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店大欺客?知名運動品牌lululemon涉嫌價格欺詐

2022-06-17 11:28

  原標題 店大欺客?知名運動品牌lululemon涉嫌價格欺詐

  冬奧會期間火速出圈的瑜伽運動品牌Lululemon,最近卻因價格欺詐問題讓不少消費者深感「頭疼」。

  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爆料稱,其在Lululemon品牌線上官方店鋪內購買的一款女士運動夾克,存在商家加價銷售的情況。該款商品的線上售價爲1080元,但收到貨后商品的吊牌價卻顯示為950元,價格足足相差130元。

  一時間,Lululemon品牌被貼上「涉嫌價格欺詐」「店大欺客」的標籤,社交平臺上的質疑聲此起彼伏。今年2月,這一加拿大品牌憑藉羽絨服「走秀」在北京冬奧會上一炮走紅。然而,風頭正盛的Lululemon,在此之后卻接連被曝出產品以次充好、行政處罰等問題,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標價、售價不統一?多位消費者訴Lululemon涉嫌價格欺詐

  近日,在北京冬奧會上火速「出圈」的Lululemon陷入輿論漩渦。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王女士(化名)在某電商平臺上的「Lululemon官方旗艦店」內購買的一款款號為「Nulu LW4BYBS」的女士運動夾克,存在線上售價與產品吊牌價格不一致的問題。

  據悉,王女士在購買這款商品時的線上售價爲1080元,使用商家提供的滿減券后,最終實付款卻高於收到商品時的吊牌價950元。

  隨后,王女士聯繫了店鋪客服,但商家的處理態度並不積極,也沒有絲毫歉意。經過多番溝通后,商家提出退補差價130元的處理方式,讓王女士難以接受。經過多次據理力爭,商家最終才做了「僅退款」的處理,在不用退回商品的情況下退還了貨款。

社交平臺網友反饋 社交平臺網友反饋

  事實上,王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未來網記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檢索后發現,多位消費者均遇到了和王女士相似的問題。

  消費者陳凡(化名)向未來網記者講述道,今年6月初,其在「Lululemon官方旗艦店」同樣購買了款號為「Nulu LW4BYBS」的女士運動夾克。「官方售價1080元,精打細算的我用優惠券最終實付款994元,當時心里還暗自竊喜,以為撿了便宜,一下子優惠了一百多元。沒想到收到貨后卻發現吊牌價才950元,感覺自己被騙了。」

  陳凡向記者表示,當日其便向店鋪客服反饋了商品售價與吊牌價格不一致的問題,客服再三拖延,先是給出「退差價130元」的處理方式,后又表示可以「僅退款」。「‘僅退款’的話這件衣服等同於‘免費’,但我查閲了相關資料,這種情況商家應‘退一賠三’,我已經向12315官網進行了投訴,等待受理結果。」

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林冉(化名)也向未來網記者反映了類似的經歷。「6月4日在Lululemon官方旗艦店花費1080元購買了這件衣服(款號同爲‘Nulu LW4BYBS’),付款時沒有任何折扣,收到后就發現吊牌價是950元,整整差了130元,於是立即聯繫了客服。」

  不過,令林冉失望的是,在反映問題后,客服的處理態度一直很冷漠,且給出的回覆無法解決實際問題,也迟迟不給與解決問題的具體時限。破於無奈,林冉申請了「僅退款」,並於當日收到了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6月15日中午,未來網記者在「Lululemon官方旗艦店」檢索后發現,款號為「Nulu LW4BYBS」的女士運動夾克已檢索不到。店鋪客服向記者表示,該款商品已下架,而對於下架原因,客服並未予以正面迴應。

  記者門店走訪:店員稱曾多次出現價格不一致的情況

  6月15日下午,未來網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王府井、國貿的兩家Lululemon線下專賣店。在走訪過程中,並未發現店內商品存在線上售價與吊牌價不一致的問題,且兩家店鋪均未售有款號為「Nulu LW4BYBS」的女士運動夾克。

  在詢問商品線上售價與吊牌價是否統一的問題后,其中一位店員向未來網記者表示,此前曾多次出現商品售價、吊牌價不一致的情況。「Lululemon在國內市場主要有兩個銷售渠道,分別是天貓官方旗艦店和線下專櫃,分渠道管理運營。線上旗艦店出現過多次標錯價格的問題,有價格標高的,也有標低的,可能是運營商的程序員在線上標價時出現了失誤,將價格標錯了。」

