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5-22 21:53
來源:五道口金融科技文化
商業思維
縱觀全球出名的商業巨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任正非的「以奮鬥者為本」「全員持股」,史蒂夫·喬布斯的「執着創新」「完美主義」,埃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儘管看起來,他們每個人所秉持的原則和理念都不盡相同。但是在背后,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有着相同的規律——戰略順應了時代潮流、產品讓客户滿意。
今天,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傑夫·貝佐斯是如何看待人生和商業的。希望他的「答案」能為你提供借鑑,從而得出自己的「答案」。Enjoy~~
重要的商業法則之一是:抱怨不是辦法。
我告訴人們:周圍世界發生改變的時候,這個改變會對你不利;突然,過去的順風變成了逆風,你必須迎風而上,弄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因為抱怨不是辦法。
要知道,你只能同「現有」的世界合作,而不是同你想要的世界合作。
一、人生經驗:
傳統智慧通常都是正確的
1.人生充滿了「賭注」,其中最大的「賭注」是:誰是你小時候的行為榜樣。因此,我努力做我孩子們的行為榜樣。
2.很多人的創造和自立精神,甚至我小時候觀看的阿波羅發射計劃,都給了我激勵。我認為,小孩子一旦被激勵,你就永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3.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孩子和成年人都會知道自己的激情所在……我認為這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我認為,問題有時候在於,我們讓自己的理智否決了那些激情。因此,我們需要防備這一點。
4.離開學校尋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你認為單位時間內自己能學到最多東西的地方。
5.永遠不要向憤怒尋求忠告。
6.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天賦容易獲得,畢竟它是上蒼賜予的,而選擇卻很困難。如果不小心,你被自己的天賦所誘惑,你的天賦就會危害你的選擇。不要為自己的天賦而自豪,要為自己的勤奮和選擇而自豪。
7.在我看來,做出決定的時候,正確的準則是減少悔恨準則。因此,我會設想自己到了未來,80歲的我回望自己的人生,那個時候的我會希望自己做了什麼?我希望自己擁有儘量少的悔恨。
我知道,80歲的我不會為1994年放棄華爾街獎金這類事情而感到悔恨,我甚至都不會記得這些事情。但是,如果我沒有參與我當時認為讓人興奮的互聯網這件事情,那我肯定會悔恨終生。
順便説一下,大多數后悔,都是緣於沒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做了某件事情。
8.經常做得對的人,會多傾聽;經常做得對的人,會常常改變想法;經常做得對的人,會想辦法否定自己深信的信念。
9.傳統智慧通常都是正確的。
10.壓力主要源於你能夠控制某件事情卻不採取行動。
11.你的人生幸福,80%取決於你選擇與誰為伴。
12.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和如何利用時間,這是一種思考世界的、具有極強槓桿作用的方式。
13.很多人(我不是其中之一)認為,你應該活在當下。我認為,你應該做的是考慮你的未來,確保為未來做好計劃,讓自己最終獲得滿意的人生。
14.任何計劃,首次遭遇現實,都不會倖存。
15.我認為自己不會為嘗試過后的失敗而遺憾,倒是有所決定但完全不付諸行動會一直煎熬着我。在深思熟慮之后,我選擇了那條不安全的道路(創辦亞馬遜),去追隨我內心的熱情,我為那個決定感到驕傲。
16.我要冒險做一個預測:在你們 80 歲時某個追憶往昔的時刻,只有你一個人靜靜對內心訴説着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為充實、最有意義的那段講述,會被你們作出的一系列決定所填滿。
17.我們都知道獨特性(原創性)是有價值的,我們都被教導要「做你自己」。我真正要求你們做的是擁抱並現實地認識到保持這種獨特性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這個世界希望你融入它,它會千方百計地吸引你,但別讓這種情況發生。你必須為自己的與衆不同付出代價,但這是值得的。
童話版的「做你自己」是,只要你讓自己的獨特性閃耀光芒,所有的痛苦就會消失。這種説法具有誤導性。
