫藥ETF漲幅最大,為5.16%,漲幅第二和第三的是銀華中證創新葯產業和易方達中證生物科技主題ETF,漲幅分別為5.10%、4.91%。此外,包括醫藥在內,農業、國防、新能源等主題行業ETF漲幅居前。

符合北向資金配置特徵

從首批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下的ETF首日交易情況看,成交額和漲跌幅數據都顯示,包括光伏、半導體、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依然是佈局熱點。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醫藥生物在內的板塊同樣也是昨日北向資金集中佈局的重點板塊。這顯示,互聯互通機制下北向資金對ETF的選擇與北向資金在板塊配置上的趨勢有所趨同。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717.99億元;其中,僅3月呈現為淨流出態勢,其余月份均為淨流入。

而從近期趨勢上看,上周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102.31億元,連續5周淨流入,累計淨流入額938.74億元。昨日,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45.02億元。上榜深股通及滬股通活躍股榜個股合計成交235.49億元,淨買入金額1.28億元。

就行業配置而言,上周,北向資金淨買入最多的行業為食品飲料,淨買入65.12億元,淨賣出最多的行業為有色金屬,淨賣出15.78億元。淨買入前五的行業分別為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非銀金融、電氣設備、銀行。淨賣出前五的行業分別為電子、煤炭、家用電器、計算機、建築裝飾。

針對北向資金淨買入最多的食品飲料板塊,中金公司表示,儘管部分地區近期受疫情影響較大讓消費需求階段性受挫,且消費信心和消費力的完全恢復尚待時日,但展望下半年,在上海等地消費場景較快恢復的大背景下,建議投資人關注四條主線:

1、長期受益於消費升級和集中度提升的高端白酒龍頭及部分強勢次高端白酒龍頭;

2、伴隨消費場景恢復而業績有望環比改善的「類餐飲」行業(如啤酒、餐飲供應鏈等);

3、成本上行壓力下,具備繼續提價能力、且已經通過提前鎖價等方式控制全年成本的板塊(白酒、啤酒等);

4、處於基本面底部,可隨消費復甦而改善的行業(如部分零食等)。

個股方面,近7天北向資金前十大成交活躍個股中,貴州茅臺、東方財富、美的集團、比亞迪獲得北向資金較多成交淨買入,金額均在11億元以上;紫金礦業、特變電工和寧德時代則與之相反,北向資金淨賣出額在7億元以上。

瑞銀表示,歷史上來看,在地緣風險較低且全球市場波動性較低的時間段內,北上投資者往往會淨買入A股。考慮到多重因素以及A股市場似乎已經觸底,我們認為海外資金將在2022年下半年重回中國市場。在戰略性行業配置方面,全球投資者顯示出其對高端製造業(電動汽車/新能源相關)、耐用消費品(主要是家電)和食品飲料行業的明顯偏好。在戰術層面,北向投資者在今年二季度增加了對半導體、食品飲料、材料和資本貨物行業的配置。

精細行業賽道料受青睞

伴隨ETF互聯互通啟動首日交易迎來「開門紅」,在首批納入互聯互通的內地ETF中,還有哪些ETF會受到青睞?

結合北向資金持股特徵、境外機構特徵、境外ETF佈局和規模情況等,業內普遍預計,適應當前市場風格、在境外市場較為稀缺的ETF可能會最先受到北向資金青睞。例如,目前香港市場發行的A股ETF主要集中在少數核心寬基指數。而A股有更多的寬基ETF、行業ETF、主題ETF、策略ETF選擇,擁有更豐富的投資類別,更精細的行業賽道。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表示,北向資金對行業主題ETF可能會強於對寬基ETF的需求。其中,根據陸股通持倉行業分佈,食品飲料板塊是權重最高的板塊,未來食品飲料板塊ETF可能是北向資金偏好的板塊,此外,新能源車產業是國內的優勢產業,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相關ETF也符合北向資金的投資需求。

站在全球投資者配置中國股票市場的角度看,投資者可能會重點配置以下幾個方向:配置具有全球比較優勢的產業,如新能車ETF;配置最具中國特色的板塊,如食品飲料ETF;配置具有長期發展空間的產業,如碳中和ETF;配置A股市場最具影響力的寬基指數,如上證50ETF、500ETF基金。

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也持有相似觀點。他認為,A股ETF對於香港市場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投資標的豐富性和稀缺性上。目前香港市場發行的A股ETF主要集中在少數核心寬基指數。而A股有更多的寬基ETF、行業ETF、主題ETF、策略ETF選擇,提供了更豐富的投資類別,更精細的行業賽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