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6-09 14:53
作為一個時不時就要參加發佈會的人,小雷經常會在出差的時候帶上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好幾台手機備用,其中筆記本電腦自然是出差必帶的生產力工具,而手機體積也不大,理應很好攜帶纔對。然而,爲了攜帶這幾臺智能設備,小雷每次都得背上一個容量巨大的國家地理揹包。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在於這些智能設備用的充電線根本就不通用。小米12 Pro是USB-C接口,羅技GPW無線鼠標是Micro-USB接口,而iPhone 12 mini用的則是蘋果祖傳的Lightning接口,這導致小雷出差一次起碼得帶三條線,放揹包里一段時間,它們就會自動死亡纏繞,拎出來都捲成麻花了。
每到這種時候,小雷心里總會抱怨:蘋果啥時候才肯放棄Lightning接口?
如今,這件事情終於有了進展。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周二(6月7日),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正式就消費電子產品採用標準化的充電接口一事達成共識,歐盟內部市場和消費者委員會(IMCO)正式宣佈,在該地區銷售的所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閲讀器、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必須使用USB-C接口。
(圖源:Twitter@IMCO Committee Press)
對廣大消費者而言,這項協議的出臺顯然是個好消息,這意味着包括iPhone系列在內的蘋果電子產品,如果想要在歐盟銷售,就必須放棄此前的Lighting充電接口,轉而採用USB-C接口。困擾着果粉近五年時間的Lighting充電接口,終將成為歷史中的一粒塵埃。
然而,在慶祝Lighting接口的消失之前,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蘋果和充電接口之間發生的那些趣事。順便展望一下,在不得不更換充電接口后,未來的iPhone究竟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或許你不願意相信,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蘋果Lighting接口一度被認為是先進的代名詞。
在諾基亞稱王的時代,手機上面的充電接口並不是如今常見的扁形接口,而是圓形DC接口。圓形DC接口的優勢在於接口簡單、設計方便,但是也存在着功能單一,不能傳輸文件的缺陷,導致當時的諾基亞智能手機都要額外設計一個USB接口,而且高頻率的插拔還會導致這種接口出現松動、接觸不良等問題。
(圖源:1688批發網)
正因為圓形DC接口存在的種種問題,當時包括三星、索尼愛立信等廠商都在開發自研扁形充電接口。至於蘋果,iPhone系列在4s以前一直用的是自家主推的30pin插口,這個接口的優點是擁有着不錯的擴展性,既可以充電,也能傳輸數據,甚至還能外接顯示器、拓展塢一類的設備,只是體積過大的問題,給當時的手機內部空間堆疊上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圖源:蘋果官網)
最終,蘋果決定放棄這一接口。從iPhone5開始,蘋果更換了全新的Lightning接口,這種接口上一共有16個針腳,結構堅固耐用,體積更加小巧,功能依然豐富,可以支持充電、音頻、高速數據同步等功能。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款可以正反插的扁形接口,有效減少了接口因插錯所造成的物理損壞。
作為對比,當時的安卓智能手機基本都在使用Micro-USB接口。對比傳統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確實擁有着更薄的體積、更強大的信息傳輸能力,可以負載的電流也有增長,但是僅有5根觸腳的設計,嚴重限制了接口的電流上限,而且不能正反插,也給用户在使用時增加了諸多麻煩。
(圖源:淘寶)
因為正反插和性能上的優勢,蘋果Lighting接口在那段時間一度被認為是先進的代名詞。
然后,現在使用最廣泛、功能最全面的接口——USB-C接口誕生了。同樣支持正反插,但是性能更加突出,USB-C接口的出現,讓蘋果Lighting接口的缺陷剎那間顯露無疑。
