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否認「員工拉橫幅討薪」,我愛我家加盟收縮

2022-06-21 07:48

  營收壓力下,我愛我家正在給「加盟業務」買單。

  |《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艷艷

  編輯|周春林

  頭圖攝影|肖麗

  一組「我愛我家員工拉橫幅討薪」的圖片,將房產中介巨頭「我愛我家」推上風口浪尖。

  網傳圖片顯示,一條橫幅寫着「我愛我家上市公司拒發員工工資,拒繳員工保險,還我血汗錢」,另一條則顯示「……內容不兑現,加盟商損失……」。現場引來不少人圍觀,並停着一輛120救護車。據稱,事發地點位於我愛我家公司北京的總部。

來源:網絡截圖 來源:網絡截圖

  6月17日,前述圖片在網上流傳。6月18日,我愛我家方面證實了該照片的真實性,並對媒體迴應稱,「拒發工資、拒繳社保」等內容均不屬實,該糾紛源於公司因疫情及戰略調整決定終止合肥加盟業務,而個別加盟商對公司退出合肥市場后,解約結算費用不滿而鬧事。

  6月20日,我愛我家發佈公告稱:公司根據疫情變化與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經營佈局,決定終止合肥、煙臺、長沙城市的加盟業務,秉承合規合法原則,有計劃、有步驟推進與加盟商的解約工作。今后,公司將聚焦重點城市直營業務,大力發展租賃業務。

  加盟業務曾被視為我愛我家多元化擴張規模、謀取市佔率的重要抓手。2020年,我愛我家開啟加盟模式,截至當年第三季度末,旗下加盟類門店超過1300家。但這樣的擴張並未帶來有效業績,當疫情反覆影響和樓市整體需求不振的雙重壓力一起襲來,我愛我家的發展陷入「被動」。

  財報顯示,過去兩年,我愛我家(000560.SZ)增收不增利,淨利潤接連下滑。今年一季度,業績由盈轉虧。談及原因,我愛我家在財報中解釋稱:為減少不利影響,公司決定採取聚焦策略,對非重點城市業務進行優化調整,將資源向重點城市集中。

  官方迴應稱「討薪」

  系加盟商糾紛

  「我司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實地監督,確保消費者利益不受侵害、加盟店東權益得到保障。通過友好協商,目前我們已與合肥、煙臺、長沙的絕大部分加盟商達成解約共識。」我愛我家在6月20日的公告中解釋稱。

來源:微信截圖 來源:微信截圖

  據瞭解,我愛我家在啟動加盟業務初期,曾為加盟商提供了最高兩年免除平臺費的優惠,併爲加盟店東更換門頭及裝修提供了補貼。「現在退出市場,公司會基於合同妥善協商,有序推進解約工作。」我愛我家方面稱。

  這場「討薪」糾紛,是我愛我家加盟戰略轉向收縮的一個側面。接近我愛我家的人士稱,2021年底,因疫情影響、樓市整體需求不振等原因,我愛我家就已決定全面退出盈利困難的合肥市場。

  此前不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發文稱,南京的我愛我家加盟商一夜之間全部關停、暫停加盟。6月10日,我愛我家方面迴應稱,南京地區沒有授權發展加盟商。只是在2021年作為創新探索,公司在南京地區進行了合夥模式的試點。

  「今年,在總結試點運行情況的基礎上,爲了提升經營品質、加強內控合規管理,集團對於南京公司試點模式提出了整改意見,以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改善經營水平、提升服務品質。公司會在這一原則下繼續進行有利於多方共贏的創新模式探索。」我愛我家方面續稱。

  作為國內僅次於鏈家的第二大房產中介巨頭,2018年,我愛我家成功借殼昆百大,完成A股曲線上市,集團掌舵人謝勇迎來高光時刻。

  2019年,貝殼找房脱胎於鏈家,橫空出世,我愛我家也開啟數字化轉型,並在次年推出加盟業務,以期自營與加盟模式「雙輪驅動」,迅速擴大規模。截至2021年底,我愛我家業務遍佈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南昌等40余座城市,門店總數超4600家。