做你自己是值得的,但不要指望這是容易或免費的,你必須不斷地投入努力。
二、企業家精神:
樂觀是必備的素質
1.所謂「企業家精神」,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心態,而不是為自己工作。企業家精神是足智多謀,是解決問題。如果你碰見那些看上去真正優秀的問題解決者,你退后一步就會發現,他們都是自立的人。
2.我發現,所有的一夜成功,都需要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
3.能夠以初心(初學者的心態)看待事物,這對企業家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
4.有想法很容易。把想法變為成功的產品,很難。從想法到結果要走很多步,而且需要鍥而不捨。
5.寫商業計劃,前期招聘,組建公司……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都是簡單的、有些乏味的任務,但創業就是如此,得一步一步地做。
6.我的妻子説:「如果傑夫感到難過,那就等三分鍾后再去看他。」我認為,做任何事情(創業或其他事情),樂觀都是必備的素質。
這並不是説,你要盲目樂觀或不切實際,我的意思是,你要不斷專注地消除風險、調整策略,直到你對自己的策略感到真正樂觀。
7.做企業家的訣竅是:知道什麼時候要固執己見,什麼時候要保持靈活性。我的經驗法則是:大事情上要固執,小細節上要保持靈活。
8.缺乏專業性的冒險激進,只會讓你送命。
9.創業初期,公司是一個人的事情,至少在第一天是這樣。你不僅要想做什麼,還要親自去做。
隨着公司的壯大,在某個階段,你大部分時間想的是做什麼,而不是怎麼做。最終,在某個階段,你大部分時間想的是誰去做,而不是做什麼。
因此,可以把它看作一個這樣的過程:從「怎麼做」到「做什麼」,再到「誰去做」。
10.初創公司需要高度聚焦。我見過很多初創公司,也同企業家們有過見面和交流,它們(初創公司)同時做的事情太多了。公司的前期資源非常寶貴,而且極為有限,所以你必須保持高度聚焦,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11.我認為,所有的初創公司都需要大量的運氣。
12.公司的創建者(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一大區別是:創建者會堅守願景,並事無鉅細地為之努力。我認為,公司引入職業經理人的一大危險是:如果某件事情行不通,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願景。這種做法通常是不正確的。
13.一旦你有了宏大的願景,就會發現它里面還包括數百個小願景。你必須能夠進行無情的分選,要能夠説:「不,我們不做這個,不做那個。我們只專注於這三件事情。」
三、商業法則:
最重要的,是不變的東西
1.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抓住明顯的東西。
2.如果你在做事前就知道答案,那你的公司就會消失。
3.保持謙遜和偏執,會帶來回報。歸根結底,不要因為某些「聽眾」不理解你的戰略就改變你的戰略。
4.我堅信,有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他們會更用心。對一個有使命感的人來説,它不只是公司。你的公司不可或缺,你的公司有合理性,但這些都不是你做公司的理由。你做公司,是因為某種有意義的東西在激勵着你。
5.僱傭軍努力,是爲了賺錢;有使命感的人努力,是爲了盡其所能地創建最好的客户體驗。要知道,其中的悖論在於:到頭來,有使命感的人賺到的錢往往會更多。
6.最重要的東西,是不會有大變動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穩固的東西,是你未來要依靠的基石,你知道它肯定會在那里。
7.很少有人問我:「未來5年或10年內,什麼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在亞馬遜,我們隨時都在努力弄清楚這個問題,因為這些不變的東西纔是飛輪的旋轉軸。今天,你為它們投入精力,10年后,它們還會給你帶來紅利。
8.很多公司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當外部環境突然改變時,它們就會失去信心,轉而去追逐最新的浪潮。
9.以客户為中心,而不是以競爭對手為中心,會帶來很多好處,其中之一是:如果在某個領域領先,你會充滿動力。如果你完全以競爭對手為中心,那你在某個領域做到第一后,就很難保有動力。
10.不要自滿。要做到這一點,一種方法是:永遠保持初學者的心態。要有這樣的心態:在這個牌局中,你是新手,可能有某個你不知道的人正在為客户提供比你更好的服務。
