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6-13 12:50
原標題 努力自救的超市:一直在關店倒閉,但就是不認命
來源:ZAKER新聞
你有多久沒有逛過大賣場了?
大賣場即大型綜合超市,也就是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永輝超市等品牌巨頭所紮根的線下業態。
如今大賣場在國內市場已然發展了二十多年,這個昔日備受消費市場追捧的「明日之星 」,正逐漸步入被人「遺忘」的迟暮之年。
不過最近的一則熱搜為大賣場行業帶來了些許存在感,「 步步高欠款倒閉 」、「 步步高購物卡不讓用 」 等話題在全網引發熱議。
另據媒體報道,作為湖南本土的商超品牌,相關倒閉傳聞也引發了用户持購物卡掃貨哄搶商品的現象。6 月初,步步高對市面上的傳聞進行了闢謠,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呼籲消費者理性消費。
雖然步步高此次倒閉傳聞最終被闢謠,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賣場的 「 寒冬 」 已然持續了數年,這期間不乏關店退場、倒閉賣身的案例。
所以,大賣場真的被用户和時代所拋棄了嗎?
大賣場們,已經「寒冬」很久了
2022 年 3 月 31 日,亞洲規模最大的北京中關村家樂福旗艦店閉店。在此之前關停的,還有家樂福沙坪壩店、廣州家樂福萬國店以及家樂福南昌上海路店,其中不乏經營了十余年的老店。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21 年,所監測的 13 家超市企業全年關閉門店數就超過 100 家,其中人人樂 37 家、沃爾瑪超 30 家、家樂福 20 多家。除此之外,永輝、大潤發、永旺、卜蜂蓮花、華潤萬家等傳統商超品牌也均有關店。
而在更早之前,法國歐尚、德國麥德龍均因經營不善等問題出售中國區業務。掙扎了 22 年的泰國卜蜂蓮花,大規模撤店后股價跌至幾分錢,無奈宣佈從港股退市。
商超巨頭們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是經歷十余年黃金發展期后租約到期,新合約下租金的水漲船高。
一般大賣場的租期在 10-20 年,超市行業在過去一二十年內蓬勃發展,舊租約也正逐步到期。而續約的租金連同人工成本往往會比十幾年前提升數倍。
與之同時,疫情衝擊線下消費疲軟,大賣場們的銷售額普遍還在不斷下降,形成了成本提升營收下降的困境。受此影響眾多商超品牌紛紛選擇關閉門店、業務收縮來 「 過冬 」。
據贏商網統計,永輝超市、步步高、家家悦等 13 家超市上市企業 2021 年全年實現營收合計 2046.4 億元,同比下滑 -4.45%,營收平均跌幅為 6.96%。
淨利潤總額由去年同期的盈利 31.47 億元轉為虧損 54.52 億元,同比下跌 273.26%,平均跌幅 330.79%。營收淨利雙雙下滑,超市企業業績數據不容樂觀。
疫情特殊時期給線上經濟帶來了一定的流量紅利,也相應地讓以線下業態為主的商超巨頭們,日子更加艱難。
疫情影響下,人們的購物行為進一步向社區團購、生鮮電商、網購等線上渠道遷移。這些業態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較大地分流了原本屬於大賣場的線下客源和消費力,擠壓了大賣場的生存發展空間。
誰還需要大賣場?
雖然發展艱難且不斷被唱衰,線下大賣場業態真的就毫無價值,註定成為時代的眼淚嗎 ? 情況或許並沒有那麼糟。
從供需而言,全品類、一站式的傳統大賣場仍然滿足了追求品質、家庭消費、銀發等細分羣體的需求,基於這些需求,無論是傳統品牌還是新消費品牌,大賣場都是收集消費者反饋不可忽視的場所。
重視消費者反饋是大賣場多年來一直遵循的商業準則,消費者的反饋只有被準確的記錄下來,入駐商家才能採取更加採取有效的經營策略。
例如 2021 年,農夫山泉在大賣場投下大量的資源來搶佔市場佔有率。通過在大賣場的投入,農夫山泉不僅打擊了競品的衝擊勢頭,也有利於針對性地將 550ml 水產品打入消費者后備箱、居家場景中,更是為后續的 5L 大包裝水消費打下基礎。
有分析指出,大賣場仍然是消費品牌避免被用户 「 遺忘 」 的一個重要渠道場景。品牌產品在大賣場貨架上批量陳列,本身也是一種相當省錢又實用的廣告化方式。
如今各大快消巨頭仍然鋪滿在大賣場貨架上的各類產品,便是佐證。
對於大賣場自身而言,多年積累下來的用户觀察、數據沉澱,也是其轉型大力發展線上零售的利器。
6 月 6 日,上海大潤發超市因創意文案登上了微博熱搜,並引發了廣泛的閲讀和討論,這背后便是大數據內核下的營銷成果。
大潤發超市基於其在封控期間承擔保供任務的大數據積累,為各類食品、商品打造了極具創意的標籤,例如吃膩了的胡蘿卜、土豆被列為 「 冷宮蔬菜 」,備受歡迎的可樂、薯片被賦予 「 超市頂流 」 的招牌,還有各類趣味標語等,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讚賞。
不少用户表示,「 正是這些有設計感的海報增添了日常生活的情趣 」,也有不少上海的消費者因此專程打卡購物。
由此也可以看出,從消費體驗而言,線下賣場給予顧客的觀感和體驗感是無法被線上完全復刻的。
以河南本土商超品牌胖東來為例,將消費者體驗做到極致便是其最大的競爭壁壘。例如消費者如果沒有找到想要的商品,可以填寫 「 缺貨登記表 」 要求胖東來方面進貨。
在線下服務場景中,胖東來的各個賣場內都配備了顧客休息區、微波爐、飲水機、免費充電寶、免費寶寶車、免費輪椅等,部分商場還配有母嬰室及無障礙衞生間,照顧消費者的特殊需求。
另外讓胖東來收穫用户口碑的,還有幾十年如一日的 「 無理由退換貨 」。無論是帽子的顏色不再喜歡,還是西瓜切開發現不夠甜,都可以拿回到櫃檯進行退款。
從情感而言,長久以來實體的大賣場仍然是無數家庭、用户的情感載體。每逢佳節,和家人一起選購商品;喬遷新居,為新家增碗添筷;抑或是學子身在他鄉,踏入賣場採購,讓異鄉生活變得更温暖一點。
時代周報在家樂福北京中關村店關門歇業的報道中,就提到一位附近院校的學生陳蕾。
7 年前,陳蕾從武漢來北京讀書,放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學校附近的家樂福打卡。她回憶道,「 最喜歡吃家樂福售賣的榴蓮,那是她能買到品質最好最新鮮的。每個周末,在家樂福邊上的廣場看日落、吃榴蓮,是她最為享受的時刻之一。」
類似這樣的緬懷情緒,在每一家大賣場老店關閉時都會出現。這也側面印證了,大賣場早已是大量用户生活中的一部分,突然消失,必然會不捨。
業界也有專家觀點直言,線下仍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購物場景,永遠都不會被線上所完全替代。
當然,各大商超巨頭也在積極迎合消費需求和趨勢的變化,例如強化會員店屬性,依託供應鏈優勢擁抱新零售,不斷拓展線上小程序、到家、同城配送等新渠道,以求覆蓋更多的消費人羣。
商超巨頭們也一改此前一味與線上平臺的競爭對立的關係,從資本入股到業務合作,多元化拓展與互聯網大廠生態之間的交互,以求線上線下融合共贏。
責任編輯:蔣曉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