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網傳富力決定甩賣萬達酒店,前員工稱再不賣就沒錢「續命」了

2022-06-18 17:00

  五年前,一場轟動地產圈的「世紀交易」,將萬達王健林、融創孫宏斌和富力李思廉三位地產大佬的命運緊緊纏繞在了一起。五年后,圍繞着當年的交易主角——萬達酒店+文旅項目等80多個資產,三位大佬的人生出現驚天逆轉:曾經打碎牙往肚里咽的王健林已重新坐回「牌桌」前;而以為撿了大便宜的李思廉和孫宏斌,因遭遇償債壓力,急切地想將這些「燙手」的項目扔出去。

  財經天下周刊

  撰文 / 張文靜

  李思廉轉過頭,望着坐在自己左側的王健林笑了。后者卻神情嚴肅,看着臺上發言的孫宏斌,似乎並未注意到身旁的人。

  這是一張在網上流傳很廣的照片所記錄的影像,出自2017年萬達、融創、富力那場被地產圈稱為「世紀交易」的簽約儀式上。在這張照片里,富力地產集團董事長李思廉因何而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外界相信,在那一刻他是得意的。

  在那場總額超過630億元的資產併購里,李思廉在交易談判的最后一刻「殺」進去,以199億元拿下了萬達掌門人王健林手里的77座萬達酒店,狠狠打了一個六折的價格。不過最終,交易的酒店數量減至73家,價格也降至189.55億元。

  而給萬達和富力「牽線」的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較原定價多花了143億元,以438.44億元收購了萬達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被視為替李思廉的「砍價」買了單。

  外界看着臺上的三位大佬舉起香檳慶祝,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碰杯的瞬間不是交易的結束,一場新的輪迴故事已經開始。而這場已經足足講了五年的故事,還是要從2017年7月19日簽約那天説起。

  故事的開篇已被媒體報道過無數次。那天,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原定的簽約儀式推迟了一個半小時。宴會廳的背景板上,「富力地產」的名字從戰略合作方中消失、又出現。反覆更換的背景板,不禁讓大家猜測是否合作出現變故。

  據當時有關報道稱,富力主動找萬達做這筆買賣,價格也在之前談好,臨近簽約時李思廉卻坐地砍價,貴賓室內傳出摔杯子的聲音。

  后來,王健林闢謠稱沒有摔杯。但無論事實如何,三位大佬最終還是和諧地出現在媒體面前,異口同聲稱這場交易是「三贏」局面。只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份體面的背后,有人得意、有人失意;有人風光,也有人「打落牙齒和血吞」。

  如今,五年過去了,這場「世紀交易」的故事進入戲劇性的反轉高潮。近日,市場傳出消息,久困債務危機的富力決定甩賣萬達酒店,最近兩個月已開始找接盤方談判,正在接洽的酒店項目有10個左右。

  儘管富力內部人士迴應稱「不清楚」,但《財經天下》周刊獲悉,今年4月,位於福州富力威斯汀酒店已經易主福建省三明天元集團。企查查顯示,其余收購的72家萬達酒店目前仍在富力旗下。除此之外,市場也傳出融創中國計劃出售文旅城項目的消息。

  世事變幻。去年以來,疫情疊加行業下行等原因,多家房企陷入流動性危機。而酒店和文旅產業因投資規模大、周期長、回報見效慢,開始被地產大佬們拋棄。

  這場圍繞萬達酒店和文旅項目等80多個資產的故事,將會迎來怎樣的結局?至少從現在來看,無論是以為撿了便宜的李思廉,還是擅當「白衣騎士」的孫宏斌,都在品嚐王健林嘗過的苦澀。而快刀斬亂麻的老王,已經先行一步,重新坐回「牌桌」前。

  富力:禍起世紀交易?

  買萬達酒店,富力只用了三四天時間,並且只接受六折價格。但現在賣酒店,富力的腰桿沒法繼續硬下去了。

  在2021年3月的業績會上,李思廉曾對投資者透露,已在積極出售酒店資產,預計6個月內完成。但是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太多進展和相關信息,直到去年底,纔有媒體在報道提及富力華東區出售酒店,其中就包括當初從萬達收購來的17家酒店。

  從目前富力的財務情況看,它真的等不起了。一位富力前員工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現在已經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再不賣酒店就沒錢「續命」了。

  在酒店之前,富力已經賣了不少資產。其中包括去年將物業賣給碧桂園服務,並將廣州空港物流園股權賣給黑石集團,收回了約153億元。而且李思廉和張力兩位聯合創始人還自掏腰包,為公司提供了80億港元的股東資金。

