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6-22 12:50
在剝離了國內快遞業務、年報公佈盈利的三個月后,百世集團近日發佈2022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持續經營的淨虧損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淨虧損1.9億元,虧損幅度再次擴大。對於虧損的原因,財報表示是資本業務線的清盤和貨運業務的單位成本增加,主要是由於燃料成本較高。
就在年初,百世收到紐交所發來的信函,通知本公司不符合紐交所繼續上市標準中適用的價格標準。原因是截至1月4日,百世集團美國存托股票ADS的平均收盤價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不足1美元。在實施並股后,百世集團股價有所攀升,6月9日,百世集團宣佈其收到了來自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通知函,告知該公司已重新符合紐約證券交易所持續上市標準。截止到北京時間6月21日,百世集團開盤前股價1.21美元,總市值9506萬美元(6.36億元)。
瘦身雖然穩住了公司的基本盤,不至於從納斯達克退市,但百世集團依舊危機重重,陳韶寧的掙扎或將持續。有獨立分析師告訴鈦媒體APP,隨着二季度上海、北京等地疫情的嚴重影響,貨運領域的百世集團的業績也未必盡如人意。
轉讓百世快遞業務后,百世集團實現盈利的時間並不久。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百世集團2022年一季度營收1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84億元,同比下降35.2%。
根據財報顯示,百世集團主營業務包括百世快運、百世供應鏈和百世國際。一季度只有百世國際業務營收同比上漲7.3%,其他業務營收均同比下降。尤其是優貨業務,營收同比下降97.8%,下滑最為嚴重。從上個季度開始,百世集團的優貨業務就進入了清盤階段。此外,今年第一季度貨運服務收入為10.9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20.4億元,貨運服務收入(不包括傳統 UCargo 業務)同比下降 8.6%,原因是「貨運量下降 13.5%。」在疫情影響下運輸車隊、樞紐和分揀中心受到限制,但同時每噸平均售價同比上升4.5%,部分被相互抵消。與此同時,電商件業務佔比逐漸攀升,佔貨運總量的22.2%,同比增長了5.6%。
另外,百世集團的百世供應鏈業務營收4.0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477億元相比下降8.6%,佔總營收比重的22.7%。主要原因是某些低利潤的遺留賬户停用。這一季度,百世供應鏈加盟雲倉訂單總數達到5406萬單。同時,這一季度雲倉網絡的業務拓展到汽配、醫藥等行業。
百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對供應鏈業務的發展表示:「疫情考驗下,市場對智慧供應鏈服務的需求旺盛。百世將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深化跨業務協同,利用充裕的現金儲備提升網絡能力與服務質量,並通過廣泛的客户基礎擴大市場份額,創造利潤。」
與去年不同,百世在現金流和負債率上隨着「瘦身」的結束逐漸好轉,但疫情的持續又影響了基本盤。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用於持續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8.911億元,而2020年持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7050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因疫情延長支付期限, 2021年逐漸正常化,持續經營淨虧損增加人民幣2.354 億元,主要是由於競爭激烈的市場動態和定價滯后。
2020年持續經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7050萬元,而2019年持續經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2070萬元。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支付期限延長所致。
在收入成本方面,除去傳統的優貨業務,百世集團的貨運收入成本達到11.45億元,佔貨運收入的佔比達到106.6%,同期相比上升了6.6個百分點;而其國際業務收入成本同樣不低,2022年第一季度達到2.85億元,佔其營收的比重高達106.3%,同比上升0.4%。這主要由於疫情期間燃料費和額外費用增加。部分被其貨運量的增加抵消了。
另外,百世集團的供應鏈業務收入成本為3.91億元,佔供應鏈營收比重為95.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對某些倉庫的限制。
今年3月4日,百世快運召開2022全國網絡大會,重申快運業務高質量發展路徑,「質量」正是百世快運2022戰略關鍵詞。
