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銀證券:新能源發電中期空間無憂 維持行業「強於大市」評級

2022-06-02 14:25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銀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2025年3.3萬億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與10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消費目標,新能源發電中期空間無憂。光伏國內外需求潛力與韌性超預期,製造業全年均價有望提升,供給瓶頸解除后需求有超預期可能,優選一體化組件龍頭等業績有望保持較高增速的標的以應對產能周期的挑戰,電池新技術全面推進,部分格局較好的原輔材料環節值得關注。風電景氣拐點提前,能源價格提升或刺激海外需求超預期,零部件供應鏈或階段性偏緊,大宗原材料價格松動有望釋放中游盈利。推薦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等,建議關注東方日升(300118.SZ)、德業股份(605117.SH)、禾邁股份(688032.SH)、大全能源(688303.SH)等。

中銀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九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6月1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印發,文件明確碳達峰、碳中和與2035年遠景目標,按照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20%左右的任務要求,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開發利用。《規劃》具體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kWh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該行認為,《規劃》與中央前期思路一脈相承,對應「十四五」期間年均風電光伏裝機空間合計超100GW,新能源發電中期空間無憂。

大基地與分佈式並駕齊驅:

《規劃》要求,統籌推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有序推進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黃河幾字彎、冀北、松遼、黃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集羣。同時積極推動風電分佈式就近開發,大力推動光伏發電多場景融合開發。

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

《規劃》還提出,要促進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納,同時推動其外送消納,明確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達到18%左右。加強送受端電網支撐,提升「三北」地區既有特高壓輸電通道新能源外送規模;推動既有火電「點對網」專用輸電通道外送新能源;優化新建通道佈局,推動可再生能源跨省跨區消納。

光伏需求持續高景氣,價格中樞有望高於預期:

進入二季度,受益於國內風光大基地的加速建設和歐洲能源獨立政策的落地,光伏終端需求持續向好。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2年1-4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6.88GW,同比增長120%。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1-4月,我國累計出口太陽能電池952.91億元,同比增長92.8%。近期國內組件價格超過1.9元/W,顯示出較好的需求韌性。該行預計在需求具備較高韌性、2022年全年終端需求達220-240GW的情況下,產業鏈價格中樞有望高於此前市場預期。

風電裝機有望快速增長:

在風機價格超預期下降、陸上風電經濟性充分顯現的情況下,國內季度風電場新增招標量保持高位,2022Q1招標量達到24.7GW,指引裝機需求提升。同時風電項目有望轉為備案制,2023年國內風電裝機需求或上修。

風險提示:價格競爭超預期;原材料價格出現不利波動;新能源政策風險;國際貿易摩擦風險;技術迭代風險;消納風險;光伏新技術性價比不達預期;大型化降本不達預期;新冠疫情影響超預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