  今年,富力處置資產更加緊迫,不惜虧損也要出清物業。上半年,該公司兩次打折出讓倫敦物業,合計虧損達到21億元。另外,半個月前,富力還將四年前從海航地產收購而來的海南首府項目,以10.01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力量(秦皇島)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力量能源」)。

  據瞭解,力量能源的控股股東為King Lok Holdings Limited,實控人是富力地產聯席董事長張力之子張量。截至2021年期末,該公司賬上有現金25.43億元。這意味着,這次購買富力的兩幢商辦零售物業,力量能源掏出了近40%的資金救急。

  6月16日,力量發展發佈公告稱,因個人事務及業務,張力已辭任力量發展執行董事,不再擔任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及成員。早前的5月24日,張量也宣佈辭去公司執行董事。

  不過,在外界看來,張力父子依舊在力量能源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此類操作仍是「左手倒右手」的資產騰挪,能否幫助富力渡過危機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

  近日有消息稱,花旗國際向富力地產美元債持有人發出的一份通知顯示,富力未能在提取付息資金后的30天內及時為受託賬户充值,因此觸發了違約事件。富力內部人士迴應《財經天下》周刊稱「不知情」。在這之前,富力已經成功獲得了幾筆債券展期。

  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高材生,李思廉對數字敏感異常。在他的經營理念里,「利潤是最直接的數字,只有數字上算贏了,才能步步為‘贏’。」

  收購萬達酒店,或許算得上是李思廉最得意的一次「計算」。作為這場龐大且複雜的交易中最沒有壓力的一方,富力有很強的議價優勢,李思廉很好地把王健林拿捏住了。老王自己也説,「放眼全球,這樣低價的收購機會百年難遇。」彼時,他還補充了一句,「富力通過一定財技,也可提供酒店收益率至理想水平。」

  李思廉也相信這些資產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下金蛋的「母雞」。在當年年中業績會上,李思廉用他最擅長的計算告訴媒體,「萬達77間酒店分配給業主的利潤有8.73億元,分攤下來每家酒店都會有一兩千萬元的利潤。」

  但再精準的計算也敵不過現實。從2017年至2020年,其酒店業務虧損額分別為1.46億元、4.59億元、10.08億元、10億元。

  因此,在外界看來,富力今日深陷債務泥潭,大概率也與五年前那場世紀交易有關。

  作為「華南五虎」之一,富力在風光之時,還跟萬科的王石「叫板」過。然而,在房地產行業的黃金十年里,富力先過度擴張商業地產,再錯失一線城市紅利,屢屢踏錯節奏,逐漸掉隊。2012年至2016年,富力經營活動現金流已經連續五年為負,現金來源基本靠融資。也就是説,2017年,富力是在自身財務已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舉債吃下了萬達的77家酒店。

  當然,這本也無可厚非。2017年的富力,跟大多同行一樣,還沒聽過針對房企融資設置的「三道紅線」政策,也不知道即將來臨的疫情。那時候,大家都矇頭往前衝,行業負債率處於高位。但誰也不會料到,當年一筆一筆借來的錢,沒等來投資回報,先絆倒了自己。

  直到2020年底,富力已經開始賣資產,面對媒體採訪,李思廉仍然説「絕不會后悔買萬達酒店」。形勢比人強,半年后,富力管理層坦言:「富力地產當年接下了萬達酒店,但疫情對酒店業務產生了很大影響,且酒店屬於重資產,導致富力債務很高。」

  在上述離職員工看來,富力此前並不想急着出售酒店,「畢竟買的時候轟動了全行業,如今急着賣,豈不印證了這是一個失敗的投資?」但李思廉終究還是走上了王健林的老路。

  只是昨日今時大不同,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還有誰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願意且敢於接下這麼龐大的酒店資產?李思廉不清楚,也沒有人知道。

  融創:躲過酒店,難逃危機

  接了萬達文旅項目的融創中國,躲過了重資產的酒店「累贅」,但一樣沒能逃過年報難產、債務違約的困境。

  一個月前,融創公告稱1.05億美元的美元債利息無法償還,「官宣」違約。在這之前,早有融創資金流動困難的消息傳出。2021年下半年以來,融創持續出售貝殼找房股票,處置多個項目,文旅資產也在其中。

  去年11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融創計劃整體出售文旅地產板塊融創文旅。彼時,融創對媒體表示「不予置評」。今年5月,市場再次傳出消息稱,融創有意轉讓深圳冰雪文旅城項目。

  其實,在接盤萬達13個文旅城的第二年初,孫宏斌曾公開「表白」文旅,稱「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我們投資的是詩和遠方」。正是將萬達文旅項目的納入,才使融創得以完成文旅板塊的佈局,並在數年后成為融創多元化產業的一枚重要棋子。