  該位店員表示,Lululemon線下門店都是經由加拿大官網統一規定的價格,基本不會出現售價與吊牌價不統一的問題,「若出現此類問題,可立即向我們反饋,予以退差價」。

社交平臺網友反饋 社交平臺網友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網記者在瀏覽社交平臺后發現,Lululemon品牌出現線上售價與吊牌價不一致問題的並非只有一款商品。一位用户在小紅書平臺表示,其於近日在「Lululemon官方旗艦店」購買的一款款號為「LW3DIIS」的女士運動短款長袖,商品售價爲850元,吊牌價卻為750元。「618活動買的,線上打折后花了789元,以為便宜了100元,第一次遇到網購價格比標價還貴的。」

  隨后,未來網記者就線上商品售價與吊牌價不一致的相關問題詢問了「Lululemon官方旗艦店」。店鋪客服迴應稱,「經確認,貨號為LW4BYBS的商品標價異常為我們的工作失誤。獲悉相關問題后,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整,安排產品在電商平臺重新上架。我們將不斷完善流程、優化服務,為客人帶來更好的體驗。」而對於另一款「LW3DIIS」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截至發稿前,客服未做出迴應。

  未來網記者查詢后獲悉,目前,被多位消費者反饋存在價格問題的「Nulu LW4BYBS」女士運動夾克已在「Lululemon官方旗艦店」重新上架,線上價格更改為950元。

  引發多位消費者質疑的Lululemon究竟是否涉嫌價格欺詐?

  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律師諮詢專家、上海律協知識產權委員會委員陳小兜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多位消費者反饋的問題來看,Lululemon品牌商品售價高於吊牌價的行為屬於價格欺詐。「該起事件中,吊牌價即為法律規定的‘明碼標價’,而實際售價高於‘明碼標價’,應視為加價出售商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北京市京師(通州)律師事務所刑事訴訟部副主任盧宇軒律師對上述説法表示贊同,他指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三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註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此外,盧宇軒指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目前Lululemon商家對涉事消費者採取的「僅退款」處理並不妥當。「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陳小兜也表示,由於Lululemon商家的行為屬於價格欺詐,因而涉事消費者理應獲得「退一賠三」的懲罰性賠償。

  以次充好、多次被罰,產品質量飽受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Lululemon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加拿大品牌。憑藉着瑜伽褲等運動單品,Lululemon在全球運動品牌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併成功收穫了大批女性粉絲。

  2021年以來,Lululemon的總市值一度突破6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耐克的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而這一切,離不開Lululemon自創立之初便秉持的精準的用户定位。

  據媒體報道,創立初期,Lululemon瞄準瑜伽運動領域,品牌創始人Chip Wilson便將「24-35歲、未婚未育、受教育程度及年收入較高、喜歡運動及旅行的女性」定為其目標客羣。也正因此,Lululemon在業內有着一個響亮的名號——「中產女性收割機」。

Lululemon中國官網 Lululemon中國官網

  2015年,Lululemon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今年2月,Lululemon更是憑藉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走秀」火速出圈,截至目前,其在國內共有近100價線下門店。

  事實上,近年來,在疫情、運動健身思潮等因素的影響下,Lululemon的發展勢頭迅猛。今年6月初,Lululemon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6.13億美元,同比增長32%,超過市場預期6000萬美元;淨利潤1.9億美元,同比增長36%。

  值得注意的是,Lululemon也十分看好其在中國市場上的業績表現。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初,Lululemon首席執行官Calvin McDonald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在整個第一季度甚至到現在的第二季度,lululemon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業務穩健,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兩位數,過去三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

  此外,Calvin McDonald還指出,今年規劃在全球新開的40家門店中的大部分都位於中國內地,且增長計劃仍保持在正軌上。

  然而,一邊意欲在中國市場上繼續「開疆拓土」,另一邊,Lululemon的產品質量卻飽受質疑。

  早在2018年和2019年,Lululemon曾兩次因「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被予以行政處罰,兩次被罰金額近20萬元。

  今年5月,Lululemon關聯公司露露樂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因一款男士羽絨馬甲充絨量與國家標準不符,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被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8.1萬余元、沒收違法所得2.3萬余元。

  彼時,即便Lululemon於第一時間發表了致歉,但近日多位消費者爆料的價格疑雲,再讓Lululemon籠罩在陰霾之下。

責任編輯:蔣曉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