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退市、收割,塌房,藍城兄弟得罪了「兄弟」們

2022-05-20 20:04

  從年入10億元到黯然離場,曾經被各方資本看好的Blued,如今卻被不少用户反映其交友風險大,各種違規、打擦邊球的行為越來越多。近日,Blued對「閃照功能」實行全面收費,又遭到用户一片罵聲。Blued的「吃相」為何如此難看?同性社交的變現之路,到底被困在了哪?

  撰文 / 程靚

  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全球粉紅經濟第一股」、專業運營LGBTQ(性少數羣體)的社交軟件Blued母公司藍城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簡稱 藍城兄弟),就會從美國納斯達克完成退市。

  消息傳出后,5月7日,藍城兄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馬保力在其創辦的同性社交軟件Blued上發佈動態稱,「我沒辦法繼續守護這里了……20年來,很可惜,也很難過……」但比他更難過的,似乎還是藍城兄弟的投資者們,以及超700萬的月活用户。

  2000年,有穩定工作的馬保力,爲了尋找「知音」,搭建了男同網站「淡藍色的回憶」,后改名為「淡藍網」。從初創到上市,爲了贏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馬保力用了整整20年時間,但從「資本寵兒」到黯然退市,卻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不可否認,這與藍城兄弟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納入中概股「預摘牌名單」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其一直未跑通的盈利模式和萎靡不振的業績。

  財報顯示,上市第一年,該公司總營收達10.31億元,同比增長35.9%;淨虧損卻達到2.22億元,同比擴大319.15%。到了2021年,公司營收為10.77億元,同比僅增加4.39%;淨虧損卻擴大至3.1億元,同比增加了39.56%。

  作為「同性社交第一股」,藍城兄弟用其22年的發展故事給市場提供了一份獨家觀察樣本。如今即將退市,留給市場更多的思考是:同性社交是否還有「錢景」?從荊棘走向花叢,到底還要多少時間?

惹眾怒的「閃照收費」

  退市消息傳出后不久,近日,Blued又因對「閃照功能」實行收費,被用户痛罵「吃相難看」,直言要卸載Blued軟件。

  據悉,Blued的「閃照功能」即照片可以「閲后即焚」,當用户使用該功能時,發送給對方的照片僅被允許查看一次,待對方看完后,照片會自動銷燬。這被不少用户視為保護個人隱私的基礎服務。

  在知乎上,有用户稱,因為好多男同性戀者沒有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戀羣體,所以閃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為他們提供了庇護,避免尷尬。

  原本這項功能是免費的,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用户加入Blued平臺,但如今卻要收費,許多用户痛批該公司臨退市前還要狠狠收割一波「韭菜」。

  面對用户的吐槽,5月10日,馬保力針對卸載的言論,用一句帶着嘲諷的回覆直接點燃網友的怒火。在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加入「罵戰」,痛批馬保力「沒格局」「想賺錢想瘋了」。

  5月14日,在微博流傳的視頻中,一位Blued的員工回覆網友稱,Blued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個公益組織。「‘耿樂’不是爹,是一個商人,公司要運作、要開發新功能,收費是天經地義的。早年從網站到App已經讓大家免費使用很久了,難道都忘了嗎?」

  耿樂,是馬保力的化名。有傳言説因他欣賞演員耿樂,故取此名。以至於后來圈內圈外,都用「耿樂」稱呼他。

  罵戰愈演愈烈。雖然馬保力已將個人抖音設置為私密賬號,微博的最新動態也停留在4月6日給雷軍的一條微博點贊上,但在Blued的官方微博上,下方評論區基本全是對「閃照業務」收費的聲討。

  Blued用户田壠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閃照是Blued最基礎最核心的功能,再怎麼商業化也不應該拿這個「開刀」。據他透露,在此之前,就有很多原先免費的功能開始收費了。「像地圖找人、查看來訪者等,現在都要錢。」

  而忠實用户「西西」,在初中三年級就註冊成為用户,在使用Blued五年后,前幾天剛剛卸載。「自從3月初發現閃照開始收費后,使用體驗就越來越差。實際上,服務付費無可厚非,主要不應該在原有的免費項目上收費,不應該犧牲用户的使用體驗,吃相太難看了。」 在他看來,Blued想多掙錢可以在軟件層面開拓更多的增值業務。「如果是為這些新功能付費,我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

