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營收佔比超70%,格力能擺脫「空調」標籤嗎?

2022-06-01 21:08

今年對於家電行業來説是比較關鍵的一年,作為和房地產板塊綁定比較深度的行業,這兩年家電行業一直處於緊縮周期。

前段時間,白色家電龍頭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對於未來的判斷着實比較悲觀,而美的最近的一些動作也給行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但是作為頭部企業,如果能在低谷時期穩紮穩打,保持公司的基本面不發生重大變化,那麼未來當行業熬過冬天,就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對於行業的不景氣,美的方面從裁員開始着手,而海爾智家以及格力電器卻沒有相應的動作,尤其是格力電器。

董明珠近期曾表態,寧願管理層降薪,也不會裁員,願意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且在高瓴資本的加持下,未來兩年格力系可能會拆分出更多的公司上市,以滿足其多元化的發展。

5月31日,格力電器召開了2021年度業績説明會。在業績説明會上,董明珠更多地講了新能源和小家電領域的佈局,似乎從她的話語間,可以窺探到格力的未來。

實際上,這幾年格力電器的多元化戰略一直不是很成功,尤其是在手機板塊以及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佈局。

在談到主營業務時,董明珠説到,「格力過去的30年被空調‘綁架’了,過去我提出的口號是‘好空調格力造’,現在我們提的是‘好電器格力造’。」

所以她希望,以后投資者更多地去説格力「電器」而不是格力「空調」。

當然,根據格力電器2021年財報顯示,格力電器2021年實現營收達1878.68億元,同比增長11.69%,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30.63億元,同比增長4.01%。其中格力空調收入佔比仍然達到了70%,同時毛利也比其他板塊的要高,達到了31.23%。

也就是説格力電器想擺脫「空調」的標籤,仍然任重道遠。

對於格力2021年的業績,董明珠表示:「本來我們預期的是10%利潤的增長,但結果不盡人意,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例如國際形勢、疫情反覆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原材料漲價。」

同時,董明珠也意識到了營銷環境的變化,而這也是影響格力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説:「格力過去的營銷模式是我一手締造的,20多年來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現在時代背景已經和過去完全不相同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的確對格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實際上,我們也注意到了近幾年格力渠道端發生的變化,董明珠利用自身的影響力開始直播帶貨,不僅如此她也在積極的探索一條新的網上渠道。

但是從效果而言,靠着她自己的影響力一直衝在一線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對於格力這樣的大型企業而言,可持續以及規模化的銷售方式仍然是格力最重要的方式,如果單靠某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對於格力而言,不確定性因素太大。

所以,董明珠也要求經銷商既要開實體店,又要會做直播,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

解決好渠道的問題,那麼另外一個最為重要的就是多元化的問題。在業績説明會上,董明珠強調,雖然去年公司沒有達到目標,但企業韌性更強了,強在公司的工業板塊,其中最重要的就在於新能源板塊。

她還稱,「非常看好格力鈦掌握的鈦酸鋰電池技術,認為應用該技術的電池安全性高,不會在高温情況下發生爆炸,耐寬温,壽命長,在公交車、城市環衞車、物流車、冷凍冷藏車、礦山運輸車、高鐵等領域的市場空間很大。」

她認為,只要技術不斷進步,那麼新能源一定會成為格力電器新的增長點。

綜合而言,我認為當下格力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資本市場,儘量多拆分有實力的子公司上市,然后多條跑道跑馬,最終一定會跑出優秀的企業。實際上,當下的格力電器空調板塊的天花板已經非常明顯,趁着格力賬面資金充足,多嘗試才能為未來的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