  2020年三季度,我愛我家集團加速組建加盟業務線,開展盡調、簽約、城市落地等工作,大批店東加盟我愛我家。據財報,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加盟門店已超過1300家。

  「(加盟業務)不僅在既有業務城市擴大了市佔率,還將集團業務版圖全新拓展至山東、山西、安徽、內蒙古等地。」我愛我家在2020年三季度財報中稱。不過,在疫情以及房地產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我愛我家加盟業務的后續進展並不順利。

  2021年年報顯示,我愛我家期內加盟門店運營數量為1504家,相比2020年三季度末,僅增長200余家,增長態勢大幅放緩。此外,快速啟動的加盟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問題。今年以來,我愛我家多次被爆「挪用房款」,事后發現是加盟商所為。

  增收不增利,

  終止三城加盟業務

  過去兩年來,隨着經濟下行態勢和新冠疫情的反覆衝擊,疊加房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身為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的房地產經紀行業一路下行。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1~5月份,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8.1%,商品住宅銷售額下降34.5%。

  對於房產中介而言,規模意味着市佔率和話語權。但在整體市場下行的背景下,過大的規模反而成為轉身的拖累,也意味着以往通行的市場法則正在失效。如今回頭來看,營收壓力下,我愛我家正在給「加盟業務」買單。

攝影:肖麗 攝影:肖麗

  我愛我家方面稱,在現有環境下,企業在加盟業務中的投入付出與收入無法實現平衡,業務體量和留存比例存在嚴重不匹配現象,未來盈利空間十分有限。爲了確保企業聚焦核心,穩健發展,我愛我家決定終止合肥、煙臺、長沙三城的加盟業務。

  我愛我家還稱,此次終止部分城市加盟合作,是公司做出的階段性經營調整。今后公司將聚焦於重點城市的直營業務。此外,「我愛我家也正在響應政府號召,聚焦租賃服務,在租賃業務上加大投入,打造服務標準領先、全流程數字化、運營卓越的租賃新模式。」

  加盟模式曾被視為我愛我家阻擊貝殼和鏈家的重要手段,雙方的競爭一直備受關注。前不久,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有沒有思考過如何和貝殼(鏈家)直面競爭?貝殼規模上已經很大了,有沒有考慮引入其他互聯網巨頭入股我愛我家,打造互聯網平臺?

  對此,我愛我家6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其一,從行業發展角度看,行業滲透率與集中度還很低,亟待規範、升級,我愛我家和貝殼同爲行業頭部企業,無論是商業理性還是行業責任,都應該在良性競爭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做大市場蛋糕。

  其二,從企業業務特點來看,我愛我家更關注面向社區的二手住宅服務,交易與租賃並舉發展、緊密協同是業務核心特色,也是經營「防波堤」和競爭「護城河」。因此,我愛我家與貝殼在業務方向上的顯著差異,會使二者的經營成長路徑有所不同。

  其三,互聯網作為產業升級與提升客户體驗的重要途徑,已成為公司戰略的組成部分,公司會在數字化升級轉型第一階段成果基礎上,積極推動與互聯網巨頭的業務乃至股權等戰略層面合作。

  過去兩年,加盟業務快速擴張又收縮的背后,增收不增利成為我愛我家業績表現的重要寫照。

  2020年、2021年,我愛我家總營收分別為96億元、120億元。但淨利潤一降再降。其中2020年實現淨利潤3.12億元,同比下降超六成,扣非淨利潤為3.2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2021年實現淨利潤1.66億元,同比下降近半,扣非淨利潤為1.22億元,同比下降61.87%。

  從今年一季報數據來看,我愛我家直接由盈轉虧。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4.79億元,同比增長18.65%;淨虧損為2.4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扣非后淨虧損為2.3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對於一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我愛我家稱,受節后住宅買賣市場回暖速度不如預期,以及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天津、南昌等主要業務城市先后出現疫情,導致線下業務活動受限甚至門店經營暫停情況的不利影響,公司居住交易類業務出現業務量減少甚至停滯的狀況。

  除了外部因素,我愛我家還表示,虧損也受2021年同期高基數效應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我愛我家在財報中解釋稱,為減少不利影響,公司決定採取聚焦策略,對非重點城市業務進行優化調整,將資源向重點城市集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