11.要盤點你的技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然后努力去做與你的技能相匹配的事情。但我們認為,如果你只是這樣做,迟早會落伍,因為你的客户總會需要你現有技能無法提供的東西。
12.如果你做的事情不能讓人們議論,那就很難產生口碑。
13.經常有人會問:「為何不堅守本業?」對於堅守本業,我的觀點是:對大多數公司而言,過度堅守本業是不正確的。
沒錯,堅守某個行業,你可以磨鍊技能。通過學習,你可以在少數事情上做到極致,然后希望藉此向外拓展。但是,你的客户需要的是與時俱進的變化。
14.我們做出業務延伸的決策,是非常審慎的。基本上,我們有兩個方向:根據客户的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向后延伸;基於我們的技能,向前延伸。
15.這就是贏得信任的方法:做出可靠的承諾,然后信守承諾。如果能夠不斷地贏得信任,我們就可以拓展新的業務、開發新的產品,因為客户會對我們「疑罪從無」。
16.對公司而言,品牌猶如個人的聲譽。贏得聲譽很難,失去聲譽很容易。
17.大多數決策,只要有約70%你想要的信息,可能就應該做出。如果你等到有90%的信息再做決策,大多數情況下,你可能就慢了。
18.如果你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實際上是在生活中),你必須創造比消費更多的東西。你的目標應該是為你交往的每一個人創造價值。
任何不能為其觸及的人創造價值的企業,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很成功,也不會在這個世界上長久。很快就會被淘汰。
四、客户至上:以客户為中心
1.我們的使命是:提高客户的期待水平,從而讓所有公司都提高水平。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我們就是在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們能講述給子孫們聽的故事。這就是使命和工作的區別所在,如果是工作,你是不會有故事講給子孫們聽的。
2.非凡的客户體驗,開始於內心、直覺、好奇、玩樂、勇氣和品位。這些東西,你是不會在調查中發現的。
3.對於「以客户為中心」這一點,我們有着非常精準的定義。其意思是:傾聽、創新和個性化。
4.要傾聽客户的意見,但不要只是傾聽——還要替他們找到解決的辦法。
5.我們不想從某個想法出發,然后為客户努力,而是想從客户的問題出發,然后創造新的解決方案。
6.人們想要的不是普通的東西——他們想要的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7.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里,如果你知道如何為人們把事情變得簡單,他們就會看重你所做的事。
8.減少摩擦,不管是什麼行為,只要把它變得更容易,你往往就會從中得到更多。
9.「我們努力在做的,不是為千百萬客户創造偉大的服務,我們在努力為每一個客户創造偉大的服務。」如果你這樣思考,那為每一個客户創造偉大的服務的結果,是你會贏得千百萬客户。
10.如果你的商業戰略是基於可變的東西,那你就得不斷地改變戰略。如果你圍繞客户的需求制定戰略,那你的戰略就會趨於穩定。
11.我經常提醒我的員工要感到害怕,每天早上醒來都要有恐懼感。不是害怕競爭,而是害怕我們的客户。因為客户,我們的公司纔有今天。
我們和客户建立了關係,我們對客户有着很大的責任。我們要知道,如果其他人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客户就不會再忠誠於我們了。
12.我認為,要贏得信任,有一種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很難實施,做起來很難,但説起來很簡單。贏得信任的方法是:第一步,把困難的事情做好;第二步,重複這樣做。
13.我們的觀點是:不必害怕差評;我們賺錢的方式是:幫助客户做出購買決定。差評有助於客户做出購買決定,因此,這是完全以客户為中心的視角。差評可以為客户提供幫助,如果你對這些差評進行精心篩選,最終你就會銷售出更多的產品。
14.客户告訴我,我們勸他們不要購買某個產品。此時,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是為客户提供的莫大的幫助和服務。對大多數產品而言,你付出的最大代價,不是你花的那些錢,而是你購買來使用后所浪費的那些時間。
15.你要把70%的時間用於「建造」卓越的客户體驗,30%的時間用於「吆喝」它。
16.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透明——信息越來越完善。如果你這樣認為,那聰明的策略就是:和客户保持信息一致。
17.事實上,幾乎所有公司舉行會議,不管這個會議有多重要,都有重要的一方會缺席,那就是客户。因此,在公司內部,客户很容易被忘掉。