彼時,周韶寧在會上表示:「百世快運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要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加強網絡覆蓋,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精細化管理,全面推進數字化經營,助力降本增效,以質量和運營為基礎,加速快運業務的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綜合能力。」
百世集團成立於2007年,2008年的一次飯局,讓周韶寧擁有了阿里的青睞,成功讓阿里巴巴向當時的百世投資了1500萬美元,進而獲得了阿里系的支持。其在十年飛速發展的期間,現金流充足的百世集團一直在瘋狂收購,收購匯通、全際通和360 hitao,併成立了快遞公司(后改名為百世快遞) 。而其幾乎唯一的商流訂單都是來自阿里的電商帝國。2017年9月20日,百世集團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
價格戰和租賃費用的年年走高,使得百世集團的負債率逐漸攀升。
百世快遞在價格戰中亦採取降低單票價格的方式來換取市佔率,但效果並不明顯。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百世快遞單量提升了6%,但市佔率僅為9.5%,不及同年二季度10.7%的市佔率。
2020年,百世快遞全年收入約194.2億元,同比下滑11%
「價格戰」背景下,各大快遞企業的單量均有所增長,中通快遞(ZTO.NYSE)完成業務170億件,同比增長40.3%;圓通速遞(600233.SH)完成126.48億件,同比增長38.76%;韻達股份(002120.SZ)完成141.82億件,同比增長41.52%;申通快遞(002468.SZ)完成88.18億件,同比增長19.60%;順豐控股(002352.SZ)為81.37億件,同比增長68.09%。而百世快遞業務量為85.4億件,增速12.7%,低於「三通一達」。
這也是源於百世快遞的「輕資產模式」。雖然物流公司爲了節省成本紛紛使用加盟制,但是百世集團的加盟制的管理卻一直為人詬病。百世快遞的輕資產模式決定了倉庫和運輸工具只能靠租賃,而這些外包服務的良莠不齊導致了物流環節的差錯不斷,又因為大部分加盟點員工與百世集團無直接勞務關係,纔會出現如此惡劣的口碑。
除了速度慢,百世快遞的「暴力分揀」也是惡名昭著。這讓百世快遞失去了市場。2021年1月,順豐控股、韻達、圓通、申通、百世和極兔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64%、16.33%、14.94%、9.93%、10.2%、8%。記者採訪了曾經的百世快遞站點,其表示,在百世出售快遞業務給極兔之前,其單量就已經有明顯的下坡。「現在極兔的單子一個月大概是300多單,之前百世在的時候,也只有100多單。」
財報顯示,自2014年起百世集團的營業收入逐年走高,淨利潤卻長期為負。財報顯示,2014年起總虧損超過70億元,而淨虧損保持着逐年擴大的趨勢,直至極兔收購前夕的2021上半年,虧損依然持續擴大到10.74億元。根據百世集團年報,2016年其總負債為39.6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9.62%;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4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8.57%。在出售了百世快遞之后,百世集團的負債率也在逐年下降。2021年四季度為91.27億元,2021年10月出售快遞業務后,2021年百世集團的資產總額為113.109億元,負債率降至80.40%。
與負債率同樣改善的,還有百世集團的現金流數值。截至2021年12月31日,百世集團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也由2020年的11.808億元上升至35.657億元,同比增加了201.97%。
有互聯網分析師向鈦媒體APP表示,周韶寧的戰略收縮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百世集團的困境,國外戰略能幫助百世集團擴大市場份額,通過百世在中國市場積澱的供應鏈、技術和服務能力可以快速「複製」出海,實現大件寄遞、跨境物流、海外倉配、東南亞本土快遞等服務,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提供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國際化綜合供應鏈服務。而菜鳥也與百世集團合作,計劃打造中國至泰國、越南、柬埔寨的全鏈路跨境直送服務。此前,雙方合作開通了中國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跨境物流服務線路。「但是受到二季度疫情影響,虧損的情況可能會持續擴大。」
「且對於如今的百世而言,在轉讓快遞后,業務基本為To B業務,而B端客户看重的則是成本和服務質量。顯然,只有擁有較高的服務質量和口碑,為客户帶來性價比較高而非低價格的服務,才能贏得B端市場。百世集團的口碑因為此前的快遞業務備受詬病,需要時間修復。」上述人士表示。(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劉中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