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聯想入選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可從另一半球調度螺絲釘

2022-06-02 17:20

  原標題:聯想入選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可從另一半球調度螺絲釘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供應鏈混亂,成為各國和企業遭遇的最大挑戰之一。哪些國家和企業能在混亂中有效掌控供應鏈,其整體競爭力肯定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6月2日,具有全球跨行業供應鏈調研能力的機構Gartner向觀察者網提供了「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該榜單顯示,聯想集團和阿里巴巴兩家中國公司繼續上榜,其中聯想集團位列第9,排名較上年提升7位,阿里巴巴今年位列第25,相比去年的第10有所滑落。

  供應鏈行業人士告訴觀察者網,聯想集團和阿里巴巴能夠連續上榜,成為近幾年Gartner供應鏈榜單里少有的非西方面孔,中國供應鏈整體的「反脆弱」能力在其中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方面,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基礎設施十分完備,內部的韌性對衝了外部的混亂。

  另一方面,2020年發佈的《后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報告中提到,2017年,中國取代日本,與美國和德國成為全球供應鏈新的「三中心」,這讓西方世界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的企圖難以實現。

  疫情之下,中國進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長,在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不掉鏈、不斷鏈。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貿易順差4.37萬億元,擴大20.2%。

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 圖源:Gartner

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 圖源:Gartner

  觀察者網瞭解到,截至2022年,Gartner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已連續發佈18屆。入圍該榜單的公司需要符合以下標準:入選《財富》全球500強或福布斯全球2000強的製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公開財務數據;年營收超過120億美元;等等。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混亂讓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獲得更高關注。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發現,2022年第一季度,供應鏈是CEO們最關切話題,15%的公司會在財報會議中提及供應鏈中斷,而2019年第四季度時只有0.1%的CEO會討論該話題。

  「電腦芯片短缺,史詩級的港口擁堵,卡車司機嚴重缺乏,脆弱的供應鏈正承受着極大的壓力。」 CNN半年前對「全球供應鏈噩夢」的描述,至今仍然適用。惠普的CEO去年幾乎一直在抱怨芯片缺貨;特斯拉CEO馬斯克則認為,2022年全球仍需面對揮之不去的供應鏈問題。

  這推動各大企業將目光投向供應鏈能力榜單,他們迫切想從中找到打造韌性供應鏈的密碼。

  從Gartner最新榜單來看,美企思科連續三年位居榜首,施耐德電氣、高露潔、強生和百事可樂緊隨其后,佔據前五。微軟、西門子和阿斯利康三家今年新入圍,3M、星巴克等則滑出榜單。至於國際供應鏈中引人關注的電子產業,去年排名小幅領先聯想的戴爾和惠普,今年分列第15和第17位,被聯想大幅反超。

  Gartner評價稱,思科能連續三年位列榜首,展現出它能「專注於以各種方式適應不斷變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該機構同時認為,聯想等中國企業在零部件和供應商方面實現更大的通用性、建立高度協作等方面做出不少努力。

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 圖源:Gartner

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25榜單 圖源:Gartner

  聯想也並不是沒有遇到供應鏈難題。該公司在近日披露的2021/22財年財報中提到,反覆的疫情、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空前嚴重的供應短缺,三重挑戰在2021財年第四財季(2022年一季度)疊加,讓該公司的運營遭遇大考,「供應挑戰」也成為業績會上的高頻詞。

  阿里巴巴也多次在財報中提到供應問題。該公司透露,2022年一季度,整體GMV(商品交易總額)錄得低個位數的同比下降,主要受到3月份疫情的持續影響導致供應鏈及物流中斷,以及需求減少。同期,Alibaba.com交易額同比增長放緩至22%,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增長放緩,以及疫情影響導致供應鏈中斷。

  受供應鏈等因素影響,2021/22財年,聯想集團實現營收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淨利潤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兩項關鍵指標增速比上年放緩2-5個百分點。2022年一季度,聯想集團營收增速比上個季度放緩10個百分點,淨利潤放緩4個百分點,凸顯出各種負面因素對增長的阻礙。

  聯想方面告訴觀察者網,近期長三角暴發的疫情也影響了更廣泛地區的供應鏈,該公司在武漢、深圳、合肥的工廠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方案,協同供應商解決供貨、疫情防控等問題,迅速實現復工復產。

  「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透過供應鏈智能控制塔,聯想甚至可以從另一個半球調度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在合肥,聯想已實現與上游供應商的聯合排產,供應商可以從系統中看到聯想的需求,進而按需生產,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能減少庫存。」聯想方面介紹。

  聯想CEO楊元慶也在業績會上強調了中國供應鏈的韌性。

  他表示,該公司業務並沒有受疫情太大影響,合肥工廠、武漢工廠都在正常運行,「一季度合肥產值增長24%,出口增長32%,實現逆勢增長。我們武漢工廠一季度產值和出口分別增長11%和10%,都是雙位數的增長,可以充分反映供應鏈需要的彈性和韌性。」

  「還有另外一點我也特別想指出,可能在短時期內,就算是國內市場受一點影響,但是因為出口依然很強,只要我們在中國的供應鏈不斷,就可以不斷為中國經濟做出貢獻,甚至取得不斷的增長。」楊元慶表示。

  觀察者網注意到,Gartner對入選公司供應鏈進行評分時,會參照公司最近三年的總資產收益率、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硬指標,以及同行和分析師評分等軟指標。即便在全球供應鏈大混亂之際,Gartner仍將ESG的權重提升了5%。

  不光Gartner,各國都開始聚焦於企業在ESG領域的表現,將該表現視作一種能力。在本月15日開始施行《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指引》中,中國證監會也明確要求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內容中增加關於ESG的信息。今年Gartner尚未公佈這一維度的分數,去年阿里巴巴在此項上得分為1,聯想集團得分為8。

  對中國來説,近年來聯想和阿里登上Gartner供應鏈榜單只是一個起點。通過越來越多的協同生產和行動,不少中國企業正在主動將打造韌性供應鏈的能力傳遞給上下游企業。「這很重要」,供應鏈專家林雪萍認為,若干個掌握韌性供應鏈且能力強大的企業疊加在一起,將建立起一個國家的精益製造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