首先是傳輸速率的問題,Lightning接口在設計之初優先考慮了小巧、易用、簡潔等需求,因此兩面加起來一共只有16個針腳,作為對比,USB-C接口的針腳為24個。如此少的針腳數量,使得iPhone的數據傳輸速率仍限制在USB2.0水平。
其次是充電速率的問題,因為Lightning接口針腳的物理限制,導致iPhone的快充功率一直大幅落后於時代主流。據悉,Lightning接口最高支持2.4A電流承載能力,最大隻能支持36W的快充功率,作為對比,最新的USB PD協議已經可以支持到240W功率的快充。
最后是使用成本的問題,根據用户反饋,蘋果原配的Lightning數據線耐用性非常差,尤其是接頭處非常容易開裂,而且外露的針腳也有損壞的風險。如果想要進行更換,那用户的選擇就只有售價高昂的官方數據線,或是交了一筆「蘋果税」的授權數據線。到頭來,用户的使用成本高了,配件廠商也沒賺到多少錢。
種種對比之下,難怪蘋果用户對Lightning線材的抱怨會與日俱增。
(圖源:9to5Mac評論區)
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一向自詡為「科技引領者」的蘋果,為何會在充電接口這種小事上面迟迟不願放手呢?利益永遠是最重要的原因。
業內資料顯示,每年的MFi設備認證為蘋果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目前第三方生產廠家拿下MFI認證和芯片的成本為15-30元,此外還要繳納99美元/年的年費。在蘋果官網,各種版本的原裝Lightning接口數據線或轉接線,價格均在140元以上。據悉,2020年蘋果在數據線方面的收入已經超過20億美元。
只要iPhone還在使用Lightning,不管線材有沒有變得更加耐用,銷售相關數據線的收益終究會分給蘋果一部分。即使MFi標準在USB-C接口延續,更換接口帶來的更多數據傳輸、快速充電兼容性提升,也會使得蘋果對整個配件生態的控制力變弱,幾近於「百害而無一利」。
一枚小小的接口背后,隱藏的竟都是生意。
(雷科技版權圖,侵權必究)
有趣的是,在蘋果為Lightning接口大肆辯護的同時,蘋果旗下越來越多的設備卻不得不擁抱USB-C接口。如今,新款MacBook Pro、iPad等產品的MagSafe觸點和Lightning接口基本全部都過渡到主流的USB-C接口,百瓦充電、視頻輸出等功能的實現,也給用户體驗帶來了顯著提升。
所以你説蘋果完全拒絕 USB-C 接口吧,好像也不對。
如果説「不變」為的是生意,那麼「求變」為的就是體驗。歷史告訴我們,廠商若是固執地堅守有缺陷的老舊技術,那麼迎接它的絕不會是長期而穩定的回報,而會被時代洪流丟下甚至是撕裂。
如今,誕生於2012年的Lightning接口已經明顯落后於時代,反觀USB-C接口,由於其極高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大有一統I/O接口的趨勢。在USB-C接口必然取代Lightning接口的大勢之下,將iPhone、AirPods等產品上「殘留」的Lightning接口更換成USB-C,對蘋果而言收益遠大於回報。
不過,iPhone系列用上USB-C接口,卻並不一定意味着果粉的體驗能有多少提升。首先,目前USB-C接口標準規範非常混亂,從功能、傳輸速率到充電標準都很複雜,而國內手機廠商更是推出了不計其數的私有充電協議。如果蘋果效仿國內廠商推行私有協議,那麼用户在出行時依然需要攜帶多根不同的USB-C線纜。
其次,蘋果顯然不會爲了歐盟的強制性要求而放棄自己建立起來的配件授權認證壁壘。根據媒體報道,蘋果早在2020年底便在MFi規範中加入了USB-C接口認證,未來蘋果用户可能依然需要購買通過了MFi規範的USB-C線纜,這意味着配件價格也可能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在看來,歐盟為蘋果留出了至少兩年的真空期以推動政策的實施。我們並不清楚今年的iPhone究竟能否提前用上USB-C接口,但我們清楚的是,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平板、PC都用上USB-C的時代迟早都會到來。只是這樣巨大的變化,能否帶來體驗上的提升,仍然是未知之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評雷測」(ID:leireviews),作者:三明治,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