  《財經天下》周刊瞭解到,閃照功能是以被納入會員特權來收費的,使用該功能就要購買Blued VIP或者Blued X。其中,最划算的Blued VIP,連續包年費用是108元/年,而Blued X的連續包年費用是218元/年。

  面對非會員用户質疑「被系統提示每天只能發送一次閃照」,官方客服曾表示,目前非會員只能用一次閃照的功能正在內測,只有被系統選中的用户纔會被限制使用一次,其他非會員用户,仍然可以不限制次數使用閃照。

市值跌九成,「出海」不力

  Blued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男同社交軟件,大部分用户的社交選擇其實並不多。這也使得他們產生了一種「被綁架」的感覺。

  其實,Blued被罵「吃相難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不只是用户惱怒,Blued的投資者對其種種經營行為也多次表示過不滿。

  在雪球平臺上,曾經十分看好藍城兄弟的投資者「雨楓」表示,被市場低估並不是這家公司「耍流氓的理由,這個吃相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今年1月初,在藍城兄弟公佈私有化草案時,就因私有化價格遠低於發行價,甚至不足上市時的十分之一,給投資市場帶來極大震動,不少投資者表示堅決反對。中小股東們直呼藍城兄弟給出的「對價」太不合理。

  據悉,在最初的非約束性建議書中,馬保力和Spriver Tech Limited組成買方團,將收購公司已發行普通股、包括由美國存托股票代表的A類普通股,收購價為3.7美元/普通股,或1.85美元/ADS。而在2020年藍城兄弟上市時,其IPO每股發行價高達16美元。

  在雪球平臺上,有投資者表達了自己的擔心——此次退市背后存在投票權不平等的隱患。「馬保力目前的持股約為30%,但握有投票權佔總股本的七成。按照美股退市規則,投票贊成率超過2/3,就能通過私有化方案。」

  最新消息是,4月30日,藍城兄弟宣佈,已正式簽署與買方集團的私有化合並協議,交易估值約為6000萬美元。據瞭解,買方集團曾在4月18日聯合提交了一份更新的提議函,將擬議收購價格降至3.2美元/普通股,或1.6美元/ADS,此次簽訂的私有化交易協議就是以此價格進行的交割。

  從上市一舉募資8480萬美元,到如今只用6000萬美元就把自己「賤賣」,藍城兄弟的這波操作讓不少投資者欲哭無淚,只怪自己看走了眼,直言「公司太利慾薰心,管理層太不負責。」

  截至5月20日,藍城兄弟最新報價1.28美元/股,總市值為4796萬美元。相較於其IPO發行價16美元/股,股價下跌92%。若以發行價計算,其上市時市值超過6億美元,如今已跌超9成。

  《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在藍城兄弟的私有化交易中,出現了「國內最大社交出海公司」赤子城科技的身影。今年初,赤子城科技表示,會與Spriver Tech Limited及其一家全資附屬公司合夥成立基金,參與藍城兄弟的私有化交易。

  在外界看來,作為中國社交出海領域的佼佼者,赤子城科技或許能給藍城兄弟的未來帶來更多國際化的想象。不過,有投資者坦言,目前藍城兄弟不需要着急「出海」發展,應該想辦法先把流量變現。「現在他們已經在國內壟斷了,如果在國內賺不到錢,出海只能賠更多。」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現在海外市場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可以選擇發展的市場有限,出海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即便選擇到了合適的市場,市場開拓和培育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出海仍然備受考驗。」

  一直以來,國際化就是馬保力的事業夢想。2018年,在完成D輪融資時,他就宣佈要將這筆融資投入海外業務拓展和投資併購,並稱隨着Blued國內用户數趨近估測的國內男同人羣總數,Blued目前已把用户拓展的重心轉移至海外。「我們現在亞洲第一,下一步想去北美,然后是拉美和歐洲。」

  2020年,藍城兄弟上市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分別約有3.4%、6.6%和9.9%的收入來自中國以外的用户。而2021年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國以外的用户產生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約6.6%、10.0%和11.9%。不難看出,三年過去了,藍城兄弟對國際市場的開拓並不理想。

  對於藍城兄弟私有化后的下一步發展規劃,及對海外市場的佈局等問題,《財經天下》周刊致電該公司和赤子城科技,截至發稿前,均未收到相關回復。

「淡藍的夢」碎一地

  值得一提的是,Blued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同性羣體的交友方式,將線下面對面交流或QQ社羣交友,轉向憑藉地理位置發現身邊「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聊天、發朋友圈。Blued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同志羣體認識自我、聊天交友的啓蒙軟件,也緩解了人羣對性少數羣體歧視帶來的疏離感。

