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600億「威高系」資本版圖擴容,威海首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要來了?

2022-07-02 16:00

「中國血透之王」衝刺IPO

  作者 | 於婞

  來源 | 野馬財經

  這是野馬財經的第2403篇原創

  本文約2737字,閲讀時長約6分鍾

  威高集團創始人陳學利是一個對規模有雄心的人。

  2020年1月16日,陳學利出席威高集團2019年總結表彰大會並發表講話稱,要將威高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醫療器械和醫藥創新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2022年初,山東省召開工作動員大會,陳學利又在當天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躋身全球醫療器械行業50強。」

爲了這份雄心,威高集團頻頻分拆業務謀求上市,目前,「威高系」囊中已收入威高股份(1066.HK)、華東數控(002248.SZ)、威高骨科(688161.SH)三家上市公司。截至6月30日收盤,三家公司總市值611.82億元。

  6月27日,威高集團又分拆旗下分拆血液板塊——山東威高血液淨化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高血液淨化」)赴港遞表,花旗、華泰國際和華興資本為聯席保薦人。若IPO衝刺成功,這將成為「威高系」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百億血液淨化市場

  以往提到血液淨化,人們想到的都是關於腎病治療的一種手段,然而近幾年隨着養生概念的進化,血液淨化開始在健康人中間流行開來,成爲了一種「養生」手段。

  此前韓國影星宋智孝就曾在節目中向觀眾展示自己的「換血美容」;擁有超3000萬粉絲的女網紅、快手一哥辛巴的太太也在視頻分享中展示過這一「保養」方法;醫美平臺新氧上也有人分享,表示「採取DFPP血液淨化,改善身體機能,降低血糖以及血壓值,清潔過濾血液中的雜質和脂肪。降低動脈硬化風險從而預防心梗和腦梗。」

  血液淨化不只在網紅和年輕人間暗暗流行,一些機構還盯上了對保健需求更大的老年人市場。吳女士表示,自己的母親在三亞博鰲國際醫院體檢時,院方就推薦了血液淨化的項目,「説是可以降血脂」,吳女士説,「本來是去體檢的,結果做了這個,花了十幾萬。」

  「血液淨化原理等同血液透析,用於保健風險極大。」泉州市第一醫院腎內科副主任余鵬程博士曾對《東南早報》表示,「這是治療疾病的療法,不可以用來保健。血液淨化多用於尿毒症、自身免疫疾病的病人,在重症室一些嚴重感染的病人也會用到血液淨化,重症病人爲了治療疾病,纔會選擇冒這樣的風險,而健康的人或所為亞健康的人,爲了保健冒這種風險,那就不合適了。」

  風險之下,也隱藏着巨大的市場空間。

  如醫生所説,血液淨化是ESRD (終末期腎病)的療法。中國ESRD患者基數龐大,2021年達359萬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6年這個數字預計將會達到544萬人。

  而中國接受治療的ESRD患者數量較低,2019年為526人/百萬人,遠低於美國2465人/百萬人及日本2696人/百萬人。ESRD患者通常 需要進行終身治療,存在長久且持續性的慢病管理需求。

中國血液淨化市場增速也預期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血液透析醫療器械市場預計從2021年約133億元增至2026年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6.3%,腹膜透析液藥品市場預計從2021年約38億元增至2026年約8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5%。

被「併購女王」看好

  威高血液淨化就是圍繞ESRD患者的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需求,打造了血液淨化全產品線,產品組合全面覆蓋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領域。

  2021年威高血液淨化的透析器銷售額市佔率為32.4%,位列國內第一,行業還給予了其「中國血透之王」的稱號。截至2021年底,中國有約6600家醫院及透析中心,威高血液淨化在中國通過廣泛的銷售網絡實現約66.8%的終端客户覆蓋率。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威高血液淨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02億元、25.65億元和29.48億元;相應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1.71億元、2.86億元和3.38億元。

  威高血液淨化成立於2004年,成立之初是威高股份下屬的血液板塊。2020年,威高血液淨化改製爲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山東威高血液淨化製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其通過注資及股權轉讓完成投資,涉及總金額為14.4億元。

《招股書》顯示,11家投資方於2022年3月-4月通過注資及股權轉讓完成對威高血液淨化的投資,其中包括陽光人壽、東證睿坤、嘉興晨壹等。

其中嘉興晨壹的實控人,正是「併購女王」劉曉丹。劉曉丹此前還斬獲了華蘭疫苗(301207.SZ)的IPO項目,目前其投資的中創新航、比亞迪半導體也正在IPO進程中。

  被「併購女王」看好的威高血液淨化若能上市成功,「威高系」的資本版圖將再落一子。

「威海首富」一拆多

  威高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88年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威海國營醫療器械廠一分廠,以2.5萬元税務周轉金,從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開始創業,1992年更名為山東威海醫用高分子製品總廠。1998年又改製爲威海市醫用高分子有限公司,此次改制后,威高集團創始人陳學利持股18%。

  此后,威海市醫用高分子有限公司又在2000年和2004年,先后更名為山東威高集團和威高集團。

截至目前,陳學利直接和間接共持股52.24%,擁有95.63%的表決權,為威高集團實際控制人。

  陳學利對威高集團的資本雄心早有端倪,但早些年進行得並不順利。

  2000年底,威高集團設立子公司威高股份,並於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集團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

  2015年,威高集團又想分拆旗下威高骨科赴港上市,不過遞表不久,公司「考慮到當前市場狀況」終止了上市申請。此后數年,威高骨科又經歷了借殼失敗,直到2021年6月才成功登陸科創板,並在上市首日因股價暴漲市值一度衝到400多億元。

  期間,威高集團還於2018年收購了債務纏身的華東數控,陳學利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后便是本次威高血液淨化的分拆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次繼續分拆血液板塊上市外,威高股份同樣有意分拆旗下愛琅醫療器械上市。2020年9月15日,威高股份發佈公告稱,正考慮可能分拆其研發、製造、銷售及分銷放射學、血管學、心臟學及腫瘤學介入手術之一次性醫療器械業務並於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集團喜歡分拆各個板塊上市,因為分拆上市除了有利於被分拆板塊的業務發展壯大之外,也有利於提升合併報表的母公司的流動性與市值,對母公司與分拆上市的子公司都是十分利好的。」

「分拆旗下板塊單獨上市對集團而言,如果不過分降低持股比例和進行不恰當的利益輸送、資金佔用並保持被分拆板塊的獨立運營,對於母公司而言不會有什麼直接風險,只是有可能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會面臨市值同時下降的壓力而已。」柏文喜表示,「威高集團創始人陳學利曾表示要帶領威高進入世界500強 ,分拆上市有助於被分拆板塊的業務發展壯大,合併報表后除了利於助力集團排名的提升外,也會提升集團的綜合實力,從而促進集團的更快發展。」

  事實上,2018年,陳學利已經卸任威高集團董事長,繼任者是同爲創業元老的張華威。與此同時,其子陳林從威高集團副總裁之位升任集團副董事長。

  2021年10月,陳學利以1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1年胡潤百富榜》第475位,成為威海首富,山東富豪榜單第10名。

雖坐擁「威海首富」名號多年,但從陳學利近兩年對威高集團「500強」和「50強」的規劃來看,其對事業的追求並未減退。如今陳學利已過古稀之年,尚能飯否?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