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阿里財報前瞻:預計利潤正增長,但下一季度可能愁雲慘淡

2022-05-26 15:04

$阿里巴巴(BABA.US)$(以下簡稱阿里)將於5月26日美股盤前時段發佈2022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這是阿里向市場展示自己從2021年的重創中恢復過來的最佳機會。

阿里在去年同期的情況可謂糟糕透頂。在21年3月,它因涉嫌壟斷被開出28億美元的天價罰單;而再晚些,日子就更難過了,新行業法規的頒佈和税率提高讓阿里雪上加霜。

由於天價罰款,阿里的同期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也為負,並在隨后兩個季度分期支付全部的罰款,這就意味着阿里22財年Q4財報同比很容易錄得增長,只需要避免虧損就可以了,因為前值非常疲軟。

阿里的利潤率高得很,而且它很少虧損,如果不是天價罰款,它在21財年Q4也能實現盈利。因此,阿里22財年Q4實現利潤正增長也算理所當然。

但阿里想要有優於分析師的預期的表現並不容易。分析師清楚,天價罰款對去年同期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預計22年Q4的利潤為正。但機構投資者可不會僅僅爲了一個「利潤為正」的預期就而集體入手該股。

市場預計阿里22財年Q4營收為293.9億美元,每股收益為0.51美元,調整后每股收益為1.07美元。和往年相比,這些預期值都相當低。因此,實際情況優於預期的可能性相當高。下面會詳細分析預測阿里可能出現的亮眼業績,同時審慎看待其下個季度的表現。

與同行相比

阿里的行業地位為其業績表現助力不少。它是中國最賺錢的電子商務公司,並且很快打入了國外市場。它競爭對手包括:電商公司$京東(JD.US)$,有着和阿里相近的營收水平;主打農產品團購的$拼多多(PDD.US)$,其市場份額急速膨脹;多元發展的科技巨頭$騰訊控股(00700.HK)$,旗下的微信和阿里的支付寶競爭火熱;以及$亞馬遜(AMZN.US)$$eBay(EBAY.US)$則是阿里在國外市場的有力競爭對手。

京東是阿里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它的營收比阿里的要更多,但利潤要少得多。京東的商業模式要求自身直接擁有庫存,這會蠶食自身的利潤率,使得它對別的業務投資會減少,而阿里則加大投入自身的雲業務。

拼多多以農產品團購服務快速起家。截至目前,它的銷售產品種類不夠多,還不夠格做阿里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其商業模型很受市場歡迎,如果它的產品類別足夠豐富,會成為阿里的有力競爭者。

總的來説,騰訊並不是阿里的大敵。然而,它的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打得天昏地暗。

2021年,阿里和騰訊纔在各自的產品上相互放開對方的應用程序的限制。國外的電商公司對阿里沒有太大的威脅。不過,它們會是阿里國外業務的阻礙。亞馬遜和eBay早已打入歐洲市場,而阿里目前正在擴展歐洲業務。但阿里目前在東歐地區領先於亞馬遜。

利潤預測

首先,預期營收會十分亮眼。如果它沒有達到或超過預期,也只是毫釐之差。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阿里的行業地位十分穩固。當企業在不斷增長的行業中擁有穩固的競爭地位時,其營收往往會增長,因為其在行業增長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事實上,電子商務行業增勢強勁,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因此可以合理地預期阿里會實現正同比增長。

但「正增長」並不意味着就能達到分析師的預期。如果阿里本季度的營收增長低於預期,那麼那些大量買入的投資者可能會失望。但是,預期營收表現亮眼並不是無的放矢。阿里這一季度網絡流量大幅增長,使得其營收表現很可能超出分析師給出的低預期。不過保守起見,這里只假設阿里22財年Q4營收能達到293.9億美元的預期。

下一部分是成本預測。阿里正在加大對雲業務和其他非核心業務部門的投入,因此其税前成本可能會增加。

根據財經網站Seeking Alpha阿里的Q4數據,營收成本、運營費用和淨利息收入這三者顯着增加。其中前兩個是純成本指標。最后一個是扣除利息支出的投資收益,該數據通常是正數,但在上一財年Q4卻為負數。

本文預計運營費用增速是10%,這包括了人員配置、辦公室管理和營銷等。從歷史數據上看,運營費用增長可能不止10%,將預期稍微調低到10%。

本文對營收成本和淨利息利潤這兩項數據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預測。營收成本和營收增長直接相關,阿里本季度營收預計僅增長2.8%。

因此,預計營收成本也僅增長2.8%。本季度淨利息利潤同樣可能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淨利息利潤包括阿里的普通股投資,而科技股最近表現不佳。因此,只預計淨利息利潤的增長率為0%。基於這些預測,加之去年同期的數據,可以得到下表:

這樣預測,阿里大約有15億美元的税前利潤。阿里的税率不會太複雜,因為税收抵免優惠已經都到期了,税率是標準的25%。因此,預計要交税3.75億美元,淨利潤為11.25億美元。而阿里發行了27億股,所以每股收益為0.42美元

可能大家還忘了一件事,上面的預測沒把那28億美元的天價罰款算進去的。阿里上一財年的損益表里沒有説明罰款歸於哪類,因此無法準確預估扣除罰款后的營收,不過,分析師仍給出了以下幾種情況——

如果罰款算入營收成本,那麼基準情況下營收成本為157.77億美元,建模時期內為162.1億美元。

如果罰款算入運營費用,那麼基準情況下運營費用為50.4億美元,建模時期內為55.4億美元。

這樣算下來,如果罰款算入營收成本,息税前利潤則為43.8億美元,淨利潤為33.2億美元。

如果罰款算入運營費用,息税前利潤則為47.6億美元,淨利潤為36.1億美元。

再將上述結果轉化為每股收益,則得出的數據會遠超市場預期,因此22年Q4的財報很可能比預期要亮眼。這會對阿里的估值產生重大影響。目前,阿里的市盈率為23,這個市盈率是算上了去年3月導致阿里業績出現淨虧損的天價罰單的。

如果去年同期8.21億美元的虧損飆升至今年36億美元的利潤,那麼其滾動市盈率將不再以虧損季度計算,並將與調整后的市盈率(僅為10)一致。投資者會意識到,阿里的估值被大大低估了。

風險與挑戰

綜上所訴,阿里22財年Q4的表現很可能優於市場預期。不出意外,投資者會在周四聽到它的好消息。但是,仍有不少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包括:

前瞻性指引。阿里本季度可能表現不錯,但下一季度可能愁雲慘淡。最近公佈的4月份的零售銷售數據顯示,銷售額下降了11%,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跌幅。因此,儘管22財年Q4的數據應該不錯,但阿里可能提供平淡的指引,引發投資者緊張。

反覆的疫情。這和上面提到的前瞻性指引息息相關。如果疫情反覆不已,阿里新一季度的表現可能十分辣眼睛。

編輯/Viola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