如果你在亞馬遜公司四處走走,問員工們:「為什麼這件事情要這樣做?」我希望你得到的回答是:「因為這樣做對客户會更好。」
18.沃倫·巴菲特有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説他的辦公桌上擺放着三個盒子:收件盒、發件盒和難題盒。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面臨這樣讓我們進入無限循環、無法做出決策的難題,我們就會把它轉換為一個直接的問題:「怎樣做對客户會更好?」
19.我們對最佳客户體驗的理解是:客户不需要聯繫我們。每次客户聯繫我們,我們都把它視為服務瑕疵
20.客户聯繫我們,應該只有一個理由:「我只是想説,我要感謝你們。」
21.如何面對不斷上升的客户期望而始終立於潮頭?單一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須結合多種方法,但高標準一定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相信高標準是可以學到的。
事實上,人們很容易通過耳濡目染來學習掌握高標準,高標準具有傳染性。把新人帶進一個高標準的團隊,他們很快就會適應,反之也是如此。如果低標準佔了上風,它也將迅速蔓延。
五、企業文化:用實踐去發現和挖掘
1.你能想到的、能追求的生活中任何重要的成就,最終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
2.我們公司的人喜歡創造,所以其他喜歡創造的人會被吸引到這里,不喜歡創造的人在這里會感到難受。因此,公司在不斷地自我增強。
3.面試的時候,我會讓求職者給我講一個他們創造的事例。我會告訴他們,不一定是獲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可以是創造並沿用的某種度量方法,也可以是創造的某種商業程序。你要挑選那些具有獨特創造性的人。
4.你要招募那些喜歡創建、創造的人——你要確保他們對各個層面的創造都感興趣。要知道,有時候你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只喜歡紙上談兵,而在現實世界里無法帶來真正的進步。
5.想想你在生活中欣賞的人,他們很可能就是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並可以作為榜樣的人。對我而言,我總是儘量只和我欣賞的人共事。我鼓勵公司的員工也這樣做。人生非常短暫,必須這樣做。
6.員工待在他不喜歡的地方,這對他和公司來説都是沒有益處的。
7.我們公司的氛圍比較隨和,我認為這有助於員工對我説「不」。不僅是對我説「不」,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還可以向他們的主管、副董事長等公司高管說出內心的想法。我認為,隨和的氛圍會帶來巨大的益處。
8.嚴肅和活潑,兩者並不矛盾,你絕對可以做到。這是我們要努力做到的事情,也是我們取得的最大成就。我們會碰到某些重大的問題,我們會團結一致,我們會開懷大笑。
9.現在,我的主要工作是:努力幫助保持公司文化——高標準的卓越運營、創造力,以及願意失敗、願意大膽嘗試。我是公司的「平衡器」,可以對體制性的「不」説「是」。
10.你可以把企業文化寫下來,但你不能憑空創造企業文化。你必須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企業文化、挖掘企業文化,通過員工和事件、通過成為公司傳統的一部分的過去的成功故事和失敗故事,假以時日,才能慢慢創造出企業文化。
11.我從未見過哪個高效的經理人或高管沒有花一些時間下到「戰壕」里。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會和現實失去聯繫,他們的整個想法和管理都會變成抽象的、與現實脱節的東西。
12.任何團隊,都不應超過兩個比薩能吃飽的規模。對於重大的事情,你顯然需要大團隊,但你需要把大團隊細分為小團隊……通過許多小團隊來完成重大的事情——這需要花很多精力來組織。如果你能組織好,那這些小團隊內部的交流就會變得非常自然、容易。
13.我們公司所有的會議都是以「六頁備忘錄」的形式展開的,你要用完整的句子和完整的段落寫出你的想法。此時,你就必須有非常清晰的思維。
14.大多數會議應該用來做某種「頭腦風暴」或類似的事情。此時,你的思想就在四處漫遊。思想漫遊是超級重要的。認為自己完全知道要去哪里,這是不夠謙遜的,不會讓你有所創造。
15.我們一直希望成為世界上最以客户為中心的公司。我們不會改變這一點,這就是我們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但我承諾我們要增加一項,我們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僱主和最安全的工作場所。