  2011年,馬保力開始將全部精力投入LGBTQ社區活動中。同年,他成立了藍城兄弟,並於次年推出移動應用程序Blued,2015年上線了其國際版應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Blued註冊用户規模超過4900萬,覆蓋全球超過210國家和地區,平均MAU達600萬,用户日均停留時長超過60分鍾,平均每日打開次數超16次。

  起步早的Blued迅速搶佔了男同社交市場,而隨之迸發的用户活力也吸引來不少資本押注。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Blued在上市前,經歷了7輪融資,融資金額最高達1億美元。上市首日,作為「粉紅經濟第一股」,藍城兄弟的股價漲幅更是一度超過100%,達到35.89美元/股,最終報收價23.43美元/股,較IPO發行價上漲46.44%。

  但Blued的高光時刻並未維持太久。上市兩年不到,其虧損不斷擴大,股價市值均跌剩一成左右,私有化退市也揹負罵名,馬保力似乎始終沒有找到最佳的變現方式。

  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直播服務的收入為8.2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76%,但同比2020年卻下降了5.5%。作為營收的支柱,直播收入的減少成為拖累公司整體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2021年,其他開拓的會員服務、廣告服務及商品銷售的收入分別為1.3億元、5390萬元、6420萬元,最高才及直播服務貢獻的16%。

  對此,張孝榮認為,Blued營收過度依賴直播,而近兩年國內直播遭受監管重壓,市場發展空間迅速縮水。在他看來,Blued退市是意料之中的選擇。「由於公司商業模式單一,難以拓展更多盈利渠道,國內粉紅經濟的市場規模有限且發展受限,再加上經濟低迷海外市場拓展不力,公司營收難以擴大規模,失去了增長空間,逐漸被資本市場冷落。」

  除了運營模式單一及受外部市場因素影響外,還有部分Blued的投資者和用户對《財經天下》周刊坦言,上市后的Blued越來越背離初心了,「淡藍夢」終究是碎在了馬保力自己的手上。

  有投資者細數了2022年開年以來,公司管理層的「七宗罪」,其中就包括了在上市僅1個月后就高價收購LESDO,后因運營不佳又停止了相關服務;以及上市5個月后又以更高價收購了翻咔等。

  而在Blued風光收購的同時,老用户們卻覺得服務體驗越來越差,不僅模式一成不變,還缺乏創新,曾經免費的項目逐漸改為會員特權,變相收費。「在2020年上市后,明顯感覺到Blued上的廣告越來越多,體驗很不好。而且使用方法簡單陳舊,沒有什麼新意,時間久了,用户也會覺得無聊疲倦就卸載了。」田壠對《財經天下》周刊説。

  「90后」用户「墨言」也提到,伴隨Blued規模擴大,用户下沉,平臺上交友風險增大,各種違規、打擦邊球的行為越來越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並接納了自身的性取向,Blued就開始吸引更寬泛的年齡層用户加入,包括中年甚至老年用户。也由此平臺上出現了不少‘油膩男們’。」

  最讓墨言苦惱的是,在平臺上,類似「全身精油SPA」「肌肉男上門服務」「高質量男性帶你賺錢」「海歸人才騙吃騙喝」等內容越來越多,不斷給用户造成信息騷擾。

  據多家媒體早前爆料,Blued上存在未成年人因不安全性行為導致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以及旗下「藍色寶貝」板塊,包含代孕信息。在田壠看來,雖然受媒體及公眾監督,Blued做過幾次整改,比如「藍色寶貝」代孕服務入口被替換成「健康百科」,同時也下線了不少違規內容,但依然很難杜絕「打擦邊球」的行為,更多是靠用户自覺或者直接拉黑發送不良信息的人。

  西西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之前讀高中時,他就收到過一些不堪入目的私處閃照,感覺很噁心,但從來沒有投訴過。「司空見慣了,投訴一般也沒有多大用處。」

  但那時,只要對方發奇怪的東西,他一律拉黑就行了。不過現在,如果不開通會員的話,有上限,只能拉黑50個。西西説:「難道這個平臺上的騷擾者只有50個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田壠、西西、墨言均為化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