  只是,在債務尚存風險的當前,生死存亡之際,理想也務實的孫宏斌也不得不告別他的「詩和遠方」了。

  坦白講,孫宏斌收購萬達文旅城,雖然「意外」地多花了143億元,但兩年后,這些資產為融創貢獻了近1600億元的銷售額。這筆生意確實值得做。

  但過去這些年,老孫花出去的錢可不止這一筆。2017年初,孫宏斌和老鄉賈躍亭聊了6個小時,萌生了投資樂視的想法。之后,孫宏斌火速帶隊入駐樂視做盡職調查,一個月后,向樂視戰略投資150億元。

  2019年,孫宏斌和西南「會展王」鄧鴻談了1個多小時,便決定收購環球世紀和時代環球,然后開開心心地和鄧鴻喝酒去了。《財經天下》周刊粗略統計,當年融創收併購項目的金額總數接近400億元。

  孫宏斌大筆併購那些年,有人曾形容他稱:「當失意者需要資產變現時,他就揮舞着鈔票進場。」即使是這樣,孫宏斌還説自己已經很剋制了。

  有順馳失敗的經歷在前,孫宏斌對各種商業風險有足夠的敬畏和敏感,2020年開始,老孫一改此前激進作風,高喊謹慎。他在反省中激進,又在激進中反省,但遇到新獵物,仍忍不住衝上前。就在去年上半年,他還「截胡」旭輝,花90多億元收購了廣西本土龍頭房企彰泰集團。

  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形勢急轉直下,向來豪爽的融創中國也在這輪寒流中舉步維艱。

  萬達:甩掉包袱,重新歸來

  反觀王健林,已經沒有當年斷臂求生的窘迫了,他成了李思廉、孫宏斌最羨慕的人。現在,也沒有人會替他遺憾那場虧本的「世紀交易」。

  在所有房企老闆都發愁房子賣不出去,債務臨頭的時候,王健林輕裝上陣,悶頭「掃貨」。今年4月,在「河南王」建業地產遭遇流動性危機之際,萬達商管拿下了建業在河南的多個商業項目運營權。與萬達做的這筆交易,讓建業地產一次性獲得數億資金。

  過去兩個月,鑫苑集團、山西田森集團也先后找上王健林,打算將旗下商業地產項目交給萬達打理。在北京市場,王健林還拿下了北京藍色港灣和五棵松卓展購物中心的整體運營管權。

  這番場景與5年前的王健林大相徑庭。2017年初,王健林在萬達內部總結大會上唱了一首崔健的《一無所有》,幾個月后,他差點就遭遇了「一無所有」。

  彼時,正風光出海的萬達迎頭撞上監管加碼。當年6月,各大銀行對萬達等出海公司的境內外債融資情況及風險進行排查,萬達「股債雙殺」。就在外界質疑萬達資金流動性是否出現問題的時候,王健林斷臂求生,為13個文旅城和77家酒店找來了接盤者。

  那時,孫宏斌正頂着「併購狂人」的名號四處「掃貨」。老孫是爽快人,很快與王健林敲定了這筆買賣。但融創那時也一口吃不下這麼大的資產包,富力出面接走酒店資產,老孫樂見其成。

  但對於萬達和王健林來説,那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拋售。萬達多年積累的品牌紅利和信任也一起被賣出。王健林將所有項目以公司註冊資本出售,無論是砍價四成的李思廉,還是加價買單的孫宏斌,都賺了大便宜。

  建業地產董事局主席胡葆森曾説,王健林是軍人出身,做任何事都給自己制定清晰的時間表,有自己的戰略紀律。孫宏斌也很尊敬王健林,他曾勸賈躍亭學習王健林,怎奈他后知后覺賈躍亭「處理事情不堅決」。

  其實早在2015年,王健林就提出「輕資產」的戰略目標,即賣掉房地產資產,向商業、文化、旅遊等領域進軍。在2017年危機之后,他加快了資產處置及轉型。

  王健林把商業視為手中的底牌,他曾説,「什麼都可以放棄,唯獨萬達商業不能放棄。」2019年初,王健林表態,萬達商業剝離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也不留。

  昔日的大佬王健林這些年低調沉寂,鮮少公開露面。如今的他帶着商業重新歸來,成為地產圈新的「白衣騎士」。萬達商管已經不再持有萬達廣場物業,只負責品牌輸出、運營。今年4月,萬達商管更新了招股書。

  在這場輪迴故事里,73家酒店和13座文旅城項目兜兜轉轉,見證着三位地產大佬重複的命運和反轉的人生。只是時移世易,資產仍在,「白衣騎士」難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