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6-01 15:53
5月31日,恆指放量收漲1.38%,除疫情復甦等消息刺激外,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 5月的指數季度調整將於今日收盤后正式生效。此外,部分獲納入MSCI 指數成分股的個股如易大宗(01733)尾盤躁動出現直線拉昇情況。
此外,騰訊控股(00700)、快手(01024)、網易(09999)、百度(09888)尾盤交易量飆升,網易收市成交額佔全天交易額三分之二以上,快手、騰訊收市成交額佔總交易額一半以上。
MSCI半年檢出爐 調整涉及哪些標的?
北京時間5月13日,MSCI公佈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其中,MSCI中國指數納入等33只成分股,剔除44只成分股。在新納入名單中,市值最大的前三隻股票分別是東方海外國際(00316)、廣汽集團(601238.SH)、華熙生物(688363.SH)。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本次也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而鋰電龍頭富臨精工(300432.SZ)則遭到剔除。
除MSCI中國指數以外,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的成分股名單也有所調整,其中增加成分股21只,包括九安醫療(002432)、亞鉀國際(000893.SZ)、寶鈦股份(600456)等;剔除15只標的,包括光迅科技(002281)等。
香港小型指數新納入6只股份,同時剔出3只股份。MSCI香港小型指數新納入6只股份,包括中國投資基金公司(00612)、易大宗(01733)、東建國際(00329)、榮暉國際(00990)及聯合能源集團(00467);剔出3只股份,包括交銀國際(03329)、民銀資本(01141)及大酒店(00045)。
MSCI成分股調整之外,騰訊等一眾科技股權重獲加大
中金發布的研報顯示,除對成分股名單進行調整外,本次MSCI還對部分成分股在指數內的權重進行調整,加大了對騰訊、快手、陸金所控股等公司的權重。
該行指,MSCI半年檢調整后的涉中國市場成份股從當前的741只降至為729只(其中A股505只,權重16.7%;B股4只,權重0.3%;港股191只,權重74.6%;中概股29只,權重8.5%)。
中金表示,調除了成分股調整外,MSCI還調整了78家公司的自由流通因子(FIF,Foreign Inclusion Factor)、以及182家公司的納入股本數,也將因此會對成分股在指數內權重產生變化,如權重變化較大的騰訊控股(00700)料被動資金流入7.05億美元)、快手(01024)(料被動資金流入4.89億美元)、京東健康(06618)(料被動資金流入1.96億美元)、安踏(02020)(料被動資金流入5,670萬美元)、陸金所(LU.US)(料被動資金流入5,330萬美元)等均與此有關。
潛在影響方面,中金指關注對東方海外、特步、伊泰B(900948.SH)、泡泡瑪特、京東健康等正面影響;對渤海銀行(09668)、華寶國際(00336)、富力(02777)、理文造紙(02314)、九龍倉(00004)、高鑫(06808)等負面衝擊 。
而阿里巴巴(09998)、美團(03690)、建設銀行(00939)、京東集團(09618)、中信證券(06030)、中國平安(02318)、網易(09999)、工商銀行(01398)和中國銀行(03988)等因攤薄或剔除,在指數中權重的下降最大,從0.2%到0.04%不等。
調整迎接被動資金流入
隨着上述多個重要指數的成分股發生變動,相關的指數基金也將隨之調倉,新納入的企業將得到更多的資金配置;而被剔除的企業將會被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賣出。
資金流向上,根據指數調整的歷史經驗來看,被動型資金爲了儘可能的減少對於指數的追蹤誤差,通常會選在最后一天調倉,因此往往會看到權重變動較大個股成交的「異常」放大,特別是在尾盤。
相關msci概念股
快手(01024):2022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核心營運數據創下新高。2022 年第一季度,快手應用總用户流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同比增長超過50%。 2022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持續提升變現能力、優化成本結構及營運效率,總收入同比增長23.8%(人民幣211億元),年盈利能力全面改善。
泡泡瑪特(09992):公司2022年一季度收入增長65%-70%。分渠道看,零售店取得75%-80%的正增長;機器人商店取得5%-10%的正增長;泡泡瑪特抽盒機取得115%-120%的正增長;電商平臺及其他在線平臺取得65%-70%的正增長;批發及其它渠道取得25%-30%的正增長。
易大宗(01733):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焦煤進口商,易大宗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1.84億港元,同比增長87.39%;歸屬母公司淨利潤34.62億港元,同比增長648.81%。2022年一季度,海外能源價格高位、國內供給擴張有限,國內煤價上漲,煤炭板塊呈現高景氣度。
亞鉀國際(000893.SZ):5月11日特定對象調研電話會議上表示,從公司的角度判斷,近兩年鉀肥市場將處於持續高景氣周期。隨着百萬噸鉀肥項目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未來公司的成本還會有下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