16.你很容易被生活「收件箱」淹沒,因而變成一個完全被動反應型的人……我所知道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留出部分屬於你自己的時間。
每周二和周四,我都會「先發制人」。在此期間,我儘量不做會議安排。在其他三個工作日里,我會把日程排滿,會見我們公司的各個總經理。
六、創造與創新:
遊蕩,並不意味着迷路了
1.我認為,有好奇心、喜歡探索是一項生存技能。我們那些缺乏好奇心、沒有探索精神的祖先,其生存的時間可能不及那些不斷探索下一個山脈、看看是否有更多食物來源和更好氣候環境的祖先。
2.我深信,向前看比向后看會有更多的創新。
3.先有夢想家,夢想家有夢想……建造者隨之而來,在夢想的激勵下,有些夢想會成為現實。
4.守業(Day Two)是停滯狀態,繼而是落后,繼而是痛苦而煎熬地衰落,最終就是死亡。因此,我們永遠要保持創業狀態(Day One)。
5.創新總是引領你走上人們認為奇怪的道路。
6.任何時候,採取任何新的做法都會有人批評。批評者有兩種:一種是誠摯的批評者,另一種是舊的做法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會從批評中獲得經濟利益。
7.看看過去,我們被人叫作「亞馬遜完蛋」「亞馬遜騙局」「亞馬遜炸彈」,在我們公司建立的最初三年里都是如此。這就是我想説的——要樂於被人誤解。
8.擁有甜頭的在位者是很難接受改變的。真的很難。美化過去很容易,但往往是錯誤的。
9.俗話説:「失敗是孤兒,成功有很多父親。」這種説法非常正確,它道出了某種本質的東西:任何大規模事情的完成和成功,肯定要有很多「父親」。
10.大事情,要從小事情開始。要知道,最高大的橡樹也是從橡果開始的。如果你想創新,就要讓那顆橡果變成幼苗,然后長成小樹。也許有一天,它自己就會成為一個大生意。
11.如果你關注的是競爭對手,那就得等到競爭對手做了某件事情后,你才能跟着去做。關注客户,你會更有開創性。我們發現,在互聯網領域,「跟隨」(Me Too)戰略似乎不太能行得通。
12.如果有100家公司都在做某件事情,而你是第101家做這件事情的公司,那你不會為社會帶來任何真正的價值。
13.你有足夠多的理由做一個模仿者,只不過,模仿無法帶來滿足感和快樂!
14.我們做事情,必須有曲折,必須有所創新,必須讓客户説:「是的,這就是我希望亞馬遜做的!」
15.創新的時候,有一點非常重要:對於不能創造任何新價值的東西,不要另起爐灶來做它。
16.真正的創新,不僅要創造,還要提升。創造新的東西並不困難,但創造新的更好的東西很困難。
17.如果你和你的客户羣體一起變老,那你最終就會落后時代,變得無關緊要。因此,你必須不斷地弄清楚誰是你的新客户,以及你應該如何保持永遠年輕。
18.管理人員碰到失敗時,要繼續前進,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不要阻止他們,也不要叫他們走開。如果你真的希望優秀人才大膽創新,那麼即使會失敗,也不要讓他們擔心,不要讓他們這樣想:「其實,我只想做穩妥的事情。」
19.每次失敗后,我們都會問自己:「你還相信這個願景嗎?」如果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它就會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去尋求新的方法。
20.我們喜歡將挫折視為創新的機會,而不是問題。
21.正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既要熊掌,也要魚?我們需要什麼創新,才能兩者兼得?
22.你説:「好吧,我們來花15分鍾時間質疑這個問題、挑毛病。然后,我們根據程度高低排出所有行不通的理由,然后對這些理由逐個找出解決辦法。」反覆這樣做,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23.世界上的大多數問題都已經有了某種解決辦法,所有這些解決辦法都還可以加以改進,所有的事情都還不夠完美,我不相信完美。
24.你在遊蕩,並不意味着你迷路了。要想創新,就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結尾
讓我們反思一下蓋澤爾説過的一句話:當壞事發生時,你有3個選擇。
你可以讓它定義你,讓它摧毀你,或者讓它使你變得更強大。
參考資料:
1.《本質:貝佐斯的商業邏輯與領導力法則》,海倫娜·亨特,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貝索斯:選擇比天賦重要,善良比聰明更難》,馮侖風馬牛;
3.《貝索斯: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更難的事情去做?|【經緯低調分享】》,經緯創投;
4.《CEO貝索斯的最后一封信:世界想讓你做普通人,別信》,中國企業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